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1-01-08 04:28李妮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红色院校政治

摘 要:将红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红色教育具有革命性、时代性、教育性和独特性四个方面的特点。本文探究影响红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多方面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为红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出了实践路径。

关键词:红色教育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48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错综复杂的思想蜂拥而来,其中既有可吸取的精华,也不乏糟粕,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红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

1.思想价值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涌进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红色教育中蕴含了从革命到建设,一代代英雄前辈的心血,具有独特的思想引领价值。参观烈士陵园能够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了解革命历史,能够让高职院校学生感受到先辈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信念,激励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教育价值

红色教育是我国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如长征精神引导高职院校学生不惧困难、敢于胜利;航天精神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大庆精神引导高职院校学生为国奉献、自力更生。此外,将红色教育融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避免空洞的说教。只有以事实为依据,才能以理服人、以情育人,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改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情况,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对红色教育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文化价值

红色教育资源是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总和,既包括了历史遗址、革命根据地、名人故居等物质载体,同时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大庆油田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红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西方国家借文化传播和经济贸易之手传播其价值观念,侵害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世界,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崇洋媚外的倾向。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尤为特殊和重要。而提高红色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的融合度和利用率,能够有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重视度,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避免高职院校学生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二、红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1.学校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红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教育的融合水平和效果还有待提高。首先是与教材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构成。其次是与教师水平的融合。红色教育这一概念于二十一世纪初提出,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红色教育虽有一定研究,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对红色教育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涉及红色教育的部分大多只停留在表面部分,简单讲解一下便草草了事,未能对所讲红色教育蕴含的价值及其深层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再者是在教学涉及红色教育的内容时,大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缺乏社会实践,难以真正激起高职院校学生对红色教育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

2.学生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有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讲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客体,机械地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导致学生普遍存在“抬头率”不高、知识理解片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上开始出现不良风气;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西方大国一直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向我国推销其价值观念;此外,脱离了高考的压力,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始出现摇晃,导致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个人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的现象。普遍存在红色教育已过时的看法,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社会因素及其存在问题

当前社会上尚未形成良好的红色氛围,对红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利影响。促进红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但当前红色教育在社会上仍面临宣传不足的困境。一方面宣传范围不足,当前对红色教育的宣传大多局限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色旅游景点、名人故居等物质载体上,这些物质载体相对于其他旅游景观难以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即使有一些关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红色影视,也难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另一方面,红色教育的宣传效果不佳。例如在旅游时,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去认真聆听导游的介绍。即使停下来了,由于讲解时间的限制、讲解员的主观因素等,也难以深入了解红色人物及事迹,对红色教育的了解停留在表面。

三、红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1.在思政教材中融入红色教育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结合红色资源,对现有教材进行“教材重构”,积极推动“三教改革”,打造符合“三全育人”理念的活页式教材。高职院校尤其是处于红色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组织教师队伍实地考察、整理素材,编写成册发放给学生,让高职院校学生对红色教育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将整理出来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避免空洞说教。

2.在思政教学中运用红色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促进红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相融合,使原本枯燥乏味难懂的理论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如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时,可以引用钱学森排除万难回国的事迹;讲到信仰时,可以引用张绪把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中适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院校学生行动起来,亲身走近红色教育,体味红色文化。如带领高职院校学生慰问、采访老红军,听他们讲亲历的战争事件、参观红色教育遗址、祭奠烈士陵园等。同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真正领会红色教育,与课堂知识联系起来,切忌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和走马观花式的观看。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示红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播放与解放战争有关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等红色电影,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南京国民政府,解放全中国的历史画卷。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红色资源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建造一些红色人物雕像,设立红色文化长廊,在长廊里悬挂红色人物画像、事迹介绍、名言等,学校广播台定期播放英雄模范人物及事迹、在微信、微博等公众号发布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文章、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红色活动,如:开展红色文化征文比赛、唱红歌比赛等,以比赛形式激发高校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可以发挥红色人物的示范作用,学校可以在清明节、国庆节、建军节等特殊时间点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等先锋模范人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在革命、建设中的亲身经历,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引导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严诗喆《永不磨灭的红色教育史——有感于<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再版》,《出版广角》2015年第10期。

(李妮,1990年生,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红色院校政治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追忆红色浪漫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