从过程管理视角优化大学生小组作业

2021-01-10 00:33黄岱昕
科教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过程管理

黄岱昕

摘要若要充分释放小组作业的潜能,必须优化小组作业的设计与完成过程。小组作业的优化应借鉴过程管理的思想,因其正是对过程优化的研究。该论文主张运用过程管理思想对小组作业进行优化,介绍了过程管理的核心原理与主要发展历程,提出教师可依照过程管理的步骤,对小组作业的设计与完成进行梳理,明確小组作业过程中的步骤和关键,师生共同探讨优化作业过程的可能性。

关键词 过程管理 小组作业 过程设计 过程监控 过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6.013

Optimizing Group Assig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 Management

HUANG Daixi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665)

Abstract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group assignment, theprocess ofdesigningand completinggroup work must be optimized. Such optimization should draw on the idea of process management, for the latter is the scientific studyofprocess optimization. Thisthesisgivesa briefintroduction toprocessmanagement,andadvocatesthat teachers should design group assignment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process management, identify the key steps, monitor the completion, and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optimization with the students.

Keywordsprocess management; group work; process design; process monitor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1小组作业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作用

小组作业一般是指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团队,分工协作,在课堂内外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教学形式。在当代大学课堂中,小组作业已蔚然成风。据报道,我国大学生在读期间几乎都做过小组作业,部分院校和专业的学生甚至平均每周都有小组作业。小组作业如此普遍,原因主要有三:(1)小组作业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素质有积极作用。若运用得当,小组作业可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培养沟通、协作、领导、解决问题等能力,为其未来职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指导学生完成小组作业来了解学生个体,提高工作效率;小组作业在客观上减少了提交的作业份数,相应地也减轻了教师的压力。(3)部分教育工作者将小组作业视为时髦,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组作业“泛滥”。

然而在肯定小组作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承认在教学实践中,小组作业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小组成员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纠纷,或对作业要求的不同理解、对完成质量的不同期待引发争论;或因分工不均而不满,使得小组作业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甚至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对于如何改进小组作业,充分发挥其优势,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见解和建议,但目前鲜有对小组作业的具体完成过程进行分析探讨者。鉴于小组作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而这些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发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此优化小组作业的完成过程则势在必行。在优化中,可借鉴过程管理的理念。

2过程管理简介

“过程是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关系状态,……是内在联系的、持续性的创造活动。质量管理学中则将过程视为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活动”。过程管理(ProcessManagement)是指使用一系列方法、技术和工具来发现、建模、分析、衡量、优化生产过程的系统化管理方法。过程管理的概念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早期工业流水线生产控制和质量监控。1911年,Taylor提出注重科学方法、规范工艺流程、关注生产效率等原则,吸引了业界对生产过程的注意。Gilbreth夫妇将作业动作分解为最小单位,制定最合理的标准动作,使作业高效、省力和标准化,进一步完善了过程管理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质量管理研究兴起,由于产品/服务质量与生产过程息息相关,许多质量管理专家也对过程管理理论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Hammer和Champy提出“业务过程再造”理论,当代过程管理学正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时至今日,过程管理的执行变得更为温和,讲求循序渐进,其应用已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

3运用管理思想管理学生小组作业的必要性

3.1加强过程管理可提高作业效率

管理活动追求效率与效果,其主要任务包括组织人员,确定目标,确保团队活动有助于达到目标,且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等,因此在教学活动运用管理学思想非常有必要。如今大学生课业繁重,加之社会生活日趋丰富,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学生们对某一门课、某一次作业的投入往往有限。在学校加强管理、注意引导的同时,教师也应探索如何在这一背景下保证(甚至提高)作业的效率。

从管理学角度看,作业效率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作业的投入与完成作业之效果的比率关系。许晓莲、陈佑清(2015)认为作业的效果体现在其价值,即: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有帮助、对教学效果有提高。作业的投入则包括时间、智力、知识技能或经验以及一定的体力,可能还包括设备、创意甚至经济投入。许晓莲、陈佑清(2015)总结道,影响作业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提高效果和减少投入。这正是过程管理的研究重點之一。

3.2过程管理是达到小组作业的目标之必要条件

如前所述,理想的小组作业最终“产品”不仅是一份小组合作完成的成果(如报告、论文、项目汇报演讲等),也包括一群具有一定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小组成员。换言之,如果作业任务仅产生成果而没有培养出具有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的个人,该任务的价值则大大削减。而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正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的,可见过程管理是小组作业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4过程管理思想给小组作业的启示

过程管理包括六个阶段:(1)确定过程步骤;(2)制订评价标准;(3)监测实施效果;(4)分析过程合理性;(5)制订优化计划;(6)实施优化计划。其指导思想与对小组作业的启示具体如下:

4.1确定过程步骤

在这一阶段,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步骤,管理者需明确步骤的数目、流程、每个步骤的任务或预期收益、每个步骤所需的资源投入、及该步骤的负责人。这些信息都要有全面清晰的书面记录,以便查阅和监控。在这一阶段,过程设计者需区分“战略环节”(即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和“非战略环节”,并将资源尽量集中在战略环节上。

启示:在设计小组作业时,教师应对作业的步骤流程、预期效果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并将作业拆解为若干个步骤环节,判断哪些步骤环节可能产生最大价值,并引导学生将其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创意等)投入到这些环节中。对于无价值的步骤环节,则应简化甚至省略。

4.2制订评估标准

项目的成果——不论是某个步骤环节的成果还是最终成果——必须有明晰的评估标准,特别是针对成果质量、资源投入量和完成时间。理想的评估标准是量化的,因为量化标准最为清晰客观,并在实施前能为生产小组成员所理解和接受;但鉴于现实中并非所有成果都可被量化或精细测量,所以管理者常参照比对既有实例(如以往的项目或同行的作品)制订标准。

启示:在布置小组作业时,应当一同发布评判标准,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对评判标准有清晰、准确、全面的认识。评判标准应尽可能地对每个步骤的成果进行量化(如报告的字数、汇报演讲的时长等),对截止时间有明确要求。有些教师还会结合作业范例来介绍步骤和标准。

4.3监测实施效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对步骤进行阶段性评估,通过收集实际行为和实际绩效的信息与设定的预期和标准进行比较,确定二者之间的偏差程度。偏差必须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若超出可接受范围,则管理者需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启示: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建议在小组作业中采用阶段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评估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小组成员的工作状况,及时纠正实际绩效与预期的偏差,避免问题的积累或扩大。特别注意的是,学生与教师都是项目质量的管理者:学生是质量的直接负责人,而教师则是全局监管者。由于教师不可能对小组作业全过程实时监控,徐玲丽、何景伟(2016)建议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组内互评。这一形式能一定程度上维护项目过程产出的数量与质量,但不能完全消除惰性行为,甚至可能引发内讧。这时,作为总管理者的教师需及时介入,控制局势,消除隐患。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畅通、高效的信息系统,为小组工作效率最大化提供基础保障。

4.4分析过程合理性

在这一阶段,管理者将项目实施过程与预设流程进行对比,确定实施过程是否遵循了预设流程;如有偏差,则分析偏差是否基于现实合理性。如受现实条件制约不能按预设流程完成,或实际流程更节约成本(前提是保证达到预期效果),则可对预设流程进行调整。

启示:教师应留意学生实际完成小组作业的步骤流程是否遵循预设要求。如发现学生未按预设流程完成,应判断其原因:若是由于学生偷懒且该做法对作业效果造成消极影响,则需依照既定安排(见阶段1)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思考如何减少甚至消除偷懒机会,力保作业能产出预期价值;若是受客观条件制约不能按预设流程完成,或所作改动实际上不会对作业效果产生消极影响,甚至节省了时间、精力等投入,那这些偏差实际上降低了作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酌情修改预设流程。

4.5制订优化计划

根据监测实施效果和分析过程合理性所得之结果,若生产过程具备改进空间,管理者可着手研究优化生产过程。制订优化计划时,应立足于生产组织的愿景、目标和文化特性,力求产品价值最大化,且需确保生产组织拥有贯彻优化措施所需的各种资源。

启示:在一次小组作业结束后,本班学生可能不会再做相同的作业,但他们可能在未来或其他的课堂上会被要求完成不同的小组作业,而教师则可能把该作业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布置给其他学生。因此反思小组作业过程,寻找优化空间,对于师生而言都十分必要。若时间允许,在完成小组作业后,师生们应当共同回顾作业完成过程,探讨优化的可能性。

4.6实施优化计划

在此阶段,管理者与生产员工共同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在实施优化计划前,员工须对计划有充分理解并给予足够支持。

启示:与典型工商业的生产不同,小组作业的优化实施通常不会马上进行(如前所述)。为防止遗忘或误记,教师和学生都应在制订优化计划时(阶段5)留下清晰的书面记录并加以保存。

5结语

要获得高质量的最终产品,不能只注意目标与结果,更应当关注生产的每一过程和环节。若要充分发挥小组作业的作用与价值,必须密切关注和不断改进其过程环节——这正是过程管理的核心理念。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英语教育硕士教学案例库建设及应用研究”(2019JGXM76)

参考文献

[1]诸葛亚寒,袁泽昊.“组”不动的大学小组作业[N].中国青年报, 2016-8-29(09).

[2]冯浩文.大学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博弈论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3(37):2-3.

[3]Caruso,H.M., & Wooley, A.W.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emergent interdependence topromote diverse teamcollaboration[J]. Diversity and Groups, 2008(11): 245-266.

[4]徐玲丽,何景伟.高校小组作业中的社会惰性行为研究[J].特区经济,2016:174-176.

[5]贾彦琪,汪明,陈婷婷,等.大学生合作学习参与程度调查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4):76-81+64.

[6]白宗颖.基于过程管理的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6):36-40.

[7]Jeston,J.& Nelis,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PracticalGuidelines to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s[M].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6:3-9; p.40-44;247-266.

[8]方振邦等.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11; 343-348.

[9]许晓莲,陈佑清.有效作业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54-58.

[10]张锐.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14):49-51.

猜你喜欢
过程管理
基于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研究
青岛市拓展行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如何做好建筑工程中质量控制
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与信息系统实现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教学过程管理信息化探讨
基于PDCA模式的基础医学专业实验过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