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武学银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包含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等方面,具体内容为:
第一,语言的构建和运用,其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并且学会应用语言知识,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认知社会,才能提升自身文化水平。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特别看重学生语言素养培育。
第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其要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学生就会以思维为前提,实现语言、知识构建及应用,从而促进自身综合能力提高。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思维。
情感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有很强优势,在实践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地开展情感教育。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最为基本的资料,也是师生沟通的良好桥梁,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文学经典,具有很高的情感价值,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教材中的情感元素进行全面挖掘,将情感教育融入整个课堂上,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强化学生的语言思维,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满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例如,在《行路难》中,作者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语句来表现自身摆脱迷惘,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心理展现出来,体现出了作者身上坚韧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深入感悟作者的精神品质,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得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入的把握。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无处不在,教师要灵活的借助教材中的情感元素来丰富学生情感世界。
多媒体技术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应用十分成熟、广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具有声像、图画、文字综合的特点,能给学生的感官带来很强刺激,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构建相对应的情景,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文知识。在实践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这时教师就可以灵活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强化学生语言思维。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鸿门宴》这节课时,很多学生虽然听过鸿门宴的故事,但是很难深入地感受到鸿门宴背后的刀光剑影、勾心斗角。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出鸿门宴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借助直观的视频来感受,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直观地在课堂上表演鸿门宴故事,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心理,强化学生的感受,增强学生语言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蕴含充足的美学精神、文化素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特别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可以得到文化熏陶,实现文化传承。语文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实现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良好结合,让学生可以认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例如,在《师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掌握正反对比写作、“破、立”结合等知识,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树立“尊师重道”的观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简单地介绍文章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玄学、佛学的快速发展对儒学造成了很大冲击,儒家的“师道”也被世人所摒弃,甚至在当时的社会上形成了“耻于学师”风气,求师学道受人们的耻笑,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勇于为师,并写下了我国第一部阐述教师的文学作品——《师说》。学生在接触到文章的背景后,就会对课文中蕴含的从师求学、尊师重教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认知,同时学生在学习中还会坚定自身学习观念,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时间紧张、精力有限,所以高中生们往往会感受到很大压力。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开展创思意识的培养工作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高中的教师应具备严谨、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选用多种教授方式,以自身投入工作中充沛的精气神和热情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利用创新思维思考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了《荷塘月色》这一课,“月光如流水一般”“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通过独到的笔触利用细腻的比喻手法让月光和荷塘里的荷叶和荷花变得生动起来。将月光比作流水,用流水的温软和绵长表达出月色的朦胧之美;又将荷塘中的荷花荷叶比作牛乳洗过一般,让人体会到柔和月光的映射下,花与叶的温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也利用这种手法进行描述,培养他们独立创新的意识,以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潜移默化地灌输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用独特的视角和眼光看问题,激发其自身的创新活力。
1.课堂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抽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灵活运用是很困难的,所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高中教师的一项重点任务。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他们最贴近的具象化表达,将课堂的理论融合生活实际则会更加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以生活作为切入点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领学生,当学生阅读过一篇作文素材后应联想到更多的同类型素材或是此素材可以应用到的文章题目。
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先从模仿起步,然后再逐步经历了遵从、怀疑再到形成最后的成熟世界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打破对权威教学的深信不疑的态度,培养学生敢于对课堂知识的质疑精神,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的成长,同时利用质疑打破以往学习过程中的陈规,寻找新的思路,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成长,所以提出质疑对于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力是有一定作用的。
3.课堂上的积极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问答环节是学生最早接触也最熟悉的思考与回答的模式。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优势,拓展思路,开发更多元化,更新颖的问答模式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激活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活动,比如,在课堂上开展“头脑风暴”或者辩论会,在规定时间内限时作答,利用稍显紧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并通过多人集思广益,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进而产生创新思维。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锻炼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团队荣誉感,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具有益处的。
长时间以来的授课模式令许多学生感受到乏味和枯燥,在这种情况下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高中阶段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教师应寻求更为有效的讲授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教授内容。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创造新颖的学习活动,贴近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提高授课成效。比如在课堂中开展一些带有娱乐趣味的答题活动,令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减少由于刻板授课过程中带来的多方面压力。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在快乐中身心得到放松才能够激发更多的活力,扩展创新的思维。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师课堂教学策略有极大关联,在今后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思索、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文化素养,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