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泉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 257100)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体质衰弱,产仔后四肢不能站立,知觉减退而发生瘫痪的一种疾病,又称产后麻痹或乳热症,中兽医称胎风或产后风。主要特征是食欲不振,被毛粗糙,尿量减少,奶量大减或无奶,消瘦,衰弱,后肢无力,卧地不起,呈瘫痪状。
此病多见于高产母猪,是一种突发的急性神经型疾病。常发生在母猪产后 3~5 d。主要原因是饲料搭配不当,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等导致产后母猪吸收的钙质不足,母猪将会有发生软骨症的风险,尤其高产母猪症状更明显;早春气候寒冷,母猪缺乏运动;圈舍阴冷潮湿,寒风吹袭导致经络阻滞等均可导致此病。同时,哺乳母猪随着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对母猪乳汁的分泌量逐渐增加,从而消耗了母体大量的营养,又得不到补充,因而不断降低其体内血糖和血钙的含量而致病。有调查发现,由于生产之后母乳会带走母猪体内大量的血钙,导致母猪胰腺活动增强,从而使母猪血糖浓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血压和血液中钙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机体会发生一些生化反应,从一些骨骼中抽调一定的钙和磷,这种钙一般是来自海绵体之类的组织,时间长了可能导致骨骼变形和骨质疏松。除此之外,还因为猪在进行生产时可能会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影响小肠的吸收能力,甚至会导致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增加产后瘫痪的概率[1]。
病初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精神沉郁,泌乳减少,心跳加快,四肢肌肉抽搐,站立不稳,行走步态摇摆。驱赶时发出哀叫声,有明显的痛感,严重时后肢拖地行走,常侧卧于地,头歪向下方,两后肢出现瘫痪不动,呈“八”字形分开,个别母猪出现兴奋状态,一切反射变弱,甚至消失。耳、四肢、体表皮温较低,体温稍高(40 ℃)或正常。粪便硬而少,以致便秘,严重时卧地昏睡,对周围事物无反应。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常现象。泌乳量减少,拒绝哺乳或无乳,仔猪因得不到充足的乳汁而腹泻死亡[2]。如不及时发现治疗,50 % ~ 60 % 的病猪在发病后 7~10 d内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如治疗及时,90 % 的病例可以治愈[3]。
平时要在猪日粮中补饲贝壳粉、蛋壳粉和碳酸钙;在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应补饲骨粉、鱼粉和杂骨汤;冬春雨季要补喂优质干草粉、苜蓿草和青绿饲料;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母猪产仔后,猪舍要多加垫草;防止冷风吹袭,保持猪舍温暖、宽敞,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母猪在妊娠期应多嗮太阳,且每天要让母猪在阳光下运动 2~3 h;饲喂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钙磷比例要适当;对有产后瘫痪史的母猪,在产前 20 d静脉注射 10 % 葡萄糖酸钙100 ml,每周一次,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1)维生素胶丁钙注射液 5~10 ml,肌肉注射,3 d后再注射一次。(2)静脉注射10 %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00~200 ml,或 10 % 氯化钙20~50 ml,1次/ d,连续 7 d。也可以内服葡萄糖酸钙片,3次/d,5g/次。(3)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 200~300 ml,并每天喂适量的骨粉、鱼粉、碳酸钙等。(4)对重病母猪可用 10 % 葡萄碳酸钙溶液 100~200 ml,12.5 % 维生素 C 10 ml,复方水杨酸钠 20 ml,50 % 葡萄糖500 ml,一次静脉注射,每隔 5 d一次,重复用药 1次,有良好效果。(5)体弱病猪可皮下注射20 % 安钠咖 5~10 ml。(6)便秘时可用温肥皂水灌肠,或内服芒硝 30~50 g。(7)中药疗法:内服“复方龙骨汤”。处方:龙骨300 g,当归、熟地 50 g,红花 15 g,麦芽 400 g,共煎汤两次合一,每日分早晚两次灌服,连用3剂,疗效显著。
在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对处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母猪,应补饲优质骨粉或鱼粉。平时在母猪日粮中要多注意钙磷的添加比例,应占日粮的 0.6 % ~ 0.7 %,钙磷比例一般维持在 1~2:1,蛋白质应占日粮的17 %。总之,合理的饲料搭配,母猪妊娠及分娩后进行钙的补充,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与日晒,保持清洁卫生,增强母猪的抵抗力,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