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父母育儿胜任感的研究进展

2021-01-09 09:35黄小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4期
关键词:胜任育儿产妇

黄小玲

(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40)

0 引言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8 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1523 万人[1]。随着孩子的出生,新生儿父母都发生了巨大的角色转变,这将会给其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冲击,有研究显示,新生儿的母亲角色适应不良率较高,达60%[2]。新生儿父亲在产妇产后角色适应良好者也仅占60.83%[3]。育儿胜任感能够评价父母角色行为的改变和需求[4],较强的育儿胜任感能促使新生儿父母迅速完成角色转变,能使父母和孩子都能从中获益。关于育儿胜任感的研究,在西方国家早已从上个世纪60 年代就已经开始,而我国的研究则起于2000 年,相对较晚,2007年育儿胜任感量表才经文化调试后引入香港,主要研究也只集中在香港,直到2014 年引入大陆地区后相关研究才渐渐增多。医务人员对妇幼保健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给新生儿父母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帮助,提高其育儿胜任感。现综述新生儿父母育儿胜任感的研究进展。

1 育儿胜任感概述

育儿胜任感(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PSOC)的概念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才最终被统一定义。胜任感的概念是从MeClelland 提出的胜任力的概念中衍生而来的,是指具备某种资格的状态或品质,又意为对自己具备某种资质的状态或品格的一种主观感受[5]。Rosenberg 提出的自尊理论,将自尊定义为自认为自己有价值[6]。育儿自尊则是指母亲在育儿角色中感知效能或能力及来源于育儿的满足,是父母角色达成的标志[7],育儿胜任感的概念则来源于此。直到2007 年,育儿胜任感才被Suwansujarid 等进行了统一定义,即育儿胜任感是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满足各种需求的效能和能力[8]。这一权威而有效的概念的提出,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育儿胜任感的评测工具

PSOC 量表最初是在1977 年由Gibaud-Wallston 根据育儿自尊和育儿情境两方面的特殊性制作而成的,其包含育儿效能和育儿满意度两个维度[9],育儿效能是指育儿知识和技能,育儿满意度是指价值感知和舒适。该量表共计17 个条目,其中育儿效能维度包括1、6、7、8、10、11、13 和 15 这八个条目,育儿满意度维度包括2、3、4、5、9、12、14、16 和 17 这九个条目,该量表从绝对不同意、不同意、少许不同意、同意、绝对同意几个选项依次赋值1~6 分,效能感维度采用正向计分,满意度维度采用反向计分,总分分数越高,表示其育儿胜任感越强,越能胜任父母行为。1989 年Jonhston 等[10]将原量表的17 个条目修改成包括育儿效能维度的7 条目和育儿满意度的9 条目,共16 条目,但该量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被广泛运用。2004 年Rogers 等[11]将PSOC 量表引入澳大利亚,并进行了信效度的检验,删除了第17 条目,并考虑加入新的内容进行补充。2007 年Nagi 等[12]将其进行文化调试后引入香港,研究显示在香港地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来测试我国香港地区父母的育儿胜任感。2013 年Suwansujarid 等[8]将PSOC 量表引入泰国,亦显示有良好的信效度。2014 年杨晓等[13]将PSOC 量表翻译成中文,并进行文化调试后引入中国大陆地区,在对200 名产妇的调查研究中,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成功引入后,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另外,2016 年Nunes[14]将该量表引入葡萄牙,调试了葡萄牙版本的PSOC。

3 新生儿父母育儿胜任感相关因素的研究

3.1 新生儿母亲育儿胜任感相关因素

新生儿母亲育儿胜任感地影响因素众多,也较为复杂,且各个因素相互影响,主要包括:育儿经验与育儿知识、产科因素、社会支持及心理因素等。

3.1.1 自身育儿经验与育儿知识

育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众多研究表明,育儿胜任感与育儿经验和育儿知识密切相关。若产妇产前照顾过婴幼儿,其产后的育儿胜任感会较高[15]。还有研究表明[16-17],经产妇曾经养育过子女,拥有育儿经验,且随着产次增加,育儿知识和经验也得到积累,能掌握更多的育儿技能,其育儿胜任感普遍较初产妇高。logsdon 等人[18]通过对不同年龄的母亲进行比较,发现年龄较大的母亲育儿胜任感更高,她们会对自己的育儿水平更加满意。可能年龄较大的母亲有更加丰富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也更加沉稳,能够掌握更多育儿知识,更加从容地解决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高学历的产妇其育儿胜任感也较高[19],可能因其能够从多种不同渠道获得育儿知识,且更加科学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育儿知识,采用不同的育儿方法。因此,在围产期的保健中,应当格外关注初次分娩、低学历、低年龄的产妇,为她们提供正确的育儿知识,帮助其提高育儿胜任感,更轻松地完成角色转变。

3.1.2 产科因素

高危妊娠对育儿胜任感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高危妊娠产妇育儿胜任感低于平均水平[20]。高危妊娠由于合并或并发各类疾病,其早产、新生儿发育缓慢等的风险会增加[21],而这些又会加重家庭负担,会给产妇地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产妇在高危妊娠压力下,又要面对新生儿降临这一巨大应激源,会感到力不从心,其育儿胜任感水平较健康产妇低。另外,早产儿常常伴随着或引发一些健康问题,会使产妇产生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对于育儿感到无能为力[22],因而新生儿早产、有疾病或缺陷者,产妇的育儿胜任感也较低。但也有研究表明[17],母婴分离经历会增强高危孕妇产妇育儿胜任感。新生儿因各种原因转入监护室而导致母婴分离,产妇因无法承担母亲角色,会对新生儿产生内疚、羞愧、等心理[23],而这种心理会使得产妇在新生儿出院后对其进行补偿,从而更加珍惜与新生儿的相处,更加谨慎、认真地对待新生儿,这种内因会提高其育儿积极性,从而增加其育儿胜任感。临床工作者可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让高危妊娠孕妇和产后新生儿有疾病的产妇充分了解疾病的病因、转归、预防等知识,消除其不必要的担忧。

3.1.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给予个体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系统。产妇的社会支持包括医务人员、家属、朋友等。马文娟等[24]通过对产后2 周内的新生儿母亲进行调查发现家庭内社会支持是育儿胜任感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翁雪玲[25]对高危妊娠孕妇妊娠晚期至产后3~5 天分别进行调查,其育儿胜任感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且在新生儿出生后,其育儿胜任感有所提升。育儿胜任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26],这可能与新生儿出生后,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增加有关。另外有研究表示[19],育儿胜任感与社会支持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即:若母亲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的社会支持,其育儿胜任感也会越强,而较强的育儿胜任感又会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去获得和利用社会支持。作为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可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育儿行为,纠正错误经验与知识使其家属能够在今后生活中为产妇提供良好的支持与护理。另外还要鼓励家属积极与产妇探讨育儿问题并为其提供经验与帮助,增强其社会支持度,进而提高育儿胜任感水平。

3.1.4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抑郁、焦虑、育儿压力等,若这些负面心理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疏解,也会影响其育儿胜任感。产妇在产后由于其身体的特殊原因其社会活动会减少,同时还要肩负起照顾新生儿的重任,这些应激源会使其产生负性情绪[27-28]。而有多项研究显示[29-30,20],育儿胜任感与产后抑郁、知觉压力呈负相关,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影响其育儿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其育儿胜任感。有研究显示[31-32],若孕妇感知压力大,不仅会增加其产前抑郁的发生率,还会造成产后抑郁的检出率高,而抑郁情绪又会影响其育儿胜任感。较低水平的育儿胜任感,不利于母亲角色的达成,这又会加重其焦虑抑郁的情绪。

3.2 新生儿父亲育儿胜任感相关因素

国内外有关新生儿父亲育儿胜任感的研究极少。有研究显示[33],中国70%以上已婚已育男性没有休过产假。在育儿的过程中,父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新生儿父亲在新生儿降生后,由于其工作原因,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兼顾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重任,从而产生较低的育儿胜任感,导致父亲角色无法达成。另外有研究表明[34-35],母亲的育儿胜任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更大,因为母亲承担了更多的育儿责任,但父亲的育儿胜任感更高。这可能因为母亲与新生儿相处时间较父亲更长,日常护理大多落在了母亲身上,婴儿夜晚喂奶、啼哭吵闹也会影响产妇的睡眠及情绪,从而使母亲较父亲呈现更低的育儿胜任感。新生儿父亲的育儿胜任感的影响因素也来自于各个方面,和产妇的影响因素类似,包括:社会支持、压力、抑郁、婚姻满意度、家庭功能等[36]。在社会支持方面,有研究显示[37-38],围产期父母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好,其育儿胜任感得分越高。在情绪方面,张璐璐等[39]通过对出生三天的新生儿父亲的育儿胜任感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其育儿胜任感得分不高,且与抑郁呈负相关,抑郁越严重,其育儿胜任感越低。新生儿父亲的情绪会受到新生儿的影响,若新生儿不易照顾,则新生儿父亲感到无能为力,育儿自尊会降低,进而影响其育儿胜任感。此外,李菲[40]对高危产妇配偶进行研究,也认为高危产妇配偶育儿胜任感处于中等水平,且与抑郁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另外职业不稳定、居住情况差、也会使其育儿胜任感降低。

4 育儿胜任感的干预研究

有效的育儿方式对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41],同时也可以提高新生儿父母的育儿胜任感。在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42-44],对父母进行健康教育、制定长期有效的育儿方案、家长培训计划等可以有效提高父母的育儿胜任感水平。在国内,目前仅有3 个关于育儿胜任感干预的研究。高海霞等[45]通过对77 名早产儿母亲的研究,对39 名观察组的母亲进行QQ 平台网络支持干预,平台为三部分:资料共享区、同伴支持区、咨询热线区,通过上传儿科护理、育儿知识等资料和有过经验的母亲分享育儿经验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后的母亲育儿胜任感评分随着早产儿出院时间的而变化,呈逐渐上升趋势。王蓉[46]通过对产褥期妇女进行女健康商数和育儿胜任感的调查后,制定了以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为依据的微信干预方案,该方案是以推送新生儿及产妇健康相关知识的方式,观察组的健康商数和育儿胜任感水平都有明显提升。钟红英等人[47],以86 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包括发放健康护理手册、评测产妇及照顾者的抑郁和焦虑、判断产妇及家属对相关护理的掌握学习情况、出院时填写满意度问卷并对薄弱环节进行标注、建立微信群实施远程调控及教育指导。观察组产妇的育儿胜任感明显高于对照组。

以上三例干预研究为以后的干预研究提供了思路,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分别对不同阶段、不同情况的父母提供更富有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育儿胜任感,促进父母与子女的共同成长。

5 展望

我国关于新生儿父母育儿胜任感的研究起步较晚,今后应当推陈出新,使育儿胜任感的研究更为丰富全面。就研究对象而言,关于新生儿母亲的研究相对较多,对于新生儿父亲的研究还较少,仅检索到两篇文献,今后还需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新生儿父亲如果能够拥有较高的育儿能力,则可为产妇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在地域方面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地区的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和农村地区暂未见相关研究报道,今后应当扩大研究对象的地域范围,从而对新生儿父母育儿胜任感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探索。另外对于产妇,只粗略地分为了普通产妇,高危妊娠产妇等,未对其进行细分探讨,就高危妊娠而言,低风险、中度风险相对于高风险的产妇,其育儿胜任感水平和影响因素是否会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条件的产妇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应当对她们进行分类,使得研究更加具体化,更加细致,从而探讨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研究设计上,我国的研究多属于横断面调查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开展纵向研究,从而探讨孩子不同时间段,新生儿父母的育儿胜任感。在研究方法上也还较为单一,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今后可加入质性研究。育儿胜任感对于母婴保健、亲子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作为医务工作者,围产期的母儿保健有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的研究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相应的研究,从而丰富干预措施,提高新生儿父母的育儿胜任感,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胜任育儿产妇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偷偷摸摸育儿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