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赵凯 方百会
摘要为了面向国家发展,服务国家需求,中石大致力于建设海洋油气工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文以建设海工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与分析海工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可挖掘的思想政治元素。同时将介绍在建设具有海洋油气工程学科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过程中如何结合学科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把握一个根本、用好两只抓手、落实三全育人、依托N门课程等教学方法,来实现加快学科创新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海洋强国的目的。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创新发展 人才培养 海洋强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27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arin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 Course Facing the Need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WANG Linlin, ZHAO Kai, FANG Baihui
(College of Safety and Ocea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AbstractIn order to face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erve the national needs, China stone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build the characterist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ith marin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at can be excavat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ith marin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introduce how to combine the disciplin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ith th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and realize the purpose of 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helping the marine power by grasping one fundamental, making good use of two hands, implementing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relying on N courses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talent training; maritime power
“課程思政”是坚定不移地朝向社会主义方向办学的重要途径,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伴随着“大思政”概念的提出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的观念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日新月著。但从现有的“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看来,尚未形成可以临摹、可推广实施的方案,“一体化、标签化显性化、功利化”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本文提出学校在海洋油气工程学科的一些新探索,可以为国内高校在探索海洋油气工程教学模式的道路上提供些许参考和经验。
1建设海工特色课程思政的目的
海洋油气工程是一门从事海洋油气钻采工程、海洋油气装备与结构物工程、海洋油气工程安全与环保、海洋油气储运工程的研究型工程学科。学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重要讲话精神,先后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同时,学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立身之本,坚持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和高尚道德情操,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严谨学术作风,具有健康身体和乐观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建设海洋油气工程“课程思政”,一是可以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学科科研成果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二是可以加快推进“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为国家海洋油气工程行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2海工特色思政课程中可挖掘的思政元素
2.1爱国精神
培养爱国精神,强化当代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当前海洋石油工业正面临全新的形势。
在海洋中储存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能源。据统计,全球石油储量约为一万亿吨,可采储量总计约为三千亿吨,其中海洋石油资源约有一千三百五十亿吨。二十世纪末,海洋石油的年产量约可达到三十亿吨,占全球油气资源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中国在临近各海域油气储藏量约四十至五十亿吨,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极大概率会在石油生产大国排名中位列前五。除此之外,海洋中还蕴藏着为人类带来新的希望的可燃冰。据统计与预测,可燃冰在全世界的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的两倍,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卓有成效地解决能源需求问题。海洋问题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逐渐成为世界上拥有海岸线的国家拓展社会发展空间,挖掘资源,发展经济的重要载体,只要好好的利用这个优势,就会对我国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
为建设海洋强国培养人才、引导学生在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的背景下肩负起海洋强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是开设课程的目标。
2.2工匠精神
从2016开始至2019年,政府已连续四年将工匠精神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执业行为,是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体现。其基本特性包括奉献、精益、专注等方面的内容。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引导与培养具有此品质的学生,是国家富强的内在需求——建设富强国家需要培养实践能力突出、善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他们符合培养创新型国家人才的要求,是建设富强国家的必要条件,而实践能力突出、善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即为工匠精神的核心。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是保持社会平等的重要条件——工匠精神提倡积极进取及光荣劳动,其弘扬的精神有利于纠正当前某些歧视体力劳动岗位不健康的现象,这是平等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展现。从个人需求的角度来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准则标准的具体表现。热爱工作、追求完美是工匠的第一精髓,坚定执着、细致完美是奉献的最好诠释。他们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而努力奋斗,他们用工匠精神创造了新时代的拼搏里程碑,不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由此可得,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在专业领域的具体表现,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容性。工匠精神是具有协作理念、大局观念的团队意识;是热爱本职工作、用于承担后果的责任意识;是积极进取、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意识。近年来,全国思政工作的重要会议精神得到了有效落实,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向导,积极开展培养具有职业精神人才的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在课程中融入,以在思政课堂中融入历史背景,积极传播“工匠精神”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海油事业的发展。高校应开设“工匠精神”特色课,并将其作为重点人才培养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历史背景的“工匠精神”的出现,历史贡献、价值追求、人格魅力、社会影响、工作精神,匠人的哲学智慧和情感世界,引导学生理解的价值和内涵丰富的“工匠精神”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也可以使用创新式教学方法,使教学改变实践教学的方向,并在实践过程中面向真实的实践对象,以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使学生充分领悟匠人精神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开设课程的意义。
2.3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摒弃旧传统和旧理念,创造新事物和新观念的精神。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环境,高校课堂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日益突显。在知识与经济爆炸式发展的今天,创新是必备素质。新时代学生不但应该储备丰富的知识以及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应具有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对于人才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近海石油曾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在深海石油开采技术等方面的瓶颈仍需突破。因此,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要结合国家战略政策,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为促进技术发展提供力量来源。为国家提供支持创新驱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5]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多种手段。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的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通过思考让学生能够提出疑问、分析疑问和解决疑问,鼓励学生勇于迈出探索之步。
只有站在一定层次的技术创新革命的高度,才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对其所探寻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对所学探索的事物持有怀疑态度;对探索的事物要做到永不顾盼自雄;对探索的事物要有探寻创新的冲劲;对探索的事物要有求异的意识;对探索的事物要具有探险精神。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创造性人才的长成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密不可分,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极具时代特色的重要一环,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分,发扬和推崇立德树人在新时代的价值,构筑育德育才的协同教育,使学生从中吸取智慧,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价值基础,积极探索教育在实現人的创新思维培养中的重要性,培养具备创新性思维与能力的学生,是开设课程的宗旨。
3教学方法
把握一个根本。牢牢抓住高校“立德树人”这一基础理念。德育为先,在研究生各个培养环节设立德育培养和考核,在关键重要指标上探索实行德育一票否决制度,并将以上措施制度化。
用好两只抓手。一是拓宽并夯实各培养环节,培养就要有效果、教育就要有成效,积极拓宽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不断创新各培养环节的实施载体和形式,结合学科的工程研究特色,对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做出具体的严格要求。二是严格把控出口关,注重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细化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对导师、学生本人划分清晰职责,严格执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撰写、评审、答辩等各项流程,仔细审查学位论文实验、数据、图表等重要内容。
落实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全员参与,整合各方资源,为“课程思政”提供制度、设施、场地、人员和经费的全面支持,以“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为主要平台,形成“社会-教师-学生-服务”四方参与“课程思政”的生动局面,尤其是在研究生的实习实践环节中,结合行业和企业优势,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大国工业、领略大国风采。“课程思政”全程实施,疏通理順各培养环节、分条列点、按时间顺序梳理出适合于学科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课程思政”流程体系图,在各时间点上配上相应的制度和办法。“课程思政”全方位收获,切实保证各项环节和流程有章可循、有据必依,保证研究生在“课程思政”的大体系下,在课程、科研、文化、实践等各方面有所得、有所获。
依托N门课程。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尤其是服务海洋油气工程发展需要,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外依存度高、被少数国外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开设专业课程,如:LNG、FLNG、水下控制等。课程内容一是要直指国内痛点难点,二是要对比分析国内外形势,三是要引导学生爱国创新技术自强。
4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等工程教育在新工科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新要求,是高等教育从业者的新使命,是党和国家强化和改革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托,探寻一种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课堂内容引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与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知识进行巧妙融合,实现品格、思维、能力、知识多方面全方位育才。要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强化教师作用,实施过程要如春雨润物,采用适合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只有坚持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专业知识和价值意义相统一,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整合多种方法和方法,培养符合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国家新兴专业,海洋油气工程涉及国家海洋战略、海洋安全、海洋资源开发等热点问题,可挖掘的思政资源丰富,极适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思政能让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知识以思政的形式得到升华,充分挖掘海洋油气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对培养从事海洋石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才来说举足轻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海洋油气工程课程思政改革和实践,严格抓住培养环节、把控出口关,落实各方面的资源供给,有力支撑海洋科学类专业培养目标依托多门课程,来促进学科科研成果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助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卓越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培养,努力为国家海洋油气工程行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通讯作者:王琳琳
基金项目:2019-2020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教改基金“面向国家发展、服务战略需求,建设海工课程真思政,助力海洋强国”编号:XM10720210027
参考文献
[1]赵丽娜.当代大学生友善品德培育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9.
[2]罗华丽,曾志.“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01-102.
[3]张玲娜.依托电子实训课对高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8):293-294.
[4]王东海.新时代创新创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5):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