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琳
膝骨性关节炎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在全身各部位骨性关节炎中居首位,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数据显示,膝骨性关节炎在40岁及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0%~17%,在6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50%,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残性疾病[1]。物理、药物、手术等均为临床主要治疗方法,其中红外线疗法为常用辅助方法,效果确切。中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于“膝痹”范畴,由肝肾阴虚引起,针灸治疗该疾病具有效、验、便、廉等特点,且历史悠久。本研究选取我院8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分析针灸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3例)女21例,男2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3.02±7.81)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18±1.09)年;对照组(43例)女20例,男2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70±8.03) 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01±1.27)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患膝关节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0~Ⅱ级;近2个月内未接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关节周围无急慢性感染;无急性滑膜炎、关节大量积液;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膝关节手术、关节镜治疗史;合并膝关节扭伤、挫伤等其他外伤;膝关节严重畸形;合并免疫代谢疾病;晕针。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
1.3.1 对照组 同时接受红外线照射治疗。选用重庆中芝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神鸟牌CQ-BS6中芝生物灯治疗。红外线治疗仪距离膝关节皮肤30~50 cm,照射时间15 min/次,1次/d。
1.3.2 观察组 同时接受针灸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穴位:选择患膝关节同侧上肢手三里穴、风市穴、血海穴、阿是穴、伏兔穴,如膝内侧疼痛,选择内膝眼穴,外侧疼痛选犊鼻穴,患膝周围存在髌骨边缘刺痛,选阿是穴,针刺方向为针尖向关节腔内刺入。配穴:患膝同侧足三里穴、太溪穴、阴陵泉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悬钟穴、公孙穴、太白穴、地机穴、涌泉穴等。针灸方法:选择1.5寸毫针,使用补泻手法,在得气后留针30 min。沿髌骨环刺膝眼、膝周,将艾条置入针柄并点燃,行温针灸治疗,3次/周。过程中需注意:艾条如需接触皮肤部位,应用生姜片隔开,以避免灼伤。叮嘱患者针灸后不能久坐、久立,避免负重,注意保暖。两组均治疗3个月。
1.4 疗效评估标准 采用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3]评估,显效:WOMAC评分改善率>75%;有效:WOMAC评分改善率为25%~75%;无效:WOMAC评分改善率<25%。WOMAC评分改善率=(治疗后WOMAC评分-治疗前WOMAC评分)/治疗前WOMAC评分×100%。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10分)[4]评估,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24分)评估,得分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差。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1、TNF-α、TGF-β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血清IL-1、TNF-α、TGF-β水平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疗效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IS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VAS、ISOA 评分较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清IL-1、TNF-α较低,TGF-β较高(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比较(±s) 单位:分
?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单位:ng/L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单位:ng/L
?
红外线照射为临床常用辅助治疗方法,通过热作用,能降低膝关节周围骨骼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还能抑制感觉神经兴奋度,干扰疼痛传递,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且能改善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进而能促进临床症状改善[5-6]。
中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炎为本虚标实之症,是由人老体衰、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等引起肝肾阴虚进而引发的疾病,且认为“经脉者,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因此,对其进行针灸,能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改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VAS、IS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通过对局部穴位进行针刺,并借助局部艾灸治疗,能宣痹通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促使营卫调和,寒、风、热、湿等邪无可依附,从而发挥益气调血的作用,促使患者体内阴阳恢复平衡,改善临床症状;还能促进膝关节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且能调节骨代谢水平,减缓骨质流失,发挥消肿止痛的作用,进而能改善膝关节功能[7-8]。此外,针灸的刺激信号,能对人体自动控制系统产生影响,具有双向调节、镇痛的作用。因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针灸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细胞因子在膝关节软骨合成、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各种细胞因子间的平衡为软骨正常的基本保障,当分解因子、合成因子失衡后,可引起软骨结构改变,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IL-1、TNF-α为常见分解因子,能分解软骨相关成分,改变其正常结构组织,破坏膝关节功能;而TGF-β为重要的合成因子,对IL-1、TNF-α具有拮抗作用,能促进软骨细胞胶原合成,缓解软骨破坏,改善膝关节功能[9-10]。因此,临床检测其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评估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GF-β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针灸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能促进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
综上所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针灸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