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与探索

2021-01-08 04:28张耀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核心

张耀君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凝聚了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积极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强化课程改革。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教师的精心栽培和正确引导。同时,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思政课 实践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46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思潮不断变化,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将其有效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本文将详细阐述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一、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没有合理利用这一点,也没有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这导致高中生对思政课学习缺乏兴趣。为此教师要及时更新和挖掘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广度和深度。

1.在教材讲解中渗透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证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从学校、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并在教材各章节重难点分析处理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至今仍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该种理念也被融入高中思想政治四大必修课中,为此高中思政教师在讲解教材时要有效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发展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同时教师要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在课堂教学、教材以及学生脑海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时,教师通过为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怀。

2.在校园中积极熏陶

我国相关部门提倡在教育中要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学校也要强化师德和校风建设,有效落实教书育人任务,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循循善诱,争取做到每一节课不仅要传播理论知识,而且要陶冶学生情操。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让学生得到真诚的帮助,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种到学生心中。同时,学校要在校园制度、文化、精神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演讲、辩论赛、写黑板报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实现学生健康、自由的发展。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良好的班风、校风中陶冶情操,而且也会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在家庭中有效传承

在社会中,家庭是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高中生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在道德建设中融入家庭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灵活的互动制度,让社会与家庭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利用有爱、温馨的氛围增强思政教育效果。在家风建设中,父母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孩子做好榜样,在良好的家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利用良好的家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有效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课程教学、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达到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目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1.在理论讲解中明确概念

讲授是教师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但是教材中包含的理论知识需要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展开互动和交流。首先,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带领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清其中每一个词提出的背景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熟练、合理地应用专业知识,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为学生有趣、生动地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

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政治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步骤,也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途径。要想构建一个民主、高效、平等的政治课堂,教师要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积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一同互动、探究、讨论,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一个完善的政治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和谐、向上、乐观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学习“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向家人表达爱的,并且为家人做了哪些事,随后向家国情怀延伸。接着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讨论“爱国就是爱家”这一话题,在交流与互动中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道理,实现在日常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3.在课后作业中强化认同

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个部分,其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属于课外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高中思政作业更加注重与课堂教学的内在联系。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人愿景,避免布置的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广阔的表达空间。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设计有社会现实意义的课后作业,并在作业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让学生认真领悟和体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远大的理想。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自觉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想上好思政课,必须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就像一本活教材,要想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中思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之余多学习时事政治知识,多多阅读相关书籍,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为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要成为怎样的人,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也要肩负起教育责任,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行动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除此之外,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代的发展。从现实社会中汲取养分,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站在国际视野、历史维度上为学生讲道理,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充分彰显时代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高中思政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时事为载体,以教师为榜样,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述纲、王宇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策略》,《辽宁教育》2021年第11期。

[2] 孙莹《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政课现状》,《文存阅刊》2019年第19期。

[3] 孙莹、樊卫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政课研究综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4] 文水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政课途径探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3期。

[5] 李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施策》,《人民教育》2020年第9期。

[6] 郑宜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应用策略》,《高考》2019年第8期。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