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莉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麻醉科,江西南昌 330003
术后谵妄属于一种急性精神错乱状态,在外科手术中占37%~46%,发生于麻醉手术之后,多在术后1~3 d 达到高峰,可延长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若持续48 h 谵妄可使病死率增加10%~20%;此外,老年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可增加10倍,也可引发患者坠床、房颤、心肌梗死等危险事件,因而采取有效的方式降低术后谵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2]。导致术后谵妄的因素较多,如患者的年龄、教育水平、精神状态、药物、手术、麻醉等,其中手术因素与麻醉因素是导致术后谵妄发生的最为重要原因,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可客观地判断镇静水平及麻醉深度,可有效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BIS 监测对全身麻醉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选取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监测麻醉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5~80岁,平均(70.12±2.11)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5例,Ⅱ级15例。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6~79岁,平均(70.15±2.13)岁;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行腹腔镜手术。排除标准:①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者;②术后伴有严重并发症者;③器质性病变。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无术前用药,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监测患者血压、心率(HR)等指标。采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1002)、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91E05011B1)和苯磺酸阿曲库胺(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9102121)诱导和维持的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给予3~5 μg/kg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1.5~2.0 mg/kg 丙泊酚,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患者意识消失,给予0.5~0.6 mg/kg 苯磺酸阿曲库胺静脉注射,判断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氧流量为2 L/min;麻醉维持使用丙泊酚4~12 mg/(kg·h)泵注、0.05~0.10 mg枸橼酸芬太尼间断推注维持麻醉,根据需求追加15.0 mg苯磺酸阿曲库胺维持肌肉松弛,医师依据临床经验及患者肢体特征等调整用药。手术结束麻醉停止待患者轻唤睁眼后拔除气管导管。
研究组术前准备、静脉诱导麻醉、维持麻醉药物、用法与对照组一致,在麻醉中采用美国Covidien BIS仪[柯惠医疗器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进行监测,麻醉前将检测电极贴于患者前额正中,眉弓上方与太阳穴处,麻醉诱导后BIS 值维持在40~45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维持阶段调整丙泊酚用药使BIS 值维持在40~60;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BIS 值维持在75~80 时拔除气管导管。
对比两组术中情况(丙泊酚总量、丙泊酚诱导量、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其中苏醒时间指停药到患者能配合指令的时间;离室时间是指拔出气管导管到离开手术室时间;对比插管后1 min(T1)、术毕(T2)、拔管后1 min(T3)血流动力学情况[平均脉动圧(MAP)、HR及术后1、2、3、4 d 谵妄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术中的丙泊酚总量、丙泊酚诱导量均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s)
组别 丙泊酚总量[mg/(kg·h)]丙泊酚诱导量(mg/kg)苏醒时间(min)离室时间(min)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5.28±0.17 4.31±0.09 31.893 0.000 2.19±0.75 1.62±0.65 3.632 0.001 7.98±2.20 5.56±2.14 4.987 0.000 8.18±1.36 5.71±0.98 9.319 0.000
研究组不同时间点的MAP、H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2、T3时段MAP 水平均高于T1时,T3时HR 水平高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2、T3时段的MAP、HR 水平与T1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术后1 d,研究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4 d,两组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3、4 d 的谵妄发生率低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3、4 d 谵妄发生率与术后1 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s)
与同组T1 时间段比较,aP<0.05
组别 MAP(mmHg)T1 T2 T3 HR(次/min)T1 T2 T3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81.16±11.17 73.29±10.87 3.194 0.002 87.12±9.74a 72.36±11.34 2.014 0.048 103.56±12.47a 74.69±9.62 11.593 0.000 75.12±10.87 70.51±9.87 2.009 0.048 77.69±10.58 73.10±9.25 2.066 0.042 94.45±12.74a 72.51±9.70 8.666 0.000
表3 两组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的比较[n(%)]
术后谵妄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的意识、知觉、注意力、情感等均出现紊乱,可造成患者损伤、心率增快、增加创口出血、创口裂开、各种导管意外拔除等问题,可增加护理负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目前导致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而是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5-6]。由于老年患者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加上免疫能力相对较低,若发生术后谵妄,有可能延续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7]。导致术后谵妄的因素较多,由于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不可控,因而在临床手术时多通过对麻醉及非麻醉用药、麻醉方法、肌松药残留的医源性因素等进行控制,以此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国内大部分研究发现麻醉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可缓解患者的疼痛,且可减少炎症反应,因此术前需询问患者服药情况,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麻醉方案,调节药物剂量,减少麻醉药剂量,避免用药复杂化,提高患者苏醒质量,促进患者尽早苏醒[8-9]。
以往,在没有BIS 监测的情况下,麻醉医师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调整麻醉药物剂量,药量难以精确化。且为了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往往造成药物过量使用,从而导致麻醉过深以及引起术后谵妄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目前临床多采用BIS 监测对麻醉深度进行监测,以量化合理的麻醉深度,降低麻醉、手术对机体的应激反应[10-11]。本研究中,研究组术中使用丙泊酚总量、丙泊酚诱导量均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术中运用BIS 监测可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进而减少麻醉药物导致的并发症,且缩短患者苏醒和恢复时间。BIS 利用脑电图的功率和频率经双频分析将混合信息拟合成一个最佳数字,采用0~100 分度表示,可将代表不同镇静水平的各种脑电信号挑选出来,是判断镇静水平和监测麻醉深度较为准确的一种方法[12-13]。目前认为:80<BIS 值<100 为清醒状态,60<BIS 值≤80 为镇静或浅麻醉状态,40<BIS 值≤60 为麻醉状态,20<BIS 值≤40 为麻醉过深,BIS 值≤20 可能呈现爆发抑制,通过具体的数值提示患者的麻醉深度,能较为客观地指导麻醉药用剂量,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线检测麻醉剂量,从而减少因经验不同产生的用药差异,有效缩短患者苏醒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同时间点MAP、H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1 d,研究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腹腔镜手术的麻醉中应用BIS 监测可避免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
综上所述,老年腹腔镜手术中应用BIS 监测下麻醉可减少丙泊酚使用剂量,缩短患者苏醒和恢的复时间,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减低术后谵妄的发生,使麻醉应用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