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1-01-08 04:28凌云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天空阅读教学作业

凌云峰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课堂的高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此,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语文教师要注重创建高效语文课堂。本文从读写结合教学、小组阅读学习和设计多样化课后练习四个角度入手,详细阐述了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策略。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经典朗诵,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意义,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19

一、高效课堂简介

小学语文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其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從而实现促进学生进步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守旧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要授课方式,不能很好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是死板地进行生字词、古诗词的记忆,无法开展德育,借助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性格。

2.教学内容单一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内容可拓展性较强。然而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仍旧是以教材为主,不能将学生的年龄特征、社会新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利于通过语文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能很好地进行“智”育和“德”育。

3.忽视情感投入

语文教师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常接触的教师,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多教师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只是把教师当作自己的一份职业,没有意识到情感投入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和品德性格的重要影响。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应用程度,深化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这种阅读学习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教材文章的理解,同时将所学习到的拟人、排比、比喻等写作手法运用到写作中,使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许地山创作的《落花生》一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在学习完这段话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除了花生,身边有没有其他可以启发你生活道理的庄稼?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深化语文教学意义,同时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自己所想、所感表述出来。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将文章内容进行升华,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作用。

2.利用小组阅读学习,丰富教学内容

小组阅读学习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通过阅读不同章节的方式,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学习。

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女娲补天》一文为例,该课文总共有五个段落,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五个组,每一个组负责学习一个段落,主要学习课文的生词、语言表达手法和中心思想等,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小组阅读学习是比较适合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培养,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通过阅读教学有利于发挥语文教学应有的德育效果,对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3.注重经典朗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品格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经典文章中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还未固定,自身性格也没有定性。通过朗诵经典,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自古传承至今的善良、谦逊、重礼等品格。同时,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第二年级上册《孟母断织劝子》为例,在学习该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作为文章内容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我国自古至今都是重视教育的国度,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并提高小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

除了朗读经典文章外,教师还要注重向学生朗诵经典名句,如向学生诵读“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并向其解释其内涵,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而且通过教师对这句话的合理讲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让其明白在今天的社会上除了父母,其他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对自己好,要明白说“谢谢”的重要性。

4.设置多样化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是作业完成和作业评价的基础,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达到复习课堂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知识,进而将知识吸收和转化,实现学有所用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目前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环节中,很多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只是从课本或者辅导教材中照搬习题,让学生进行课下练习。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作业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作用,而且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心态,不利于通过作业的形式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长此以往,会助长学生应付作业的坏习惯。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教师要注重在语文作业设计环节中将学习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设计游戏类作业、实用类作业和开放型作业。

以实用类作业为例,在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棉花姑娘》文章中作者运用排比手法描写了“燕子飞来了”“啄木鸟飞来了”“青蛙跳来了”,教师在讲述该文章时候,可以着重分析文章中的拟人和排比修辞用法。在对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课外作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情,或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你对一个动物或者植物的认识,或者用排比的手法表述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当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时,会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会不自觉地激发其内心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对语文的热爱。设置实用类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自己课堂中学习到的成语、修辞手法等,不仅可以在生活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为以后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设计开放类型作业,以生词“天空”为例,在学生学习完这个词语后,教师可以先设置几个问题:1.天空是什么颜色的?2.白天的天空有什么?夜晚的天空有什么?3.请你讲述一个关于天空的故事?通过这些问题不仅让学生对天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而且在讲述白天和黑夜的时候,学生会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观察,加深学生对于天空的认知。在讲述天空故事作业中,学生既可以讲述“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的童话故事,也可以讲述“白天为什么天空是亮的?”“晚上天空为什么是暗的?”的科普知识。通过这种开放型作业的设计,鼓励学生自己设置题目,结合自己的题目收集资料,并将资料汇总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天空”这一词语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通过这种作业形式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高效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该思索的问题,小学语文课堂更是如此。语文教师通过构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达到有效传达教学内容的目的。同时,语文教师要注重多样化的课后作业设计,通过设计实用类型、开放类型的语文作业,启发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 叶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11期。

[2] 谢芳《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中外交流》2019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天空阅读教学作业
天空之镜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作业
一和one
天空之舞
天空之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