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祥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关节创伤后僵硬畸形和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对促进功能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患者术后多伴有疼痛,制约着患肢功能锻炼,是影响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因此,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有效镇痛,对减轻疼痛、帮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积极接受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镇痛泵镇痛、服药甾体类镇痛药物是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常用的镇痛方式,镇痛泵镇痛虽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易出现胃肠道功能恢复缓慢、呼吸抑制、尿潴留等副作用,服用甾体类镇痛药物则会刺激胃肠道,产生药物依赖,不能持续使用,镇痛效果不佳[2-3]。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手段尤为重要。传统中医在镇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针灸、中药外敷是常用的镇痛手段,简单易操作。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用腕踝针联合中药外敷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60例。入选患者术后均未行镇痛治疗者;认知功能正常,能积极交流者;依从性较好,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术前24 h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0.13±4.16)岁;体质量43~74 kg,平均体质量(60.13±4.13)kg;病程4~13年;平均病程(7.08±1.02)年。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60.51±4.02)岁;体质量42~73 kg,平均体质量(60.47±4.03)kg;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11±1.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施行,全麻,做纵行切口于膝关节前正中,从髌骨内侧进入关节,将半月板、关节囊内软组织、交叉韧带切除,胫骨行平台软骨面下截骨,股骨行远端前后斜面、前后髁、髁间截骨,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使用负压装置引流,24 h后拔除,术后10 d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G.D.Searle LLC,H20140805),2粒/次,2次/d。术后2~3 d拍摄X线片确定假体位置无误后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腕踝针:取患肢踝部下3、下4、下5区,常规消毒,使用华佗牌0.25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与皮肤呈30°刺入皮肤,针体紧贴皮肤向真皮下推进至一定深度,以患者无酸麻胀痛感、穿刺者感觉针下松软为度。进针深度1.5寸为宜,使用胶布固定8~12 h,1次/d。中药外敷:采用本院自制的活血通络方治疗,方药组成:首乌藤、丹参各30 g,白芷15 g,泽泻12 g,当归、川穹、柴胡、羌活、菖蒲、郁金、白芍各10 g,荆芥、甘草各6 g,薄荷3 g。外敷,每3 d敷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0 d后疼痛程度和功能康复情况,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4]评估,在直线上画一条10 cm横线,0代表无痛,10代表剧痛,中间部分代表不同程度疼痛,由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横线上标出相应位置。疼痛程度与评分呈负相关。功能康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5]评价,包含肌力大小、关节活动度、疼痛度、屈曲畸形等方面,总分100分,膝关节功能与评分呈正相关。两组肿胀程度比较,由同一医师于治疗前、治疗7 d、治疗30 d采用皮尺在患者伸膝位髌骨上5 cm处测量大腿周径,测量2次,取平均值。然后计算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周径差值,肿胀程度与周径差值呈负相关。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含腹泻、恶心呕吐、头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康复情况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HSS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和功能康复情况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和功能康复情况比较(±s) 单位:分
?
2.2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差值比较 观察组治疗7 d、30 d后肿胀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差值比较(±s) 单位:cm
表2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差值比较(±s) 单位:cm
?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重建膝关节功能,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则是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但由于该手术需要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和截骨进行剖离,致使术后疼痛程度远比普通骨科手术更剧烈,且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不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6-7]。
祖国医学在疼痛治疗方面有悠久的历史,针灸镇痛在麻醉、切口止痛方面已被广泛应用,镇痛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7 d、30 d后肿胀差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腕踝针联合中药外敷效果较佳,能减轻疼痛和膝关节肿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腕踝针是对针灸学的发展和创新,其通过皮下浅刺法治疗全身各种疼痛。本研究通过针刺肢踝部下3、下4、下5区,激活机体自身镇痛系统,改变神经内分泌,使脊髓、脑干及大脑各个神经元的活动被激活,增加机体镇痛物质的分泌,从而产生镇痛效应[8-9]。腕踝针主要刺激的部位为浅表层,而浅表层是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感受器,其含有较多的组织体气化物质,传导性较好,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改善膝关节功能[10]。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会出现软组织水肿,本研究采用本院自制的活血通络方治疗,该方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配合腕踝针能够增强其药效,减轻患肢肿胀。腕踝针联合中药外敷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患者积极进行术后康复,恢复膝关节功能。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腕踝针联合中药外敷能有效减轻疼痛和膝关节肿胀,利于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改善膝关节功能,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