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九华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赣州 341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突然起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1],可对患者形成较高生命安全威胁,对幸存者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小视,脑组织持续缺血的时间、缺血的严重程度与其疾病结局及预后密切相关,抢救越及时则预后越佳[2-3],探讨有助于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急救时效性的护理模式至关重要。节点流程导航急救护理是一种向护理工作者提供急救全程思维与急救重点思维科学有效指引的护理模式,可以其高度的预见性、计划性、全面性、流畅性、重点突出性等特点而促成急救时效性的提升[4],该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中的应用研究尚未见诸报道,本研究尝试采用节点流程导航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施加急救干预,考察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节点流程导航护理分为对照组(2018年1~10月)与试验组(2018年11月~2019年8月),各60例。纳入标准:①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确诊;②首次卒中发作;③意识清楚。排除标准:①严重认知沟通障碍者;②精神障碍者;③心肝肺肾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④造血免疫病种者;⑤血管性痴呆者。试验组中,女27例,男33例;平均年龄(52.30±9.17)岁;平均发病时间(4.10±2.06)h。对照组中,女26例,男34例;平均年龄(52.81±8.82)岁;平均发病时间(4.41±1.87)h。两组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静脉通道的构建开放、生命指征的监测、给氧及配合急诊医师急救。
试验组按节点流程导航护理开展急救护理服务,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2.1 组建节点流程导航护理小组 急诊科护士长担负组长之职,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一名、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一名担任小组顾问,急诊科全员护士为组员。护士长、顾问、责任护理组长通过文献查阅、临床实用化与易化调整,拟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节点流程导航护理方案。
1.2.2 节点流程导航方案的培训 ①由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顾问负责急诊科全员护士专项培训,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临床应对方式等内容;由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顾问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过程中医师所期望获得的护理配合项目、内容与质量标准等进行说明。②护士长做节点流程导航护理方案专项培训,培训方式包括集中授课、业务微信群电子课件上传下载、典型急救病例讨论、组团模拟演练等。
1.2.3 节点流程导航方案的实施 整体急救流程为:接诊评估通知-分诊入抢救室-人员到位分工协作行初步急救-进一步处置。①接诊评估通知节点。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入科后,接诊护士于1 分钟内完成快速病情评估,以最快速度通知急救医师及当班急救小组组长;②分诊入抢救室节点。即刻启动绿色急救通道,分诊台快速准确分诊,护送急救护理对象入抢救室;③人员到位分工协作初步急救节点。急救医师与急救小组组长、组员到位,急救护理小组遵医师嘱托执行急救处置的同时,预见性地按各自急救职责分工协作完成意识评估、心电监测、血压测量、给氧、外周静脉通道开放、标本采集送检、相关检查科室(放射、CT)联络等工作;④进一步处置节点。无需/无法手术者,急救处置后病情稳定者转入内科接受进一步保守处置;需行手术者,尽快取得知情同意,通知手术室行急诊手术准备,高质量完成急诊术前准备。
比较两组的各项急救时效评价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具体如下:①对比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的各项急救时效评价指标,包括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抢救时间、完成CT 检查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溶栓率、抢救成功率等;②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D)[5]为工具行相应评定,总分值45分,分值愈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度愈重;③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6]为工具行相应评定,总分值30分,分值愈高提示患者认知功能愈佳;④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ADL)[7]为工具行相应评定,含评定项目10个,合计为100分,分值愈低提示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愈差。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静脉开放时间、抢救时间、完成CT 时间及入院至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溶栓率和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各项急救时效性评价指标的比较(min,±s)
表1 两组各项急救时效性评价指标的比较(min,±s)
组别例数 静脉开放时间 抢救时间 完成CT 时间 入院至溶栓时间 溶栓[n(%)]抢救成功[n(%)]试验组对照组t/χ2 值P值60 60 3.23±0.67 4.32±0.68 8.794<0.05 54.42±1.63 66.73±1.53 43.786<0.05 25.73±1.78 34.07±1.47 32.040<0.05 39.62±1.58 51.45±1.92 33.225<0.05 30(50.00)15(25.00)8.000 0.005 58(96.67)50(83.33)5.926 0.015
试验组干预前的NFD、MMSE、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NFD、MMSE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干预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NFD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的MMSE、ALD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FD、MMSE、ADL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FD、MMSE、ADL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 NFD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MMSE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60 60 34.80±1.20 35.17±0.98 1.752 0.082 9.20±0.55*14.12±1.56*22.999<0.05 19.50±1.11 19.70±1.08 1.000 0.319 22.87±1.80*23.83±1.47*16.760<0.05*ADL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55.88±1.24 56.20±1.19 1.429 0.156 78.53±1.91*69.60±2.11*24.328<0.05
在我国老龄化的加速,使得脑卒中发病率亦呈快速增长趋势[8],内科保守与外科手术治疗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常见的有效疾控手段,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发病后获取有效救治的时效性是其生命得以挽救、预后得以改善的关键要素。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下,急救护士被动遵医嘱执行急救护理处置,护理思维盲动、低效、混乱无序,护理人员间分工不清、配合失措,重复护理与护理遗漏问题严重,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急救时效性大受负面影响[9],探讨可成功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急救时效的护理模式至关重要[10]。
节点流程导航护理指遵照某一类疾病患者最全面、最深入护理需求所设计的最优化、最流畅、重点最突出的护理思维导航工具[11],可赋予急救护理活动规范、科学、高效性特征[12],将无序急救护理转化为清晰线性急救路径,将平面化护理转换为重点突出、环节内涵丰富的优质化护理[13]。本研究采用节点流程导航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实施急救干预,研究结果如表1 所示,试验组各项急救时效性评价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节点流程导航护理以流程线性呈现方式导航急救护理工作者组织起无隙化护理网络体系,使急救过程得以环环相扣地推进、以最优路径发展,缩短急救过程,以环节细化导航内容协助各急救参与者对各急救关键环节进行高效履职及彼此间的有效协作,精准掌控急救重点内容,遵嘱落实救治护理措施的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护理优势,预见性地完成护理决策范畴内的前瞻性护理活动,改变被动接收到医嘱后再突击落实所致的时间延迟、质量缺陷与安全隐患,与拾丹丹[14]的研究结果类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的NFD 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节点流程导航护理具备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与康复结局的积极效应,这主要源于该护理模式对急救进程的有效推进、对急救时间的高效利用、对急救护理内容的预见性科学性全面性落实,缩短发病至有效治疗间的时间间距,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有机会获得及时优质高效急救干预,从而指向较好的预后康复结局,与张秀容等[15]的研究取得了一致性意见。
综上所述,采用节点流程导航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施加急救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急救护理对象的急救时效性,获得较好的康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