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文化环境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08 04:28胡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习惯育人

胡媛

摘 要:现代化教育强调以育人为中心,校园文化是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精神的土壤,养成良好行为品质的催化剂。其中,创设美好的物化形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构建卫生、学习、语言、行为等软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旦构建成功,孩子们将一生受益。

关键词:校园文化 实践 思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61

一所学校要想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要想在今后办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根据当前孩子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和心理特点,我们发现那种说教性、强制性、理想化的育人模式已逐渐失去了对孩子的影响力。对他们实施德育,最好能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模式。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孩子发现你在对他进行教育时,你的教育已基本失败了。因此,我校提出了通过抓校园文化建设对孩子实施德育的新模式。在实施教书育人的同时,做好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工作。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是校园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各类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着手实施的一大德育亮点。我校在构建校园文化环境方面作了一些探究,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

一、结合学校特点,对物化形态的校园文化环境进行适度创设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们周围,在学校走廊、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应当让我们的学生走进自己的校园也能清晰地感受到,每块墙壁会说话,每块黑板会育人。因此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财力,学生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等特点,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适度布置。我校为此充分利用校园每块黑板,赋予他们一定的文化内涵:“美丽的校园,我们的家”“新世纪,我能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如果校园容貌不整,围墙破洞,厕所脏乱,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不可能有愉悦的感观、健康的心态。我校教师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围墙,给一堵原本破旧的围墙赋予了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等丰富内涵。学生走进校园,首先感受到的是美,长期感受到的是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等教育,起到了花小钱育“大人”的效果。此外,在教学楼或走廊恰当之处布置一些有关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图片或宣传画;在教师里布置“学习园地”“竞赛栏”,安放好讲台左右的电视柜、广播、幻灯机等电教设备;庄重地挂钉好黑板上方的国旗和教育板等,这些都应认真对待,合理布置,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方面。这样做,能够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中整、洁、静、雅、美、活等特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规范、导向、激励功能。可以整体美化、优化校園,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天天都美丽,处处都育人。

二、合理开展构建校园文化软环境的活动

构建校园文化软环境的活动,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是体现育人效果的关键。两年前我决定长期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的校园文化软环境构建活动。即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语言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语言环境、学习环境和行为环境中健康成长。

1.卫生环境构建

我校也曾经经历过纸片、零食袋、果壳,随处可见的时期,卫生状况时好时坏。鉴于这种情况,我校开展卫生环境构建活动,起初是这样要求的:有痰不乱吐、笔墨不乱洒;垃圾不乱扔、扫帚摆放好;卫生勤打扫,保持很重要。这些都是十分实际的要求。这一活动开展步骤是:“我不丢(吐)——叫别人不丢(吐)——我捡——叫别人一起捡”这一过程循序渐进,通过开展“讲卫生、爱校园”主题活动,学校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改善,经过一个多学期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学生能自觉做到“不丢、且捡”了。当然每个秋季一年级新生到校时又要适时、适度、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长期在这种卫生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中成长,就是离开了学校也依旧能保持这一习惯。

2.语言环境构建

走进北京小学,学生来到你的身边都会自然鞠躬叫你一声:“教师,您好!”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现在的学生接触社会机会多,加之独生子女容易产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毛病,语言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中净化自己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此我们起初对学生简洁地提出了这样几点活动要求:语言要文明,脏话不出口;离开说“再见”,见面问声“好”,礼貌用语放嘴边,能用英语会很妙。活动过程是:班队课要求——文明小使者监督考评——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宣传表扬,主题活动文明用语“我能行”贯穿始终。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语言氛围形成了,活动取得了理想中的效果。

3.学习环境的构建

教育变革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成了评价学生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最初要求学生做到这些:上课认真听,积极动脑筋;发言有主见,声音要响亮;读书声琅琅,声情要并茂;作业要认真,多看课外书;课前预习好,课后常复习,养成好习惯,终身都受益。活动开展的方法是:以“争花比星,我能行”为载体,组织班上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与相对欠缺的学生结成对子,由量(按时读书完成作业成绩)到质,再到课外。在总结活动时,先展览好的,再展览有进步的,然后是结对展览表彰。一段时间下来,任课教师普遍反映良好。学生间互相促进,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习环境育人的魅力所在吧!

4.行为环境的构建

这里的“行为”特指动作、行为准则,范围较小。我们对学生这一方面的要求是这样的:升旗要肃立,队员敬队礼;眼睛迎国旗,唱歌响又齐;安全有保证,秩序要遵循;上楼靠边走,下楼不拥挤;公物要爱惜,水电不浪费;有事先敲门,同意你再进;人人讲礼仪,校园会更美。以“爱国旗,讲文明”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即克服升旗仪式上部分学生行为不规矩的弱点,要求学生整队快、队礼准、唱国歌声音响亮、整齐,升国旗及国旗下讲话时静。目睹我校升旗仪式的家长,都不自觉地驻足静听,行注目礼。在这种行为环境中学生受到感染,使活动进一步延伸、扩展,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校园文化软环境的构建还有其他活动形式,这些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是需要逐步提高要求,长期实施的。新生入学后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受到熏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自然就容易多了。

三、校园文化环境的初步整合

经过了几年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各类环境构建活动的相互渗透整合。目前,此项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在正以“美丽校园我们的家”为主线长期发展、优化这一活动。我在校园电视台是这样对学生解释“美丽的校园,我们的家”这一主题的: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我们都爱自己的家,校园是我们全体同学共有的家,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来爱它、呵护它,使校园这个家越来越美。那么我们的校园怎样才能称得上美呢?首先,必须有一个整洁干净环境,要像对待你家的房间那样对待我们的校园。如果我们的同学这样做了,校园的外表环境就会变美。但这还不够,校园的美不仅在于景,关键还要人美,要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美起来。因此,要求我们同学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保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做文明、礼仪的小学生。总之,如果我们全体同学都能感受到你在一个良好的卫生、学习、行为、语言等校园文化环境中生活、成长,那说明,我们的校园真的变美了,愿大家共同努力,精心美化我们的校园!现在“美丽校园,我们的家”这一主题已深入每位师生的心,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已初步形成。当然,美丽教育具有长期性特点,我们在努力构建这种校园文化环境,但这种文化环境一旦形成,校园环境的育人效果将更加显著,让孩子一生受益。

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发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作用。让孩子们在这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吧!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广大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放手一试!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习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上课好习惯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