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社会使用度“微信调查”研究报告

2021-01-09 12:03:02
上海地方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志书分布图方志

为深入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上海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进一步了解社会公众对地方志的知晓度、需求度和使用度,加强地方志工作针对性和科学性,在2016年微信开展“地方志知晓度调查”①洪民荣,唐长国:《地方志社会认知度调查研究》,《中国地方志》2016年11期。,2017年开展“地方志需求度调查”②唐长国:《地方志社会需求“微信调查”研究》,《上海地方志》2018年1期。的基础上,2020年4月,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微信开展“地方志使用调查”,旨在通过使用调查,更加具体了解和梳理社会不同群体对地方志的使用特点,为地方志更好地发挥“存史、育人、资政”作用提供参考。

地方志的使用调查目前仍属学界盲点,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现有关于使用度调查的文章有关于图书馆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③闫莉:《关于图书馆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为例》,《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年13期。,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④谷丛:《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年12期。等,但没有发现有关地方志使用度调查方面的研究论文。

一、调查概况

1.地方志使用调查题目

本次调查题目分A卷、B卷两套,分别针对使用过地方志和未使用过地方志的用户。

A套为面向使用过地方志的用户问卷,共10道题目,其中3道为参与调查者的年龄、职业、学历等基本信息,7道为使用地方志的种类、年代、深入程度、平均时间、频率等内容,具体如下:(1)您使用过地方志吗?(2)您使用哪种地方志最多?(3)您主要使用什么年代的地方志?(4)您使用地方志的深入程度?(5)您每次使用地方志的平均时间?(6)您最近三年使用地方志的频率?(7)您希望如何改进地方志使用?

B套为面向未使用过地方志的用户问卷,共7道题目,其中3道为参与调查者的年龄、职业、学历等基本信息,7道为对地方志使用的目的、程度、内容、体裁等内容,具体如下:(1)您不使用地方志的原因是什么?(2)您身边人使用地方志吗?(3)您觉得怎样让大家使用地方志?(4)你知道方志办或通志馆(方志馆)吗?

2.有效样本

为排除无效样本,专门在题目的设置和答案选择上体现差异性和矛盾性,对不同题目答案前后矛盾的样本判定为无效样本,A卷累计答题人数为20605人,其中有效数据为6842人,有效数据中上海地区有效样本调查问卷450个,上海以外地区有效样本调查问卷6392个。B卷累计答题人数为12308人,都为有效样本,其中上海地区有效样本调查问卷629个,上海以外地区有效样本调查问卷11679个。体现出微信调查的跨地域性和代表性。

3.有效样本结构分析

从年龄看分布,参与本次AB卷调查者以中青年为主(见图1、2),从职业分布看,以企事业单位人员居多(见图3、4),从学历分布看为中间大两头小,本科学历占比较大(见图5、6)。

图1 A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用户年龄段分布图

图2 B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用户年龄段分布图

图3 A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用户职业分布图

图4 B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用户职业分布图

图5 A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用户学历分布图

图6 B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用户学历分布图

二、调查主要结果

1.使用频率经常化。

总体上使用地方志人员中经常使用的比例高达77%,半年或一年使用一次的比例为23%。(见图7)。不同年龄使用地方志频率差异不大(见图8)。不同职业使用地方志频率呈现明显的差异,其中科研人员经常使用地方志的比例最高,达到93%,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常使用地方志的比例超过80%(见图9)。学历越高,经常使用地方志的比例越高,研究生选择经常使用的比例为87%(见图10)。

图7 A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使用频率分布图

图8 A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不同年龄段使用频率分布图

图9 A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不同职业使用频率分布图

图10 A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不同学历使用频率分布图

2.使用种类差异化。

从使用种类来看,地方史比例最高,为34%;年鉴次之,为27%(见图11);志书和地情资料排在后面。

图11 A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不同种类使用分布图

不同年龄段使用地方志种类有差异,其中18岁以下使用志书比例最高,为34%,使用年鉴比例最高的是中青年,使用地方史比例最高的是中老年。(见图12)

图12 A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不同年龄段使用种类分布图

不同职业选择地方志种类有差异,公务员和科研人员选择志书、年鉴比例较高,企业职工选择地方史比例最高,自由职业选择地情资料比例最高,其他职业选择地方史比例最高(见图13),可能和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有关。

图13 A卷地方志社会使用调查不同职业使用种类分布图

研究生学历对志书使用的比例最高;本科及以下对地方史的使用比例最高;初中及以下对地情资料的使用是不同学历中最高的(见图14)。

图14 A卷不同学历地方志使用种类分布图

3.使用志书当代化。

当代志书使用比例最高,为33%,随后是现代和民国志书,古代志书使用最少。(见图15)

图15 不同年代地方志使用比例分布图

不同年龄段使用当代志书的比例都最高;但随着年龄增加,使用新中国志书比例增大,使用民国以前旧志书比例减少(见图16)。

图16 不同年龄段使用各时期地方志比例分布图

不同职业使用志书时期不同,公务员、企业职工、学生、自由职业自身使用当代志书的比例最高,科研人员使用民国志书和民国以前旧志比例最高,可能和开展研究的工作性质有关,企业职工、学生、自由职业选择不同时期的志书越接近当代比例越高(见图17)。

图17 不同职业使用各时期地方志比例分布图

随着学历的升高,选择民国以前志书的比例升高,选择新中国志书比例降低。(见图18)

图18 不同学历使用各时期地方志比例分布图

4.使用程度功利化。

使用地方志以查找相关内容为主。查找相关内容的比例高达59%。从头看到尾和粗略知晓的比例接近,随手翻阅的比例很小。(见图19)。

图19 使用地方志深入程度比例分布图

不同年龄段使用地方志查找相关内容的比例都最大,其中老年人的比例最高,达到62%。随着年龄增大,从头看到尾的比例平缓降低(见图20)。

图20 不同年龄段使用地方志深入程度比例分布图

不同职业自身选择查找相关内容的比例都最高,其中事业单位员工与其他职业比最高,达到63%。公务员和科研人员从头看到尾的比例相对较高,都超过30%(见图21)。

图21 不同职业使用地方志深入程度比例分布图

研究生从头看到尾的比例最高,达到36%,查找资料比例最高的是本科生,达到62%,粗略知晓比例较高的是高中以下学历(见图22)。

图22 不同学历使用地方志深入程度比例分布图

5.使用时长小时化。

使用地方志的平均时间以30-60分钟为主,比例为53%。15-30分钟和一小时以上比例接近,分别为21%、20%(见图23)。

图23 使用地方志时间长度比例分布图

不同年龄段使用地方志时间长度比例分布有差异。30-60分钟使用时长比例最高的是中青年,达到56%;使用60分钟时长比例最高的是老年人,达到37%,这可能和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使用地方志功利性不强有关。使用15分钟以内比例最高的是青少年(见图24)。

图24 不同年龄段使用地方志时间长度比例分布图

不同职业使用30-60分钟的比例都最高。使用60分钟以上比例最高的是公务员和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可能是出于其研究工作的需要,公务员可能是出于其政务工作的需要(见图25)。

图25 不同职业使用地方志时间长度比例分布图

使用时长与学历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使用60分钟以上的比例随着学历升高而升高,使用30分钟以内的比例随着学历升高而降低,但使用30-60分钟的比例随着学历升高至本科时达到峰值,随后研究生学历时又降低(见图26)。

图26 不同学历使用地方志时间长度比例分布图

6.使用频次月度化。

使用地方志的频次以平均每月使用一次以上为主,比例70%(见图27)。

图27 地方志使用频次比例分布图

平均每月使用一次以上比例最高的是中青年,达到71%。三个月以上才使用一次比例最高的是老年人,达到33%(见图28)。

图28 不同年龄段地方志使用频次比例分布图

平均每月使用一次以上比例前三名的是科研人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平均每年使用一至二次比例最高的是学生和自由职业者(见图29)。

图29 不同职业地方志使用频次比例分布图

平均每月使用一次以上的比例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升高。平均每年使用一至二次的比例随着学历的升高而降低(见图30)。

图30 不同学历地方志使用频次比例分布图

7.改进途径网络化。

希望改进地方志使用的途径为网上查阅的比例最高,为45%。接下来为方便借阅和普及内容,但宣传推介的比例较低(见图31)。

图31 改进地方志使用途径比例分布图

不同年龄段都把网上查阅作为最优选项,但18—60岁选择方便借阅比例最高,青少年选择普及内容比例最高,老年人选择宣传推介的比例最高(见图32)。

图32 不同年龄段改进地方志使用途径比例分布图

不同职业都把网上查阅作为最优选项,公务员和科研人员选择方便借阅的比例最高,除公务员外的其他群体选择普及内容的比例较高,学生和自由职业选择宣传推广的比例较高(见图33)。

图33 不同职业改进地方志使用途径比例分布图

随着学历的升高,选择方便借阅的比例升高,说明高学历对纸质图书的需要相对较高。本科以下选择普及内容的比例随着学历的降低而升高,初中以下选择宣传推介比例最高(见图34)。

图34 不同学历改进地方志使用途径比例分布图

8.因接触不到而不使用。

不使用地方志的原因主要是平时接触不到地方志,比例为45%。不知道有什么用和不知道地方志是什么的分别占28%和22%。真正不感兴趣的比例很低,只有4%(见图35)。

图35 不使用地方志原因比例分布图

不同年龄段不使用地方志的原因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大,不知道地方志是什么的比例减少,可能和阅历增加有关;但平时接触不到地方志的比例增加,可能和其工作性质、生活兴趣等有关(见图36)。

图36 不同年龄段不使用地方志原因比例分布图

不使用地方志职业群体中企业职工平时接触不到地方志的比例最高,达到58%,这可能和其职业性质有关;学生不知道地方志的比例最高,为37%,这可能和学生的知识面不广有关系;不知道地方志有什么用比例最高的是科研人员,这可能和科研人员的专业有关,有可能是从事理工科科研工作的(见图37)。

图37 不同职业不使用地方志原因比例分布图

初中及以下不知道地方志的比例最高,为28%,高初中不知道地方志有什么用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3%与32%,这可能和其文化程度有关;平时接触不到地方志比例最高的是本科学历,这可能和其本科专业有关,从事理工科接触不到地方志的可能性较大(见图38)。

图38 不同学历不使用地方志原因比例分布图

9.知道身边人使用地方志。

没有使用地方志群体知道身边人使用地方志的比例最高,达到60%(见图39)。

39 不使用人群是否知道身边人使用地方志比例分布图

不使用人群中知道身边人使用地方志比例最高的是中青年,比例63%,青少年不使用或不知道的比例都最高,说不清楚比例最高的是老年人。(见图40)

图40 不使用人群不同年龄段是否知道身边人使用地方志比例分布图

不使用地方志的职业群体选择知道有人使用的比例都最高,选择说不清楚比例最高的是学生和自由职业,选择不知道比例最高的是学生。(见图41)

图41 不使用人群不同职业是否知道身边人使用地方志比例分布图

随着学历升高,选择有人使用的比例升高,选择说不清楚的比例降低,说明教育程度对地方志使用度具有正相关性。(见图42)

图42 不使用人群不同学历是否知道身边人使用地方志比例分布图

10.提供接触机会使用地方志。

让没有使用过地方志的社会公众使用地方志的措施中提供接触使用机会比例最高,为41%,随后是普及内容29%,加强宣传26%(见图43)。

图43 推进不使用群体使用地方志措施选择比例分布图

随着年龄增大,选择提供接触使用机会的比例增大,选择加强宣传的比例降低,选择普及内容的比例先升高后降低。选择培养兴趣比例较大的是青少年和老年人。(见图44)

图44 推进不使用群体使用地方志措施不同年龄段选择比例分布图

不同职业群体选择有明显差异,公务员选择加强宣传比例最高,为39%,说明公务员对宣传推广更感兴趣;科研人员选择普及内容比例最高,为53%,说明科研人员对具体内容更感兴趣;其他4个群体都把提供接触机会作为最大比例选择,说明企事业单位、自由职业、学生接触使用机会可能不够(见图45)。

图45 推进不使用群体使用地方志措施不同职业选择比例分布图

随着学历升高,选择加强宣传比例升高,选择普及内容和提供接触机会比例最高的是本科(见图46)。

图46 推进不使用群体使用地方志措施不同学历选择比例分布图

11.普遍知道方志机构。

知道方志办或通志馆(方志馆)在不使用地方志群体中仍然达到88%,知道方志馆的比例还比知道方志办的高3个百分点(见图47)。

图47 不使用群体知晓地方志机构比例分布图

知道方志办和方志馆比例最高的是中老年人,不知道地方志机构比例较高的是青少年和老年人。(见图48)

公务员都知道的比例最高,为28%,这和地方志机构属于政府机构体系有关;单独知道方志办比例最高的是科研人员,这和科研人员和方志办工作有交集有关;单独知道方志馆比例最高的是事业单位,这可能和方志馆同属事业单位有关;都不知道比例最高的是学生,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和方志办、方志馆打交道有关(见图49)。

图48 不使用群体不同年龄段知晓地方志机构比例分布图

图49 不使用群体不同职业知晓地方志机构比例分布图

随着学历升高,都知道的比例升高,不知道的比例降低,这和教育程度和知识积累有关。不同学历知道方志馆的比例稍高于知道方志办的比例,这和方志馆属于公益场馆,方志办属于冷门的政府机构有关(见图50)。

图50 不使用群体不同学历知晓地方志机构比例分布图

三、地方志使用度调查的启示

地方志使用微信调查结果,初步搞清楚了地方志使用者的“图谱”,即地方志谁在用、用哪代、怎么用、用多久、用的频率、为何不用、如何改进、是否知道地方志工作机构等情况。调查结果为使用频率经常化,使用种类差异化,使用程度功利化,使用志书近代化,使用时长小时化,使用频次月度化,改进途径网络化,接触不到导致不使用,但知道方志机构和身边人使用,希望提供接触机会推进使用。这些调查结果对改进地方志工作有所启示,通过改进地方志工作,力争让地方志有用、可用、好用、管用、方便用、普遍用。

1.坚持修志为用,提高地方志的实用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地方志的三大功能为存史、育人、资政。从调查结果来看,对地方志使用群体来说,是因为地方志有用才会使用。对地方志使用,可以分为研究性使用、工作性使用、知识性使用和兴趣性使用。研究性使用主要是科研人员、高学历群体和从事地方志工作的专业群体,出于研究需要或专业性工作的需要,对地方志使用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工作性使用主要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需要借助地方志查阅有关资料。知识性使用主要集中在企业、学生、自由职业人群,需要对地方志有全面性、概括性了解。兴趣性使用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依据个人兴趣在地方志中了解有关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地方志工作者在修志编鉴著史时要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在存史的同时,能够给使用者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让社会公众觉得地方志有用,这样人们才会使用地方志。

2.坚持普及内容,强化地方志的资料性。

要让不同的使用群体在使用地方志时能够获得需要的内容,需要充实内容,强化地方志的资料性。具体来说,科研人员出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大量使用地方志,对地方志整体资料性要求最高,不仅要求全面性、系统性,还要求细节性、完整性。公务员经常使用地方志则更多出于资政的目的,对地方志资料性要求较高。不仅希望了解地方志中记载所发生的事情,还希望了解事件处理的方式方法、具体措施、结果和效果等,从而对政府工作有参考借鉴价值。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通志馆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上海抗疫史料》《上海抗击非典实录》《上海年鉴》(2014)等地方志资料,供市委、市政府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时参考。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于本职工作的需要,使用地方志查阅有关区域、事业、行业、企业等信息资料,对地方志的专门性资料要求高。学生、自由职业和老年人对地方志资料性要求一般,知道概况即可。

3.坚持查找方便,提升地方志的获取性。

从使用地方志的角度来说,地方志不仅要有用、能用,更要方便用,“不能藏在深闺人未识”,也不能编好后束之高阁,成为少数研究人员使用的“阳春白雪”。从方便使用角度,网络化、信息化是最便捷快速的手段,这也是调查报告使用者对改进使用的最多选项。因此,加大地方志信息化投入,数字化地方志并入库、上网,向公众免费开放,让社会公众可以方便获取地方志信息是地方志工作机构应该努力的方向。另外,推进纸质地方志进入公共图书馆、党政机关、社会公共服务机构,让需要使用者能够方便获取也是地方志工作机构需要采取的措施。

4.坚持志鉴史并重,统筹地方志的均衡性。

从使用地方志的种类来说,志鉴史比例差别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地方史、年鉴、志书和地情资料。这与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工作重点及投入等顺序出入较大,提醒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统筹地方志的均衡性,兼顾志书、年鉴和地方史工作。不仅要做好志书、年鉴的编纂工作,也要重视地方史工作,把地方史工作切实纳入地方志工作范围。

5.坚持效率优先,增强地方志的快捷性。

在讲究效率的今天,地方志也要坚持效率优先,增强地方志使用的快捷性。要让大部分使用者在30-60分钟内从地方志中找到所需的资料,纸质地方志的框架结构必须合理清晰、目录必须详细明了,尽可能增加不同种类的索引,以方便查找;电子版地方志必须具有全文检索和精确检索功能,提供资料的复制粘贴及下载功能,也就意味着地方志数据库应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查找、下载。要求地方志数字化格式应为word或html、xml格式,最起码应该为双层pdf格式,单层pdf或jpg格式就只能看而不能复制,也无法检索。网站或地方志数据库的设计需要配备较强的检索功能及较少的页面层级,让使用者能够用检索功能或打开页面形式尽快查找到需要的资料。

6.坚持面向大众,扩大地方志的接触性。

有作为才有地位,地方志工作机构近年来一直努力扩大地方志的知晓度,了解地方志的需求度,提高地方志的使用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努力取得积极的效果,即使是不使用地方志的群体,也普遍知道地方志工作机构,知道身边人使用地方志。但不使用地方志的主要原因还是平时接触不到地方志,希望改进措施主要选择提供接触使用机会。因为地方志除满足科研人员的科研使用和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的工作使用外,还需要满足青少年群体的接受教育使用、企业人员的知识使用和老年群体的兴趣使用等。因此,尽可能多提供社会公众接触使用地方志的机会是地方志工作机构需要关注的问题。坚持开展地方志“七进”活动——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在大力宣传网络地方志资源的同时,用纸质的地方志让不同群体看得见、摸得着、被吸引,从而知道地方志、了解地方志,进而使用地方志。

需要说明的是,微信调查具有样本数大、获取方便、成本较低、时效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使用接受调查群体限制,即不使用微信者无法参与调查;调查与被调查者无法直接沟通交流,有可能存在答题不准确等情况。以后的微信调查,需要进一步提高题目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自洽性;进一步提高答题程序设计的科学性,避免答题不正确或不能真实表达答题者的意愿;从而把社会公众对地方志的了解、需求、使用等情况全面、真实、客观调查出来。

通过地方志知晓度、需求度、使用度的微信调查,初步摸清社会公众中不同年龄、专业、学历群体对地方志的知晓度、需求度和使用度。通过结果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地方志工作机构根据社会公众的知晓度情况可以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推广等措施,扩大地方志的影响,让更多人知道地方志、了解地方志。根据社会公众对地方志的需求,有的放矢地编纂公众感兴趣、真实需要的地方志成果,让更多人想到地方志、寻找地方志。根据社会公众对地方志的使用习惯,改善地方志使用的方式、方法,提供方便、快捷的使用环境,让更多人更有效地使用地方志。地方志知晓度、需求度、使用度的微信调查为推动地方志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大众化、普及化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志书分布图方志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广西地方志(2021年1期)2021-02-25 07:57:14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34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书法赏评(2019年2期)2019-07-02 12:10:50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中国癌症分布图
左右江水冲石器采集分布图
宝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1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西藏研究(2017年1期)2017-06-05 09:26:11
人生真相
读者(2016年3期)2016-01-13 18:51:00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