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桃
登封市人民医院 超声科(登封,450000)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常见的并发症,常表现为肢体疼痛、感觉异常及间歇性跛行,严重者会出现致残甚至死亡[1],其发病率达22%~46%,且随着罹患糖尿病的时间起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彩超是利用超声回波原理和超声多普勒技术,对人体器官组织、血流运动和组织运动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信号以二维图像进行显示技术,且具有重复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3]。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肢血流动力学的价值。
经患者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我院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8例老年T2DM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本院体检48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观察组女21例,男27例;年龄62~81岁,平均(68.47±3.13)岁;对照组女20例,男28例;年龄61~80岁,平均(68.44±3.12)岁。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无免疫系统缺陷者;沟通交流正常者;无全身感染性疾病者;认知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长期使用抗凝剂者;合并精神疾病者;认知及沟通交流障碍者。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GEVIVIDE9型),协助检查者平卧,将下肢充分暴露,足部稍向外展,从腹股沟开始依次对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进行扫描。上述部位扫描完成后,嘱检查者内收足部,然后扫描胫前及足背动脉。协助患者由平卧位调整至俯卧位,并垫高踝部与检查床平面保持30°,然后对腘动脉、腓动脉及胫后动脉依次进行扫描,观察下肢动脉管腔内彩色血流是否处于充盈状态,确定闭塞或狭窄部位,与此同时观察血流频谱形态,检测双下肢血流峰值流速及搏动指数。
(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阳性例数)/总例数×100%。将动脉内膜厚度超过1.5 mm判定为斑块形成。(2)双下肢血流动力学: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及搏动指数。(3)足背动脉狭窄程度:0级:血管无狭窄;1级:血管狭窄小于20%;2级:血管狭窄为20%~49%; 3级: 内膜明显增厚且血管狭窄在50%~74%;4级:血管狭窄在75%~99%。
观察组出现44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91.67%,对照组出现12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峰值流速较对照组低,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双下肢血流动力学对比
观察组足背动脉狭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0.05),见表2。
表2 足背动脉狭窄程度对比[n(%)]
T2DM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且大多数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机体逐渐出现衰老退化等情况,使疾病发生病变而诱发各种并发症。下肢血管病变是T2DM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导致的间歇性破行、静息痛等临床症状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以往临床对于下肢血管病变多采用动脉血管造影、磁共振等检查,但具有一定创伤且费用相对较高,导致患者接受度不高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故选择合理的检查手段具有重要意义[4]。
彩超是无创、操作简单的新型超声技术。可多次重复进行体外诊断检测,直接获得血管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与此同时能对血管腔内径大小、斑块部位等记录监测,以获取进行动态、连续的血栓形态、管腔及回声特点的数据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5]。
糖尿病会导致代谢紊乱,使代谢废物长期沉积于血管中,导致血管狭窄、闭塞,久而久之形成血栓、动脉硬化等下肢血管疾病[6]。本研究中,观察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91.67%较对照组25.00%高,说明彩超检查应用于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检测率高。提示彩超检查能较为准确地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示的二维图像能清晰地反映患者下肢血管情况,同时彩色血流成像能进一步增强血流信号,有利于了解下肢血管闭塞及狭窄情况。
T2DM老年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以下肢远端动脉包括胫前、后动脉及腘动脉为主,其中下肢动脉主干以股动脉分叉处出现硬化斑块最为常见,而动脉血管远侧内径相对较细,更容易发生狭窄和闭塞。为此对T2DM老年患者下肢动脉血液动力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血流峰值流速及搏动指数是反映动脉血管血流动力的指标[7]。本研究中观察组检查出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峰值流速较对照组低,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指数较对照组高,说明彩超检查可用于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检测下肢血管血流动力学。究其原因:正常情况下,人体下肢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和动脉搏动指数均处于正常范围内,T2DM老年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时,血管腔会变得相对狭窄,使血管内血液呈现出充盈缺损的状态,导致血流束变细,从而使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等远端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升高。彩超具有无创、重复性强的特点,并且能对闭塞的下肢动脉血管的远端血流情况检测,能及时发现血管腔内缺损的问题,当血管内出现狭窄位置时,血流束将减少,彩超能通过阶段性的显示明确血管内实际情况,从而能诊断出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
下肢血管病变是T2DM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T2DM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糖化终产物积聚逐渐增加,导致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加动脉血管壁的厚度。对血管弹性减弱,与此同时,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与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类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斑块,从而加重管腔狭窄程度,诱发下肢血管病变[8-9]。其中足背动脉形成粥样斑块后易向血管管腔突出,而造成管腔狭窄和闭塞。本研究中观察组足背动脉狭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说明彩超检查应用于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可检测足背动脉狭窄情况,究其原因:彩超显示斑块回声会因斑块性质表现强弱有所不同,对于局部管腔出现狭窄情况,会使血流信号相应改变,通过不同信号的提示诊断足背动脉狭窄情况。
综上所述,彩超检查应用于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可提高下肢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反映出下肢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检测足背动脉狭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