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护理学是医院重要的学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基于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型科学。同时,护理学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包括:生物学、物理学、生理学等,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亦需要具有良好的動手能力。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主要以学习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知识、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保证护士具有整体护理、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传统教学虽然能满足护理学基础教学需要,但是由于护理学基础学设计内容较多,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均会影响教学质量。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专业素质、职业能力的高等护理应用型人才,现对其教学实践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并提高护士知识、能力及素质,保证护士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体系改革;教学质量;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4:6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1-0172-02
《基础护理技术》是实训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学科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技能,尽可能减少练习时间,快速掌握《护理学基础》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1]。临床研究表明[2]:21世纪的护理实践教学应以护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帮助护生树立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的发展理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社会、教学的发展需要,从而提高护士临床观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为患者提供科学、全面的护理。当前,传统教学护理虽然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但是护理缺乏针对性,再加上护理内容较多、较为枯燥,导致护理教学质量较低,更多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3]。因此,加强、构建“直导式”《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并完成基础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护理学基础学为起点,分析护理学基础学的实践体系改变及创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促进护士的全面发展,综述如下。
1 建设双师型实训师资队伍
教师是《基础护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能力则是衡量“双师型”教学素质的关键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双师型”实训专业教师队伍,医院/学校相关领导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体系、年龄结构的实训教师梯度,建立双师型实训师资队伍,为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体系改革创新奠定基础,具体如下。
1.1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亦可影响后期对患者的护理。而教师能力的培养则会对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影响,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对深化教学改革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4]。尽管教育相关部门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但是有些专职教师缺乏临床经验,导致教学过程中护理技能得不到更新,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护生难以较好的胜任临床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视,我国《护理学基础》带教老师多数为硕士以上学历,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与理论经验[5]。同时,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学院情况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不断提高职业的临床能力。临床研究表明[6]: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实现角色的转换,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及岗前系统培养,实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2 加强教师临床实践,邀请临床兼职教师 《基础护理技术》必须依托临床,善于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互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7]。但是,在当前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部分学校过于重视理论宣教,导致临床脱节,并未涉及临床常用的设备、技术,导致临床教学滞后于临床实践,导致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难以得心应手。为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缩短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改革体系创新过程中制定临床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定期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从事教学工作[8]。通过该措施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先进的理论知识,亦可了解临床设备、护理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9]。
2 搭建《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及网络平台
2.1 构建《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平台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平台能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基础护理技术》教学质量,医院/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10]。同时,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搭建良好的实训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目前,我系已经拥有较为先进、完善的护理实践培训中心,具有先进、功能齐全的中心设备,能实现规范、科学管理。此外,实训中心具有基础护理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均能为《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开展、实施奠定基础。临床研究表明:护理实训教学环境能为《护理学基础》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能满足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需要,亦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2.2 构建《基础护理技术》实训网络平台 《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及应用性,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亦要求学生正确掌握理论基础,重视学生动手参能力,保证学生更好的掌握护理技能。教学过程中单一的凭借带教老师的授课实训操作练习时间较短,再加上教学较为枯燥,学生难以熟练的把握,均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11]。为了提高《基础护理技术》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实践体系改革创新过程中应基于网络,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学生的教学资源,通过护理实训的电子课件、视频等让学生能更好的使用业余时间,不仅能强化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亦可提高学习效率。
3 强化《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体系改革创新
为了提高《基础护理技术》教学质量,教学体系改革创新过程中应从实践教学集体备课方式、实训教学方法及实训考核方式着手,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患者提供持续、科学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3.1 实践教学集体备课方式 加强教师备课方式改革,提高基础护理学实训课教学质量,能明确实训课教学基本运行模式,从而能实现实训教学操作项目与标准的统一。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与力量。同时,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统一操作步骤,减少组与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备课过程中加强录像形式培训,实现演示一讨论的相互统一,带教老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备课经讨论后以文字形式进行反馈,提高备课的时效性[12]。
3.2 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应根据大纲结合护理学基础的特点实现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创新。采用“教学录像-提出问题-教学演示-学生讨论-学生互动、学生点评-分组练习-考核-比赛及总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方法包括:问题讨论式、角色扮演、真人真做及情景教学和自主学习式方法。同时,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临床研究表明:改革实训物品准备,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制定实验室开放项目、自主性开放流程,让护士刚刚好的掌握专业技能[13]。
3.3 实训考核方式改革创新 实训教学考核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加强基础护理学实训考核方式能全面、系统及科学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考核过程中应加强改革与创新,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30分)“中期考核”,包括:考勤、作业、实训;期末理论考核成绩70.0%。对于考核成绩低于60分者视为不及格,则需要进行實训和理论的补考。为了保证实训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各项技能操作评分标准,进一步规范实训教学考核方法,不断提高人文测试,对于测试合格者方可临床操作[1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技术》是护士带教中较为重要的学科,传统带教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而加强教学体系改革、创新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良好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综合技能。通过加强护理学基础教学的体系改革与创新不仅能提高护±的实现操作能力,亦可提高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护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嘉鹏,宋阳,陈佩仪.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体系改革探索[J].护理研究,2018,32(21):135-136.
[2]程蕾。涂英.人口老龄化养老需求下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效果探析[J].护理研究,2018,32(6):98-101.
[3]焦海霞.基于创客空间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34(19):20-27.
[4]Rashid A.Yonder:Eating disorders,neurology teaching,nursinghomes,and foster carers[J].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19,69(680):133-133.
[5]肖瑛琦,陈燕华,郭声敏,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培训相结合的临床实践模式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8,47(33):4252-4255,4259.
[6]石峰.创新创业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保障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54(2):22.
[7]张林,王佳.”互联网+创新创业”导向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3):15-18.
[8]Amin M,Karan G,Yusuke W Measuring and Teaching IntraoperativeDecision-making Using the Visual Concordance TestDeliberatePractice of Advanced Cognitive Skills[J].JAMA Surgery,2020,155(1):78-79.
[9]唐富琴,王炜波,郑秀云,等.四元教学设计用于高职护生基础护理学教学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1):2401-2404.
[10]钟俊学,翟慧文,彭望清.建立公立医院员工分级分类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例[J].中国肿瘤,2018,27(8):589-595.
[11]Hardiker N R,Dowding D,Dykes P C,et al.Reinterpreting thenursing record for an electronic contex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edical informatics,2019,127(JUL):120-126.
[12]武静,杨银峰,狄勇,等.医学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学生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J].生命的化学,2019,39(2):197-201.
[13]石端伟,廖冬梅,王忠华,等.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201-205.
[14]李育娴,吕立夏,邵志华,等.医教研协同的拔尖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3):321-324,329.
作者简介:林晓燕(1983.04-),女,汉族,山东 烟台 人,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护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