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化痰丸临床应用体会

2021-01-09 15:38赵月惠谯凤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清气枳壳茯苓

赵月惠,谯凤英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清气化痰丸出自明代医家吴昆《医方考》,由胆南星、黄芩、瓜蒌仁、制半夏、杏仁、枳实、陈皮、茯苓组成,具有清热泻火,理气化痰功效,是为治疗热痰证而设[1]。可治疗因饮食不节导致脾胃痰湿不运,久而生热,痰热阻内,清气不得上达,从而引发的耳鼻咽喉疾病。现介绍典型治案如下。

1 喉 痹

张某,女,40岁,2019年5月3日初诊。咳嗽持续两个月,伴咯少量泡沫样痰夹黄腻痰,咳嗽剧烈时恶心呕吐,平素易思虑过度。喉内窥镜检查示咽黏膜慢性充血,舌根淋巴组织增生。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慢性咽炎。中医诊断为喉痹。辨证为痰火郁结。治以化痰清热,利咽散结。方用清气化痰丸合逍遥散化裁。药用胆南星12g,黄芩10g,瓜蒌30g,炒白术10g,炒苦杏仁10g,陈皮10g,麸炒枳壳10g,茯苓10g,炒紫苏子10g,北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薄荷6g(后下),清半夏10g,紫苏梗10g,广藿香15g。5剂,每日1剂,水煎300mL,早晚2次分服。2019年5月7日二诊,咽痒、咯痰症状基本消失,咳嗽症状缓解,口腔部检查示咽黏膜慢性充血,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滑。原方加佩兰30g,炒白扁豆20g。继服7剂。2019年5月14日三诊,诸症消失。口咽部检查示咽黏膜淡红。舌淡红苔薄白,脉平缓。遂暂停服药,嘱调饮食、畅情志。

按:喉痹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阴阳升降,所经之道,为咽喉也[2]。平素忧思过度,脾气郁结,失其运化之功,湿邪内生,化热成痰蕴于中焦。“湿、浊、痰三邪证本一源”,火热之邪夹痰湿弥漫至上焦,蒙蔽清窍[3],上犯汇聚于咽喉则生喉病。津聚痰凝故见咯痰;痰热于内,肺气不宣上逆则咳;痰热困于中,攻于胃则胃不舒,攻于肝则易思虑;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湿化热之痰热象。清气化痰丸方中胆南星清火化痰、除痰之阻塞,黄芩肃杀痰热,瓜蒌仁肃清凉润,半夏降气除痰、降浊止呕。枳壳、陈皮下气消痰,茯苓利水行气,杏仁降利肺气,逍遥散调和肝脾、解郁而利咽,苏梗行气和中,紫苏子降气消痰,蝉蜕开喑利咽,广藿香化湿。全方有清热化痰,利咽散结之效。复诊时原方加佩兰、白扁豆加强其健脾利湿作用。

2 鼻 渊

田某,女,40岁,2019年6月20日初诊。鼻塞,流黄脓浊涕,眉棱骨,上颌窦区压痛持续20余天,头痛,胃痛胃胀,反酸,纳差,寐差。鼻内窥镜检查示双侧鼻黏膜充血,双侧下鼻甲、中鼻甲肥大,中鼻道及嗅裂欠通畅。鼻窦CT示全组鼻窦炎。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为鼻炎,鼻窦炎。中医诊断为鼻渊。辨证为痰火郁结。治以化痰清热,散结宣肺。方用清气化痰丸合苍耳子散化裁。药用胆南星12g,黄芩片10g,瓜蒌20g,清半夏10g,炒苦杏仁10g,陈皮10g,麸炒枳壳10g,茯苓10g,炙甘草6g,辛夷10g,白芷10g,薄荷6g(后下),鱼腥草10g,败酱15g,藿香20g,炒苍耳子10g,细辛3g,制远志20g,大腹皮10g。7剂,每日1剂,水煎300mL,早晚2次分服。2019年6月27日二诊,胃痛胃胀,反酸等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好转。鼻堵,流浊涕,眉棱骨,上颌窦区压痛,头痛较前减轻。前鼻镜检查示同前。舌淡红苔黄腻较前减轻,脉弦数。原方去细辛、大腹皮。继服7剂。2019年7月4日三诊,无头痛。鼻堵,流浊涕,眉棱骨,上颌窦区压痛较前减轻。前鼻镜检查示双侧鼻黏膜略充血、双下甲稍大。舌淡红苔薄黄,脉较前平缓。原方制远志减为20g。续服7剂。2019年7月11号四诊,诸症消失,纳可,寐安,二便调。前鼻镜检查示双鼻黏膜淡红,双下甲可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遂暂停服药,嘱避风寒、清淡饮食。

按:鼻渊多由厚味酿热,湿热上蒸于肺所致。肺在窍为鼻,在液为涕,痰热秽浊,腐化津液,则黄浊涕不止,积久而臭。浊涕蕴鼻而清窍闭塞,故鼻塞,亦可引及眉棱骨、上颌窦及头痛。痰火郁内,停阻于中,和降失司,故胃不舒。痰火上犯清窍,扰乱神明则寐难。苔黄腻,脉弦数均为痰热郁闭之痰热之象。清气化痰丸方中胆南星清肺中痰热之火,瓜蒌仁、黄芩祛痰净肺,苦杏仁化痰泄肺,麸炒枳壳、陈皮理中土之气,茯苓渗湿,半夏燥湿,苍耳子善通鼻窍、清宣头目,辛夷利窍散痛,白芷止阳明头痛,薄荷达于巅顶。苍耳子通窍止痛,鱼腥草,北败酱清热排脓,远志祛痰开窍、滋养心神,大腹毛消痞除胀,藿香辛温下气,细辛通经脉、利鼻壅、止头痛,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清热化痰,散结宣肺。复诊时胃痛胃胀消失则去大腹毛、细辛以防辛散太过而伤阴。三诊时头痛症状消失、寐安,则酌减远志。

3 耳鸣耳聋

马某,男,60岁,2019年6月11日初诊。双耳鸣,持续性嗡嗡声2个月,伴双耳堵闷感,听力下降。平素喜饮酒。耳镜检查示双外耳道畅,耳膜正常。电测听检查示双耳平均听力为35dB,为轻度感音神经性聋。声导抗示双耳A型图。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西医诊断为耳鸣(双),感音神经性聋(双)。中医诊断为耳鸣耳聋。辨证为痰火郁结。治以化痰清热,通窍聪耳。方用清气化痰丸合四藤龙牡汤化裁。药用胆南星12g,瓜蒌20g,茯苓10g,黄芩10g,麸炒枳壳10g,炒苦杏仁10g,龙骨15g(先煎),石菖蒲15g,络石藤15g,鸡血藤15g,陈皮10g,牡蛎15g(先煎),钩藤15g,清半夏10g,路路通20g,夜交藤15g。7剂,每日1剂,水煎300mL,早晚2次分服。2019年6月18日二诊,双耳鸣、嗡嗡声、间断发作、耳堵闷感及听力均较前好转,耳镜检查正常,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原方加牛膝10g,酸枣仁20g,地龙10g。继服7剂。2019年6月25日三诊,双耳鸣、耳闷感均消失。耳镜检查示双外耳道畅,耳膜正常。电测听检查示双耳听平均听力为15dB,为正常听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缓。遂暂停服药,劝告戒酒。

按:饮酒过度可伤脾致水湿停滞中焦,聚而化痰生热,热邪之性炎上,挟痰侵犯至耳。清窍受痰热之蒙蔽,故双耳堵闷感。清气化痰丸方中胆南星、黄芩清降痰热,瓜蒌仁、半夏化痰降浊,枳壳、陈皮、杏仁下气消痰,茯苓渗湿化痰。清热降火则火热之邪难以上行,化湿除痰则痰湿之邪无以为生、中土之气调畅则气行血行、诸窍通利。肝经循咽喉于督脉会于巅,胆经又循耳后、耳中、耳前且环耳之四周,故耳窍之清赖于肝经之通,故合用四藤龙牡汤。络石藤循经通络,鸡血藤活血活络,钩藤清透肝火,夜交藤滋补肝肾、通络安神并防钩藤散火之力太过,龙骨、牡蛎宁心静耳,石菖蒲、路路通走窜通络、宣通耳窍。全方化痰清热,通窍聪耳,活血、通络、潜镇。复诊时加牛膝助胆南星引火下行,地龙增强通络之功,酸枣仁助夜交藤养心安神。

猜你喜欢
清气枳壳茯苓
江津枳壳发展历史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枳壳产业发展现状与江津枳壳发展前景分析
《清气满乾坤》
气盛言宜不逾矩
《清气满乾坤》
处 暑
云茯苓
云茯苓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