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里藏“道”

2021-01-09 09:42曾宝俊
科教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幽默感笔者艺术

曾宝俊

摘要以往,科学课教学过多地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强调研究过程的准确性、结果表述的严密性、解释的科学性等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致和创新的欲望。教学的幽默艺术是一种使教学活动在意外的倒错或矛盾中表现出某种教学意图,并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一种操作机智,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传授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机敏、风趣和巧智。若将幽默运用于教学中,幽默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不妨让科学课堂幽默一点,笑里藏一点儿“道”。

关键词 笑里藏刀 幽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8.033

Hidden“Tao”in Laughter

——The application of humor strategy in classroom teaching

ZENG Baojun

(Soochow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133)

Abstract: In the past, science teaching overemphasized the learning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accuracy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strictness of the result expression, the scientificity of the explanation and so on, which hindered students’ interest in exploring science and their desire for innov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rt of hu? mor in teaching is a kind of operation tact that makes teaching activities show some teaching intention in unex? pected mistakes or contradictions, and makes students feel relaxed and happy. It is a kind of tact, humor and cleverness that teachers show when organizing teaching and imparting knowledge. If humor is used in teaching, humor will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with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in students’ knowing smile. Therefore, the au? thor thinks: we might as well make the science classroom a little humorous and hide a little "Tao" in the smile.

Keywords: hidden "Tao" in laughter; humor strategy

“笑里藏刀”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计,原文是:“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本计前面说的是方法,“阴”是暗地里的意思,“图”是图谋的意思,就是让敌人深信不疑,暗地里却另有图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是说充分准备之后再采取行动,不要让敌人察觉而产生意外变化。真正的关键点是“刚中柔外也”:外表看上去很柔弱,内里却很刚劲。这就意味着“笑里藏刀”笑得要真实,才能不被敌人察觉,藏的那把刀要足够锋利,只要刀一出,就能让敌人毫无还手之力。在教学中,笔者将“笑”转化为“幽默”。以往,科学课教学过多地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强调研究过程的准确性、结果表述的严密性、解释的科学性等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致和创新的欲望。因此,笔者认为:不妨让科学课堂幽默一点,笑里藏一点儿“道”。

现代汉语中的“幽默”,自1924年5月林语堂最早从英语humour一词音译以来,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它反映了幽默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对它认识的差异性。我们不妨先来查查辞书:

一般英文词典对幽默的解释是“滑稽、可笑、有趣”。

《英国大百科全书》把“幽默”和“机智”列为同一个词条,把一切能逗笑的事物、语言、手法,以及讽刺、插科打诨、耍贫嘴等都叫作幽默。

《美国国际百科全书》认为,在所有受尊敬的理论中,关于幽默的最好的定义或许就是以下这个最简单的定义:幽默是任何滑稽可笑的事物。

《日本百科大事典》认为,幽默和机智不同,对发笑的事物寄予同情,它凝聚着对人类,包括笑者自身那可悲性格的爱怜之情,是高级的笑、复杂的笑。

《新华字典》解释为:言辞举动表面轻松而实际含有深刻讽刺的。

《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辞海》解释为:美学名词。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

不难看出,关于幽默,各有各的理解和说法。我们细加分析,幽默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张把所有逗笑的事物都叫作幽默,这一派的主张可称作广义的幽默,英美的说法属于这一派;另一类是把幽默和仅博一笑的滑稽逗乐加以区别,这一派的主张也可称作狭义的幽默,日本和我国的说法属于这一派。

美国大众心理学家特鲁·赫伯在《幽默的艺术》一书中精心阐述了三个相互联系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对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幽默很有帮助。在他看来,幽默、幽默感和幽默的力量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幽默”是指一种行为的特性,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或以愉快的方式使别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幽默感”是指一种能力,是理解别人幽默和表达自己幽默的能力。而“幽默的力量”是一种艺术,是运用自己的幽默,应用自己的幽默感,来增进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改善自己的人格和品质。他还极力主张“所有的人都来学习幽默的艺术,以免使这世界干涩、枯萎”。笔者基本赞同特鲁·赫伯对幽默的见解。

本文所谓的教学幽默艺术,是指将幽默运用于教学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活动。教学幽默艺术的特点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娱乐性,又要有其特殊规定性——教学中的教育性。可以说它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幽默,而“神”是教育性;也是寓庄于谐的,其外部表现是“谐”,给人以愉悦感受,而里面的内核是“庄”,给人以教育收益。无论是《诗经·卫风·淇奥》中的“善戲谑兮,不为虐兮”,还是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的“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乃至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谐辞隐言”,都深刻地揭示了这个特点。

教学的幽默艺术是一种使教学活动在意外的倒错或矛盾中表现出某种教学意图,并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一种操作机智,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传授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机敏、风趣和巧智。教学幽默艺术以其较高的审美趣味和显著的教学实效,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根据搜集到的9万封学生来信,概括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具有幽默感,因为这样“每天她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保罗·韦地比较了幽默和不幽默的授课,研究显示幽默的授课显然使学生记得更牢靠。其他研究也显示,由于幽默,学生保持信息记忆的时间超过了六周。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麦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甚至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人们为什么这么重视教学幽默艺术,并主张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幽默艺术的能力呢?这是因为教学幽默艺术本身具备多方面独特的教育功能。一项社会学调研指出,幽默感在高年级学生眼中,是教师第三有价值的品质,仅次于“本学科渊博的知识”和“尊重学生个性”。还有一份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喜欢擅长说笑话的教师。

的确,学生不喜欢法官式的面孔,对威严型的教师往往敬而远之;他们喜欢风趣的笑脸,对有幽默感的教师格外亲近、尊敬。这是因为富有幽默感的教师能随时通过教学传给学生“三味”:兴味、寻味和情味。

笔者离开初中33年了,还时时想起自己的初中化学老师。因为他讲课风趣幽默,把化学知识讲得惟妙惟肖,令人难忘。

记得初三刚学化学时,化学老师拿着一瓶酒精问我们:酒精是什么气味?众说纷纭:“酒味”“辣味”……化学老师不停地摇头,看大家都没辙了,他笑眯眯地说:“香味呀。”还深深地吸了口气,做无限陶醉状。

他讲有关空气的知识,解释什么是真空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他说人体内部也有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平衡,如果人体内没有与外界平衡的气压,人就会被压扁,就像泄气的气球。反过来,如果人体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人体就会像不断充气的气球,最终爆裂。

他举的例子形象生动,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很快能记住。他教我们记前20号元素名称,5个一组,像背口诀那样背,我现在还可以背出这20个元素名称,也记得元素符号。因为他讲课风趣幽默,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我现在还记得所学的大部分化学知识。

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好老师,笔者喜欢理科,尤其喜欢动手做实验。

特级教师路培琦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幽默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亲和力、默契感、信任感;可以使课堂变热闹,学生思维被激活,悟性被开发;可以使艰深难懂的知识化为浅显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活跃的师生交流中习得知识,习得能力,使科学知识借着幽默的通道快捷地传递进学生的大脑。

高明的幽默来自教师驾驭知识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艺术、驾驭心理的智慧。如执教《人的神经系统》一课时,笔者倒拿着书本认认真真地看,表现出若有所思的样子,一言不发。学生纳闷,一会儿开始提醒笔者——书拿倒了。笔者说:“你以为我才3岁,到现在看书还不知道正反?只是我正着看不懂才倒着看的嘛!”学生会心一笑,照着笔者的样子看书。笔者接着说:“请你们帮帮忙,倒过来你看出什么名堂了?”学生开始感觉很奇怪,接着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最后兴奋地报告:人的神经像棵树,有树根、树枝、树梢。噢,原来是一棵倒长的树!这堂课的几个知识点一下子被解决了。

再如,执教《电磁铁》一课时,笔者经过初步实验之后,发现归纳电磁铁的性质要用很长的文字来叙述,如通电线圈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笔者一直在琢磨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更通俗、具有幽默感的表述,后来笔者将电磁铁的几个特点简略为“可有可无、可南可北、可大可小”,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了。这样的处理,有语言的魅力,可记可诵,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轻松。实际运用中还有个小插曲,在笔者说完六个“可”之后,紧跟着说了一个“可口可乐”,把学生逗乐了,教学任务也得以圆满完成。

又如执教《杠杆》一课时,笔者首先借用阿基米德的名言引入:“给我一个支点、一根棒,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高年级学生思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局限性。对于这个问题,有学生说不可能的,因为阿基米德不可能有这么长的棒。笔者灵机一动说:“为什么不早说?我跟孙悟空商量说不定可以借如意金箍棒来用用。”这样教学,用幽默的方式,将科学家和神话连在了一起,将两个民族的文化连在了一起,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如此导入新课,学生兴致盎然,教学效果良好。

许多人对科学家有着片面的认识,他们误以为科学家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是严谨、刻板、不苟言笑的,其实,许多科学家都具有幽默感。

现代化学方程式的创始人柏济利阿斯教授曾经做过医生,不但医术高超,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同样受人称颂。在一次实习课上,柏济利阿斯对学生说:“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具备两种品质:第一,不苛求清洁;第二,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一些老医生在诊断糖尿病时,往往亲口尝一尝病人的尿液。”说完,他给学生示范,把一根手指浸入盛有尿液的小杯子里,然后伸到嘴里舔了舔。做完这个动作,他问学生:“谁来试一遍?”学生们一一走上讲台,尝了尝尿液,都皱起眉头,咂着嘴。柏济利阿斯摇摇头说:“同学们,你们的确没有洁癖,这很好,科学需要献身精神。但是还得有观察力,刚才我把中指浸入小杯子里,而舔的却是无名指。”

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有一次举行讲座时指出,从太阳光谱上看到的黑线证明,太阳上有金子存在。一位听讲座的银行家讥笑说:“如果不能从太阳上得到它,那这样的金子有何用处?”后来基尔霍夫因光谱分析方面的发现荣获了金质奖章。他把奖章拿给银行家看:“你瞧,我终于从太阳上得到了金子。”

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在1895年发现了一种特殊射线,取名为伦琴射线,就是我们常说的X射线,轰动了科学界。不久,伦琴收到了一封信,向他邮购X射线。伦琴在回信中说:“目前,我手头没有X射线的存货,而且邮寄X射线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因此不能奉命。这样吧,请把胸腔给我寄来!”

英国植物学家、作家约翰·希尔因为未能被批准加入皇家学会,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他从朴次茅斯给学会寄去一封信,信中谈到一例神奇的病例:一名水手从桅杆上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腿。医生用绷带替他扎牢后,给他用焦油冷浸,效果奇好,3天内他的腿就恢复如初了。这一案例引起学会认真的讨论,惊叹这一医学奇迹。不久学会又收到约翰·希尔的来信,他说上封信忘了说明那条断腿是木头做的。

英国女王安娜参观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当她知道天文台长、天文学家布拉德莱的薪金级别很低后,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可是,布拉德莱恳求她千万别这样做。他说:“如果这个职位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这个职位上来的将不是天文学家了。”

科学家的幽默中,蕴藏着他们的职业追求,蕴藏着他们的人生理想,也蕴藏着他们的人生机智。

在科学课堂上,实施笑里藏“道”策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随机性

科学幽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用,就是预设了也要不露痕迹,随机而用。如《电磁铁》一课中,某教师归纳电磁铁和磁铁的异同点时,并不是总结几条让学生背诵记忆,而是扮演了两个角色,用拟人的口吻、神态,说了一段单口相声,大意是:磁铁带着几分老沉与电磁铁见面了,电磁铁年少气盛,趾高气扬地对磁铁说:“你呀,该退休了,看我本事多大,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却没有。”磁铁平和地说:“老弟啊,可别自满瞧不起人啊,你想过没有啊,一旦不通电,你还是铁和线圈,我有的特点你就没有了。其实啊,我们是各有各的用处,只是别摆在嘴上啊!”学生听了这样生动的对白,不仅明白了两者的异同点,还受到了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

2.針对性

科学课不是娱乐节目,科学幽默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能为课堂教学服务。在《遗传和变异》一课中,笔者的开场白是:“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刘德华长得那么帅,我却长得这么寒碜?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我的错,全是遗传惹的祸!”学生听后开心地笑了。

3.生动性

某些教师有表演天赋,体态语言丰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可以采用即兴表演的方法展示课堂幽默。活泼、开放、幽默的教师容易使气氛活跃,激活学生思维。当然,幽默是可以学习的,生动也是可以追求的。

4.深刻性

在实际教学中,要追求高明的幽默,抛弃廉价的幽默。一位教师在《探索宇宙》一课中讲到哈雷彗星的周期时说:“1986年地球上的人曾看到过哈雷彗星,可惜那时我才2岁,经过76年,也就是78岁的我将有机会再次看到,可惜那时我已经牙齿掉光了。”学生都笑了,纷纷计算自己那时多少岁,会是什么样子。可见,学生被这样的幽默调动起来,参与到了课堂中。这比单纯地说“你们记住,哈雷彗星绕日转动的周期是76年”效果好了很多。

5.诱导性

教师的幽默应当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探求真理的欲望,让他们体悟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有一次,笔者提出一个简单问题后,只有寥寥几个学生举手,气氛比较沉闷,笔者使劲地咬咬嘴唇,然后抓抓头发,走来走去,故作焦急地说:“天塌下来可怎么办,这几只手顶不住啊。”学生大笑,举手的人明显多了。

再如,笔者执教《磁铁的磁性》一课时,小组实验时,下面声音有点大,于是笔者把磁铁放在耳朵边上捂着,学生好奇地问:“老师你在做什么?”笔者说用磁铁吸引噪声!学生都说不能啊。笔者说:“那太可惜了,老师带了这么多磁铁,否则可以把我们教室里的噪声吸走。”学生听了这句话之后马上安静下来,这比单纯要求他们安静下来要好得多。

6.贯通性

幽默之所以让人感到愉悦,是因为运用了美学上所谓的“通感”艺术。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幽默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和人类的未知世界。

例如,某教师执教《吸烟有害健康》一课时,郑重其事地说:“提起吸烟,我认为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会引起剧烈咳嗽,小偷怎敢上门。二是节省了衣料。咳嗽要弯腰,咳的时间一长,逐渐形成驼背,腰身就短了,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是可以演包公。长期吸烟的人,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惟妙惟肖,用不着化妆了。四是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活到老了。”这种方法显然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得多。

在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艺术效果是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幽默的课堂能够开发学生的心智。学生理解幽默以至发出会心的一笑,这个过程需要进行一定的思维、想象活动,笑过之后又需要深入思考和体会。学生如果能经常经历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会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幽默的教学还能直接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运用妙语、警句和其他一些巧妙语言的技能发展。

猜你喜欢
幽默感笔者艺术
幽默感拯救计划
老师,别走……
幽默感在爱情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