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理论与创新路径

2021-01-08 08:31崔玉祥山东协和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传统

崔玉祥 山东协和学院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中,创造出具有深沉底蕴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为人类发展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也被视为重要的民族精神、品格与信念[1]。可以说,历经岁月涤荡,能够在沧桑变化中将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多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同艰苦奋斗的经历,是创造和谐美好家园的愿景,更是中华儿女共同坚守的民族信念。因此,应让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新的光芒,使其得到创新发展,充分展现自身魅力。

一、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理论

(一)主要原则、任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便坚持走符合国家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保护和尊重国家、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摆正了传统文化在促进民族、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注重构建具有突出优势、底蕴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进而,让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永久魅力与新的光芒。为夯实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工作的基础,应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关于文化强国的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内容,认识基本工作原则与主要任务,在“人本”思想的指引下,构建良好的体育运动新风尚,促进老百姓,尤其应使青少年群体加深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让他们在创新中继承。

同时,还应密切体育文化交流,关注融合发展问题。只有充分彰显传统体育文化的育人优势,让其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注重遴选与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应使传统体育文化走进社会生活,打破地域、民族的限制,在面向未来、与世界的对话和交流中,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破发展的困境,展现自身巨大的影响力、感召力与渗透力。

(二)关于其理念基础

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达得到新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走进并了解民族文化,还应具有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从而,大力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构筑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理论主要包括坚定文化自信与人民群众主体论。

首先,“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缺乏文化自信,便难以铸就“中国梦”,更谈不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坚定国民的文化自信,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智能时代中,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传统文化保护人员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使民众建立体育文化自信。从而,助力中国走向体育强国之路、促进体育教学创新发展。其次,还应展开工作反思,意识到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怎样的问题,捋清工作要点,帮其摆脱发展困境。为此,应充分地肯定促进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使民众发自肺腑的热爱、尊重、珍惜传统体育文化。避免在新型城市市化发展中,出现民族体育文化断层。最后,应提升眼界高度,使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使其在国际舞台中发光发热,让民族文化更具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

“四个伟大精神”既是对人民群众主体论的概括,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和新时代人民中心论[4]。毕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离不开伟大的人民。只有关注民众的情感与体验,促进民众的积极参与,才能使老百姓更具体育运动的获得感,提高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要知道,民众既是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者与继承者,更是促进其在新时期获得新发展的推动者与主要受益者。在这一过程中,人民扮演着多种角色,是传承人,也是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主体,更将影响着体育文化传承机制的走向。

可见,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期取得新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运动风气,培养民众的运动意识、健康观念、文化理念,需遵循“加强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论。结合各项管理规定、法律法规,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加强与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推进民族体育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其在国际中的影响力。

二、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路径

在以往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研究中,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更侧重对民族体育传承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弘扬路径等探析。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当拓宽视域、拥有综合思维,形成新的视角与思路:

(一)发展多元化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

促进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需广泛扩充“传承人”群体。为此,需深刻地意识到人民是文化的缔造者,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传承者。因此,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中,不可将其局限于对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文化研究的“框架”内。应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作用与价值,更应形成有效的传播与文化保护模式,做好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溯源,使其具有严谨性。同时,也应着眼于“人民群众主体论”视角,更加有效、科学、合理的培养“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人”。为此,一方面应形成规范的非遗文化传承人认定标准,推出相应的“集体传承人”认定准则,为相关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提供学习、研修、参加培养等机会,使其了解国家新的政策、法规,探求促进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并且,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还应加强对高校、相应文化部门等合作。同时,还应使政府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做好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还需形成“全民都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社会氛围,组织特色体育赛事,吸引民众的关注。此外,应当使传统体育文化渗透到基层,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开启新时期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场”

在之前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问题调研中,有专家学者将家庭、校园以及社区等视为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传承场”。并且,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当地的祭祀、传统节日庆典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进一步拓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场”,为其提供广阔的平台,突破定式思维,促进对民族体育文化宽口径、深层次的输出。为此,应善用信息化平台,利用融媒体、国际性活动、文化研究基地等形成创新文化传播路径。譬如:在突破思想的局限性中,应使体育文化传承不局限于本民族、本地区、本国的传承与发展。应密切与国际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以便形成高质量的体育文化输出。可借助“一带一路”、布局全球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武术、气功、摔跤、八段锦等。另外,可在B 站、抖音、西瓜等短视频平台中,结合青少年的阅览习惯与喜好,使其认识、了解具有趣味性、文化内涵的传统体育项目,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促进青少年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以新媒体传播的方式,促进优秀民族体育文化传承,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三观,并使其坚定文化自信。

(三)形成新时代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物”

在促进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中,“传承物”发挥着媒介作用。在促进工作创新中,除了可应用书籍、语言、教学等方式进行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还应积极开辟新渠道。一方面,应将民族特有的体育文化进行联合国的非遗申请,形成完善的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体系,进一步提升民族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并且,还需构建地方–省级–国家–世界非遗名录,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可增设相应的民族体育文化博物馆,对相关的器具、物品等进行陈列,既有助于促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更将使传统体育文化被更多的人知道。

(四)积极构建新的体育文化“传承机制”

为了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其创新发展,还应形成新的“传承机制”。以往多以口头传承、技能传承、家庭传承等作为主要的方式,还需实现对教育传承、信息传承及学术传承。为其构建完善的理论基础,结合不同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将其融入到学前教育、中小学、高校教育活动当中去,并需展开学术研究,召开国际体育文化探讨活动。从而,做好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明确“如何传承”“向谁传承”“传承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形成完善的传承机制,进一步明确传承人,丰富与拓宽传承物与传承场,使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寄托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也是民族自信与民族品格的重要体现,应在新时代得到创新发展。因此,应清晰地认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理论依据,创新其发展路径,使每个人都化身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者、传承人”,增强民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实现对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中,使民众建立民族文化自信,让其具有文化认同感,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5]。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