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竞技健美操是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但随着现代项目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要想取得理想的竞技成绩,还需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要想艺术性的呈现出竞技健美操的姿态与精神等要素,还需迎合项目特征加强核心力量训练,不断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素质,从而延长其运动年限,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核心力量训练是提高竞技运动能力的一种体能训练方法,最初起源于医学康复领域,由于核心力量训练迎合了竞技健美操的技术特征,因此在竞技健美操领域逐渐受到重视。核心力量训练通常是在非稳定的条件下,借助平衡板与瑞士球等非稳定的器械,以及非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如在悬吊训练中,身体会在不平衡的状态下自主控制这种状态,使其达到相对平衡的效果。核心力量训练是系统性工程,需本着稳定到非稳定、由简到、由徒手到器材等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运动方向逐步从单维的运动向多维过渡。这种非平衡性的力量训练,主要是让运动员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强化本体感觉的能力,使肌肉储存与传输能量,从而提高肌群力量水平与激活核心肌群活力,带动深层小肌群的参与,更利于起到力量积蓄的作用,使其向四肢传递更多的能量,以此强化身心素质与技能水平。
保持身体平衡是参与竞技健美操运动项目的重要前提。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能够促使大肌肉群储存更多的能量,随着动作的变化,逐步向小肌肉群传递能量,以起到稳定机体控制的作用。身体越趋于平衡状态,能量传递的速度就越快,整体运动效率也随之提高。而强化椎体的能力是保证身体平衡的关键,尤其是躯体的核心部位的肌群。在竞技健美操的训练中,身体的平衡素质直接影响动作美感与完成质量。由于运动中的技术动作不断发生变化,对运动员的身体平衡素质要求更高。在完成较大难度的动作时,更应当注重强化自身的核心力量,以放大技术动作的表现力与整体性。核心力量训练可强化竞技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更利于达到理想的训练目标[1]。
柔韧在竞技健美操的运动项目中占据重要作用,可充分反映竞技运动员的技术基础水平,也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身体素质由柔韧素质等内容构成,而身体的柔韧性是指关节活动范围与软组织的可伸展度。加大身体柔韧度的训练力度,可以促使运动员更加优美的呈现身体姿态。柔韧素质越强,越能够轻松的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可自如的控制身体形态,更利于动作成绩的提高。柔韧素质训练主要分为静态与动态柔韧训练两类,动态柔韧训练在竞技健美操的运动项目中占据较大比重。但在训练中需注重静态与动态训练的结合,充分考虑到两者在竞技运动中的关联,从而帮助运动员轻松到位的完成技术动作,提高训练效率与运动质量。健美操体育运动项目涉及相对广泛的内容,技巧性特征明显,关注竞技运动员的速度与力量及协调等素质,更注重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唯有增大身体关节的运动幅度,才能呈现运动项目的美感。竞技健美操的技术动作难度较大,完成高难度的动作,也成为了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随着高难度动作的普遍化,竞技运动员应当不断突破自身的柔韧与力量等身体素质要求,逐渐提高运动技能水平,迎合项目技术特征,更好的消化与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2]。为了不断强化竞技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应采取多种训练方法结合性展开的方式,以此确保训练成效。
核心力量训练也是健美操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可起到缓冲关节与内脏等身体部位受到的动作冲击的作用,从而预防运动损伤。对于基础素质训练来说,核心力量训练并不属于专项训练,但训练效果明显,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核心力量训练可显著提升竞技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与身体素质,加强核心部位的力量,但为了其他身体部位的力量能够同步得到强化,还需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协同进行。竞技运动员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可有效提高运动中的身体控制能力,强化小肌肉群对肢体的稳定控制力。传统竞技健美操的力量训练,相对于小肌肉群的训练,更注重大肌肉群的训练,忽视了小肌肉群控制运动损伤的作用,导致训练效果不尽理想。核心力量训练可有效带动小肌肉群力量的强化,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加深入地了解核心力量训练对肌肉群的影响作用,不断调整训练方案,以强化训练方式的有效性与系统性,以切实发挥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价值[3]。
在核心肌群中,大肌肉群属于动作的原动肌,小肌群属于稳定肌,大肌肉群主要储存与传递力量,而小肌肉群主要稳定机体控制力量。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加强对核心区域大小肌群的控制,更利于确保训练成效。尤其是在上肢动作中,需经过胸-肩-腕关节-手指尖的发力顺序。下肢动作中,需经过臀-膝-踝关节-脚尖的发力顺序。稳定的躯干。可以快速的传递能量与提高运动效率。竞技健美操的运动强度大,腾空落地类动作等技术动作会对身体产生冲击力,极易促使身体产生冲撞性损伤。较大的冲击力会促使小肌肉群发生收缩,以此对各关节与内脏等部位起到缓冲的作用,因此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竞技健美操的运动项目包括手臂动作与七种基本步伐,动作形式要求持续。动作完成质量直接影响艺术分得分,因此健美操的动作形式更加多元化,动作速度与动作元素等随之发生变化。竞技健美操的运动表演时间有限,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高难度与连接的动作,同时对运动员的表现力与身体姿态等因素提出了更高要求。竞技健美操属于结合力量与柔韧及力量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各种要素间属于相辅相成与相互带动的关系。摆放优美的身体姿态,离不开躯干力量的支持。躯干力量向全身传递动作所需的力量,也是全身力量的根本,因此稳定的躯干是四肢发力的源泉,也是确保核心肌群持久传递力量的关键。核心肌群积蓄能量后向四肢持久的传递能量,确保四肢可以完成连续变化的技术动作。
竞技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中需完成A-D 四类难度的技术动作,A 类难度动作为动力性力量,B 类难度动作为静力性力量,C 类难度动作为跳与跃,D 类难度动作为平衡与柔韧。在完成A 类难度动作时,需要核心区募集大量的肌肉群,以支撑运动员的身体完成提臀起类的难度动作。肌肉群存储力量后向膝关节与肩关节等传递能量,帮助肢体完成顶髋与吊背等技术动作,帮助运动员进行有效缓冲。在完成B 类难度动作中,支撑类的技术动作需运用到腰腹肌的肌肉群。水平支撑与直角支撑等技术动作,仅靠双手无法到位完成,还需依靠肌肉群的核心力量减少肢体的负荷。在完成C 类难度动作时,需借助核心区域发力,通过核心力量帮助运动员跳跃动作中的脊柱保持竖直。唯有脊柱完全保持竖直,才能呈现良好的身体姿态,以减少对上肢力量传输的阻碍。出现不展髋的情况,会导致力量传导在髋关节出现断层。通过科学的核心力量训练,可促使脊柱与骨盆周围肌群储存力量,以此强化稳定身体与快速转移中心的能力,同时可以在俯撑类动作中确保手脚同时落地,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在完成D 类难度动作时,对竞技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与平衡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完成旋转类动作,保持转体中的身体平衡,需强化肢体绕垂直轴旋转的能力,也是核心力量控制身体中心作用的直接表现。
随着核心力量训练强度的增加,竞技运动员难免会出现积极性减退与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直接影响训练成效。因此应当加强运动员积极性的调动,以尽快实现训练目标。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意识到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作用,不断挖掘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价值,增大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比重,丰富训练方法与手段,确保训练方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核心力量训练贯穿竞技健美操专项训练的全程,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等原则,根据运动员的能力特征与实际情况,通过层次化与差异化的训练,以不断提高训练质量。我国核心力量训练的起步晚,研究与运用仍处于摸索性前进的阶段,虽然了解核心力量训练的好处,但竞技健美操中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相对固化,还需充分了解与迎合项目特征,不断强化技术能力与运动成绩。为达到健美操中最优化的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当做到放松身心,促使大小肌肉群得到充分的放松,避免肌肉僵硬出现力量不集中与传递断层等问题,从而出现动作不连贯与身体不协调或运动损伤等不良情况。严格控制核心力量训练的时间与强度,给肌肉带来有效的刺激,以切实达到核心力量训练的成效。除此之外,应当加强对训练密度等方面的科学设计,切实符合竞技健美操的训练要求,以不断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帮助运动员快速提升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
通常人体的核心位置主要分布在重心的部位,但竞技健美操的动作组数较多且运动强度较大,对运动员的力量与柔韧及平衡等身体素质的要求更高,就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带动所有肌群的力量强化,并通过各肌肉间的协作,稳固人体核心区域。在运动中随着动作的用力,通过大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力,促使核心区主动发力,给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提供更多的发力源,以此完美并连贯的呈现技术动作,由此可见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增强力量与核心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