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现如今通过国家的积极应对和严格施救,基本已经消除了新冠病毒对我国社会和生产的不利影响。但是在“后疫情时代”,病毒的威胁仍旧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从高校校园封闭管理到颁布的全国旅游限制令等,都是“后疫情时代”对人们生命健康的保护,但同时也对所有人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高校体育校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训练和竞赛的重任。“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政策或规定势必会对高校体育校队产生一些影响,结合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校队的现实与困境,找到合适的出路是眼下的当务之急。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后疫情时代”高校体育校队的现实、困境与和出路进行探析,以帮助高校体育校队应对问题、提高自身治理水平。
“后疫情时代”高校体育校队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搜索、中国知网和万维网等为文献检索工具,借助百度学术等文献终端搜索以“疫情”“后疫情”“高水平队”等关键词的文献,最终得到近百篇相关文献,选取其中多篇用于本研究。前人扎实的研究为本论文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后疫情时代高校体育队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助于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探路。
2.访谈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时间段为疫情期间,故访谈的方式多为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电话等形式,受访对象为高校教师、教练,体育院校的研究人员等,所有的访谈均采用半结构的形式。访谈的主题围绕疫情、高水平队伍建设等关键词循序渐进,受访对象提供的信息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高校的各类课程全部转至线上。但是体育课具有其特殊性,将所有的体育课程放至线上教授,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对学生学习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挑战。高校体育校队的训练基本完全停滞,高校体育校队和大学生体育课程还存在很大的区别,高校体育校队的训练多以技战术为主,同时要兼赛代练,缺乏常规训练强度、频率和比赛锻炼的高校大学生运动员会面临竞技水平下滑的风险。很多高校体育校队虽然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应对新冠病毒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篮球、足球和网球等需要较大对抗的项目,线上的训练几乎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自从我国高等院校推行“体质健康测试”,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了向好的势头,学生们开始重视身体锻炼,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来应对一年一度的“体测”。在疫情的影响下,体质测试停滞,学生很难进行各类体育项目的锻炼。虽然可以在家进行居家健身等操类活动,但是这些活动量远远不够取代原有的1000 米或8000 米测试。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家庭的情况不允许学生在家开展幅度和空间范围较大的身体锻炼,更有甚者学生直接不参加线上体育课程或锻炼活动。长达几个月的封闭管理使得大学生的体重急剧上升,体质健康状况出现明显的下滑,这些在疫情结束后返校后得到了印证。
在当下的“后疫情时代”,高校允许学生逐步返回校园进行文化课学习和校队训练。校队训练的开展通常会限定在某些区域,学生在训练前后都受到严格的管控,无论是进出校园还是学校内部各个单体建筑,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样一种封闭管理下,高校体育校队的训练变得更加封闭化,与国家队、省市队伍的管理更为相似。从某种角度来讲,封闭训练有助于学生运动员聚焦训练,有利于教练员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高校体育校队的竞技实力就会在短时间内大大的提升。
高校思政辅导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高校体育代表队也是思政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从更高的站位来重视高校体育代表队的思政工作不仅对于学校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体育校队自身的建设和队伍长远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思政工作关系到队伍的整体面貌,好的思政工作可以凝聚人心。在疫情阶段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加强对学生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人文关怀,加强思想教育和帮扶是当下高校体育部门和德育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校队训练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就是国内很多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停滞,特别是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导下的系列赛事逐步停办。这样的一个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运动员们无法及时的将自己的训练成果在比赛中进行检验。同样,“后疫情时代”学生运动员训练中容易出现懈怠与放松现象,由于大多数高校都采用封闭式管理或半封闭式管理,学生不能离开校园,更不能离开学校所在的省市,所以平时训练之余的娱乐活动都被禁止。在这种情况下,辛苦的训练让校队的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没有以往的娱乐活动去释放训练中的压力和不快,极容易造成学生们的心理问题。
除了训练外,学业也是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校园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以NCAA 为主要体系的大学生体育竞赛系统对在校生在训练和学业上的要求是等同的。我国高校在学业与训练平衡的问题上也已经效仿美国等发达国家多年,虽然在实施上还有诸多的障碍,但是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的学业问题。“后疫情时代”学生运动员封闭管理对学生学业学习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框柱学生有更多的训练外的时间用于学习,但是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倦怠感。长此以往,学生会彻底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消散的当下,很多校内文化课程也还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有些课程可能受到时空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开展,这对需要协调好训练和学习时间的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不论是体育生还是文化生,在校的学习和训练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断奋斗的终极目标。“后疫情时代”的种种限制和政策让学生在学业、社会实践、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瓶颈,这种影响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学生运动员与文化生在培养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出路和发展上却又是相同或相似的,都是为了谋得一份工作获得长久的发展。“后疫情时代”高校管理者的精力更多的是投入到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和其他受众面更广的文化生,这对高校体育校队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后疫情时代”,要做好应对多种突发情况的准备,特别是防止新冠肺炎小范围的再次传播。高校体育校队要制定多元化的训练方案以应对这种突发情况的发生,维持校队的常规运转。训练方案既要从宏观上结合国家和学校的疫情防控政策来制定,还要落实到细致之处,结合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审时度势、精准施策。训练方案的多元化不只是训练的方式方法上的多种准备,还要做好应急处理程序的设定,当突发情况出现是,有一套完整的程序进行应对。在这多元化、精准化的训练方案预备下,能够切实保障在校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运动水平的提升。
机动化的训练手段主要是针对教练员的要求。面对“后疫情时代”,教练员在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时,要切实的考虑到实际情况。比如,政策和规定所带来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对训练的影响要在训练之前充分考虑到,将防控措施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机动化的训练手段的核心就是要求教练员能够适应在多种复杂环境下训练,并且能够根据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定制定适当的训练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各方面的影响,在保障学生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完成训练工作。
流行病的爆发不仅威胁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学生运动员也不例外。及时加强心理咨询,做好人文关怀,是赢得这场抗击流行病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人文关怀,我们需要帮助高校运动队避免后顾之忧,特别是训练、比赛和学术上的困难。对于在第一线进行了长时间训练的教练和学生运动员,他们可能已被隔离,无法离开校园与亲戚团聚,他们及其家人也应得到及时的照顾。面对这种流行病,积极乐观的情绪以及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人文关怀可以帮助学生运动员保持对流行病的理性与和平理解,同时积极面对日常学习和培训工作,并为克服该流行病,克服训练、比赛和学习上的困难形成了坚强的决心。
高校本身是落实高等院校疫情防控的主体,体育部门在高校的领导下针对体育校队的各种部署都会对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产生影响。学校层面和体育部门这两级主体责任方要从疫情防控的细则和文件颁布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针对高校体育校队制定细致化、专门化的防控政策,切实解决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在“后疫情时代”下的各类训练和工作难题。各类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学校疫情防控中责任落实工作的检查。
2020年伊始,这场突如其来新型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对蔓延开来,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等院校处于象牙塔尖,特别是人群较为聚集的领地,承担着较大的防控压力。高校体育校队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后疫情时代”加强对高校体育校队的管理和自身治理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
本研究对高校体育队在新形势下的现实状况、困境和出路进行探讨,发现疫情对我国高校体育校队在训练和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造成了影响,结合当下高校体育校队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分析了训练、学业和发展中的困境,提出了制定多元化的训练方案、采取机动的训练手段、突显人文关怀和落实各方主体责任等策略,以求提升“后疫情时代”下高校体育校队的自我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