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艳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江西南昌 330006
早期先兆流产是常见妊娠期疾病,是指孕12 周出现阴道出血的情况,发病率较高,产妇常伴有阵发性腰腹部疼痛,危害产妇身心健康,严重者可诱发难免流产,影响胎儿生存质量[1]。因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缺乏认知,担心流产发生及胎儿发育情况,常伴有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配合度较差,睡眠质量低下,影响保胎成功率[2]。因此,为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母婴生存质量,在给予优质治疗的同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针对性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对特定对象实施对症护理干预,以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本研究拟探讨在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对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11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接收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中,年龄23~36岁,平均(28.67±2.49)岁;孕龄5~12周,平均(8.34±1.42)周;体重49.36~59.31 kg,平均(54.68±3.22)kg;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1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及中专23例,大学及以上18例;职业:在职3例,待业43例。对照组中,年龄24~37岁,平均(28.91±2.73)岁;孕龄4~12周,平均(8.15±1.26)周;体重49.42~59.76 kg,平均(54.75±3.16)kg;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及中专22例,大学及以上18例;职业:在职4例,待业4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早期先兆流产相关诊断标准[3],存在阴道流血,轻微腹痛症状;②有保胎要求者;③有书写、沟通能力者;④能配合治疗、护理者;⑤初次自然妊娠,无先兆流产史;⑥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脏、肝肾等器官衰竭者;②存在甲状腺疾病者;③存在卵巢肿瘤者;④存在其他合并症者;⑤孕龄>12 周者;⑥有精神系统疾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减少剧烈活动,保持良好休息,加强并发症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针对性健康教育:患者的教育经历不同,文化水平存在高低差异,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均具有差异性,在患者入院后,针对文化程度的差异性,结合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选择适宜的讲解的深度,并通过一对一指导,实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播放宣传视频、专项健康教育手册、现场示范等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早期先兆流产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纠正错误的认知及行为,并共同提出、思考、解决问题,鼓励其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引导患者反馈学习心得,依据患者学习进程实施健康教育计划;针对患者认知误区及技能偏差,加强健康教育力度。②针对性家庭干预:鼓励患者家属支持和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增强抗病信心。③针对性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评估患者焦虑状态,及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估患者抑郁状态,并依据心理评估结果,结合病情现状,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使其了解保胎成功与情绪变化的关系,指导其正确调节自身情绪,减轻心理应激;由护理人员通过面对面交流,分析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提供情绪宣泄的场所,可通过参与集体活动、聆听舒缓的音乐、向亲属倾述等方式,以减轻心理压力;适时给予患者鼓励、肯定,并通过点头、微笑等动作传达关心与照顾,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维持情绪稳定,提高心理应对能力,避免妊娠后期大幅度情绪波动。④院外指导:通过微信建立长期、持续、固定的咨询平台,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发送妊娠期饮食、卫生等知识,调整生活作息,树立保健意识。
①分别于入院第1、7天、出院时、出院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采用SAS评估焦虑状态,及SDS评估抑郁状态,SAS评分<50分为正常,SDS评分<53分为正常,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②分别于入院第1、7天、出院时、出院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选取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6]进行评估,包括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7项,满分21分,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③出院1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选取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7]评估,包括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一般健康、身躯疼痛及社会功能8项,均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入院第1天,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两组SAS评分均低于入院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S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SAS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入院第1天比较,aP<0.05
组别 入院第1天 入院第7天 出院时 出院1个月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 值P 值58.72±6.41 58.92±6.77 0.146 0.885 51.25±5.34a 46.27±4.68a 4.757 0.000 48.22±5.18a 41.35±3.47a 7.473 0.000 44.35±4.87a 38.79±3.22a 6.459 0.000
入院第1天,两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两组SAS评分均低于入院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观察组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SD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SDS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入院第1天比较,aP<0.05
组别 入院第1天 入院第7天 出院时 出院1个月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 值P 值55.96±5.82 56.07±5.93 0.090 0.952 52.14±5.04a 46.84±4.48a 5.331 0.000 49.54±5.29a 42.36±3.47a 7.697 0.000 45.61±4.65a 40.11±3.19a 6.615 0.000
入院第1天,两组PSQI 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两组PSQI 评分均低于入院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PSQI 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PSQI 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入院第1天比较,aP<0.05
组别 入院第1天 入院第7天 出院时 出院1个月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 值P 值17.42±2.31 17.59±2.25 0.358 0.722 13.14±2.11a 10.26±2.38a 6.141 0.000 11.87±2.77a 9.39±2.68a 4.364 0.000 9.45±2.08a 7.53±2.12a 4.385 0.000
入院第1天,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均高于入院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分,±s)
与本组入院第1天比较,*P<0.05
组别 精力评分 精神健康评分 情感职能评分 生理职能评分 生理功能评分 一般健康评分 身躯疼痛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对照组(n=46)入院第1天出院1个月观察组(n=46)入院第1天出院1个月64.69±5.22 72.25±8.74*t 入院第1天组间比较值P 入院第1天组间比较值t 出院1个月组间比较值P 出院1个月组间比较值64.84±5.38 82.78±8.67*0.136 0.892 5.801 0.000 64.95±5.10 71.38±8.24*64.11±5.13 81.54±9.07*0.788 0.433 5.623 0.000 66.08±5.61 73.25±9.18*65.97±5.38 83.74±8.69*0.096 0.924 5.628 0.000 63.82±5.19 71.84±9.31*63.48±5.33 81.58±9.15*0.310 0.757 5.061 0.000 63.29±5.09 71.08±8.78*63.48±5.51 81.89±9.11*0.172 0.864 5.795 0.000 62.98±5.34 70.17±9.14*63.20±5.15 80.48±8.74*0.201 0.841 5.529 0.000 68.84±5.94 79.78±9.45*68.74±6.10 89.97±8.57*0.080 0.9937 5.418 0.000 65.88±5.22 75.27±9.21*65.15±5.17 85.54±8.15*0.674 0.502 5.664 0.000
早期先兆流产是严重危害妊娠早期女性身心健康的病症,其病因与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营养缺乏、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关,临床依据患者病情,可采用黄体酮、地屈孕酮等药物进行保胎治疗,以维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水平正常,同时保持充足睡眠,禁止性生活,以提高保胎成功率[8-9]。但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经保胎治疗无效,需要终止妊娠。研究发现,与一般孕早期产妇相比,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因担心胎儿安全,加之保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在生活及经济方面承受较大的负担,家庭角色的转变,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睡眠质量,影响身心健康,形成恶性循环[10]。因此,为提高保胎成功率,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在传统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护理中,多为普适化的护理干预,仅通过加强休息、避免过劳等方式,专注于单方面知识的传授及灌输,无法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存在一定局限性局限性,进而导致护患配合度较差,患者主动性不足,干预效果不佳[11]。针对性护理是以满足患者具体需求为前提,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对文化程度、家庭条件、心理状态等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对提高保胎率有积极作用[12]。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第7天、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及PSQ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属于特殊的女性群体,其处于特定生理阶段,心理干预需求及健康教育需求均存在着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多数患者极度缺乏先兆流产相关认知,少数患者有浅显了解,但面对疾病,承受流产的风险,在心理方面遭受重大冲击,易出现焦虑、紧张情绪,导致睡眠障碍,影响保胎治疗效果[13-14]。区别于传统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是通过分析患者认知、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差异性,以精准的护理干预为视角,适应性调整、改变护理方式,全面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及健康教育需求[15]。
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疾病知识普及,可最大限度的激发患者积极性,促使其自主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树立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主动参与治疗,减少认知误区,纠正技能偏差,提高保胎知识水平,加强自护技能;另一方面,随着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的加深,可缓解心理压力,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病症,维持心态平稳[16]。
家庭功能可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身心支持,提高其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利于稳定情绪,积极面对治疗。通过家庭干预,引导患者家属参与治疗,在精神、语言及经济上支持患者,减轻家庭地位转变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进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避免因情感的缺失,经济能力的不足,而影响保胎治疗效果[17]。
患者的情绪变化与保胎成功具有密切关系,情绪稳定是保胎成功的积极因素,而负面情绪会造成患者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精力及体力消耗巨大,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8]。依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结果,结合心理应对能力,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以满足个性化心理需求,纠正心理障碍,疏导负面情绪,利于维持情绪稳定,改善睡眠质量,确保有效的休息,进而提高身心舒适度,帮助患者恢复身躯健康,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同时医护人员的关怀照顾,可拉近护患距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勇气,进而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利于调整身体状态,恢复身体健康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19-20]。
综上所述,在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