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乡村医生 本土化人才培养研究

2021-01-08 09:27
职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

李 扬

摘 要: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健康事业的稳定与否。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增强学生扎根基层的信心、锻造他们的责任感和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劳动教育    乡村医生    基层医疗    社会责任感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2020年委托项目(项目编号2020cssjd29)的研究成果。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为了缓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和专业度不高等问题,各地相继开展了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在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中,融入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激发他们扎根服务基层的意愿,帮助他们增强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

一、劳动教育融入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迎难而上、义无反顾,投身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其中,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发挥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的支撑,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的新挑战以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都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乡村医生来说,其服务的对象是基层患者,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较城市医生有明显差距,對乡村医生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更加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劳动教育为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的培养提供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新时代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将劳动教育融入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对学生劳动知识、专业技术和劳动精神的培养。对于即将成为乡村医生的乡村医学生来说,劳动教育的涵养为其职业认同和扎根基层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撑,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锻造他们的职业精神,引导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满足乡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劳动教育为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乡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劳动教育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提高乡村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养成艰苦奋斗的品质,为扎根基层做好准备。

(三)劳动教育为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的培养注入活力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劳动教育的融入能帮助乡村医学生打开思路,以劳增益,以劳增智,有利于拓展乡村医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除了做好常见病治疗、健康教育以外,还能致力于攻克医学难关,为服务基层健康卫生事业注入活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培养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教育的融入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质量,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医学生能尽快地了解国情、社情、村情,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二、劳动教育融入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将劳动教育融入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手段,既要从管理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又要从医学课程设计出发,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融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提高医学生的服务劳动和生活劳动能力;还要从医学生自身出发,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情感态度;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强化劳动素养考核,让医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引导医学生理解和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锻造各方面的才能,以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一)从管理出发,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

医学学科不同于一般学科,乡村医学生本土化人才的培养,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医学生特点,着力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重专业技能学习轻劳动素质培养、重专业劳动教育轻生活劳动教育的问题。要通过定期的专题讲座等活动分享劳动育人的经验,提炼有效的经验,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将其常规化、制度化,并及时运用到医学生的日常教育当中去。同时要注重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多宣传推广一些优秀的扎根基层的医学生的经验,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作用,培养医学生的劳动素养、责任意识、团队精神,让医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使命。

(二)从课程设计出发,设定好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

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培养医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劳动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让工匠精神等进校园,营造良好的氛围,与专业课结合,与思政课融合。重视课程主渠道的作用,灵活运用各种新技术,创新教育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打造劳动教育的“金课”。突出医学生的特点,根据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找好劳动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结合点,在专业课程中加大对劳动态度、劳动素养的培养,加强对“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的培养。此外,还应把职业技能大赛的成果投放到教材里,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课程互动性、即时性、趣味性和吸引力。要通过先进人物的案例铸牢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理念,引导学生成长为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优秀人才。

(三)从医学生自身出发,聚焦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加深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在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着力于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通过劳动体验、过程亲历,深化他们对劳动内涵的认同和理解,让他们明白劳动不分贵贱、岗位不分好坏,促使他们形成情感共鸣与认同。将医学生平时的劳动表现和事实材料纳入综合素养研究,作为入党、评优等的参考标准。帮助医学生培养创造性劳动的习惯,养成勤俭、奋斗、奉献的劳动习惯,并融入医疗工作岗位中。鼓励医学生通过勤工俭学锻炼自己,弘扬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医学生在劳动中形成劳动自觉,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群众健康守护者。

(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日常生活劳动、服务型劳动为抓手,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生态体系,增强社会实践的系统性

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养成作为独立考核项目,计入第二课堂学分。将劳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校内通过劳动周、勤工俭学等让医学生自觉向实践学习,使他们在参与实践劳动中得到锻炼,发挥聪明才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校外发挥社会对劳动教育的支持作用,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勞动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劳动体验,激发医学生内生动力。持续开展“角色认知”体验活动,充分调动多方面资源,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投入度。鼓励医学生通过“三下乡”实践及送医送药和义诊活动,参与公益劳动,感受一线劳动的魅力,在帮助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劳动教育的劳动与教育的双向结合,以劳增智,帮助他们加深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增强他们投身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使命感。

三、小结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能,塑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情怀。在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劳动全面地认识所处的环境以及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培养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劳动实践中磨炼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品质,服务基层患者、奉献医疗事业,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新人,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杰,刘洋,宋梅歌,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6).

[2]李伟明,赵鑫,舒群琴,等.云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履约意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35(2).

(作者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