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纪念活动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
——基于广东省9所医药类院校的调查分析

2021-01-08 07:43王煜杰董亚楠王静涵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纪念活动时代政治

吴 帆,王煜杰,董亚楠,王静涵

(广东药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1]。从本质上看,这种心理观感和外在实践更趋向于将政治认同表述为一个识别象征体系,即在进行“自我”定位的同时进行“我们”与“他们”的政治区分。“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2]。以纪念主题、纪念时空、纪念仪式为主要构成的纪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政治意涵,是共同体成员寻求身份归属、凝聚群体共识、建构政治认同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关涉时代新人培养、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命题,纪念活动亦呈现出纪念主题传承与创新、纪念空间互联网转向、纪念仪式多向度操演的时代特征。因此,明晰新时代纪念活动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关系链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问题提出

作为一种主客体交互的政治象征和政治实践,纪念活动围绕着节日、事件、人物等特定的主题,以具象化、规范化、程式化的仪式操演,凸显一定时空限域中的政治认知、情感与观念传播。这一类似于涂尔干所描述的“集体欢腾”正是通过纪念活动中的“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完成的,那些政治性的象征、符号、话语通过仪式化操演,使原本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思想、观念、价值、精神变得可观、可感、可体验。在此意义上,纪念活动也就如马克思所说的,将人们“想象的、表象的、期望的存在,转化成它们的感性的、现实的存在,从观念转化成生活,从想象的存在转化成现实的存在”[4]。

新时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纵深发展,给政治认同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医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将承担“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历史使命,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从而培养他们解决工作实际矛盾的素质能力,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最终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从微观层面看,大学生对自由个性的追求和身份归属的寻求在各种影响因素的矛盾中不断探索;从宏观层面看,全球化进程深化了个体的认同和归属危机,中国的崛起迫切需要广大青年对国家和政党政治的自觉认同与基于认同所感悟的时代担当。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政治认知模糊、政治情感淡薄、政治参与度不高,就成了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难题。由此出发,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不仅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需要在纪念活动等政治实践中不断地理解、澄清、强化。所以,本文尝试从新时代纪念活动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关系探析中,寻求增强新时代纪念活动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路径。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一)调查方法

纪念活动虽承载着一定的抽象象征意义,却有程序化、规范化、具体化的现实形态,集中表现为人们的政治认知、情感、评价和心理归属。尽管抽象的情感、态度、意义测量具有相当的难度,我们仍可以具象其表现形式进行相关性探讨。本文在参考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中关于政治态度测量维度的基础之上,从对新时代纪念活动的认知、评价、情感、效能考察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情况。

由于疫情原因,本次问卷主要采取线上问卷方式,辅之以个体访谈,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对新时代纪念活动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关系链接进行梳理和分析。课题组采用自编“新时代纪念活动与大学生政治认同问卷”进行数据收集,问卷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则从对纪念活动的认知、评价、情感、效能四个维度考察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情况。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对纪念活动起源、内涵、形式的了解;对纪念活动举办的态度评价;纪念活动所引发的情感变化;纪念活动对提升政治认同的效能评估。个体访谈则围绕着大学生“对纪念活动的认知与理解、是否参加过纪念活动、参加纪念活动时的身体和心理体验,新时代以纪念活动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以纪念活动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建议”等方面开展。

(二)调查对象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进一步了解医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受教情况,医药类高校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纪念活动的实际开展效果,课题组于2020年3—6月对广东省9所医药类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涵括5所本科院校与4所高职类院校。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15份,样本数据的基本统计情况如下:男生482人,女生533人(占47.5%和52.5%),女生人数略高于男生人数;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815人,占比高达80.3%;中共党员及预备党员65人,占比6.4%;群众135人,占比13.3%。说明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政治形态观念,符合当前社会主流政治文化。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纪念活动现状

就新时代大学生对纪念活动的认知、情感、评价、参与而言,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认识到新时代开展纪念活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对活动主题和仪式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仍有不少学生认为如今开展的纪念活动多流于形式,自我参与意愿不强,出现理性认识较强但情感淡漠和实践参与较弱的矛盾现象。

由调查可知,当代大学生对纪念活动的理解是片面的,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对进行纪念活动的态度仍是积极的。认为“纪念活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占比67%(680人);认为“纪念活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占比50.25%(510人);认为“纪念活动非常有必要”占比52.71%(535人)。三项综合来看,新时代医药类学校大学生对纪念活动的认知整体态势较好,多数学生持积极乐观的认可态度。

(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

政治认同,即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可、接纳和信任,并由此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行为上的支持、服从[5]。当代大学生对政治认同的现状关系着国家政治的稳定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一方面在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的调查中:选填“纪念活动的所有种类都喜欢参加”占比高达80.79%(820人)。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信息比较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是处于主动积极一面的。另一方面,在认知部分中,“对纪念活动非常了解”占比28.57%(290人);“一般了解” 占比 56.65%(575人);“不了解”和“一点不了解”的占比分别为13.3%(135)和1.48%(15人),累计百分比为14.78%,一定程度上说明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理论的相对欠缺。理论陌生会影响大学生对相关政治问题的思考与判断,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三)大学生对新时代纪念活动的认同现状

新时代纪念活动开展形式较之以往更加多样,可以包纳更多大学生参加,符合更多同学兴趣偏好,同时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增强青年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们设计四个调查事项,目的在于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新时代纪念活动的认同现状。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大学生认为“活动形式单一”占比68.97%(700人);认为“活动内容枯燥”占比66.01%(670人);认为“活动宣传不足”占比28.57%(290人);认为“活动成效有限”占比18.23%(185人)。由此可见,新时代纪念活动的开展在宣传、形式和成效等各个阶段的展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纪念活动的吸引力不足,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降低。

(四)新时代纪念活动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效果影响

我们针对参加纪念活动的收获进行调查。超半数同学认为“纪念活动的作用在于引领主流价值”“激发爱国情怀”(62.07%,630人);但只有五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不到的同学认为“新时代纪念活动开展的效果非常好”和“比较好”(23.15%,235人)、“学校在纪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上的工作非常好”和“比较好”(12.81%,130人)。结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新时代纪念活动的开展,仍然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新时代纪念活动有效开展的提升空间巨大。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时代纪念活动与大学生政治认同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整体上看新时代纪念活动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和矛盾:(1)对纪念活动的普遍认知度较高但是对具体内涵与仪式缺乏深刻理解,表现为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的认知状态;(2)纪念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但一旦参与容易产生情感互动,表现为被动参与同时参与后效能明显的情感倾向;(3)肯定纪念活动提升政治认同的正向作用和现实仪式操演的必要性,但是认为纪念活动流于形式并寻求虚拟网络仪式操演的可行性,表现为积极肯定与消极参与的效能评价。

由此可知,新时代纪念活动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整体上呈现出活动效果不佳、大学生参与度较低的特征。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第一,主办方本身没有深入挖掘与展现纪念活动本质与意涵,没有充分考量学校发展实际和大学生发展特点,纪念活动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响应;第二,政治性内容自身延展性有限,过程过于单一和程式化,缺乏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动员力;第三,智能互联网时代“技术驱动”与“价值引领”的辩证统一重塑着个体的社会交往与身份归属,在拓展纪念活动时空限域的同时引申出一系列认同问题。信息和价值的选择与甄别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实践。

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纪念活动有教育目的明确、教育过程主客体联系紧密的优势,能够将抽象的政治情感、信仰、观念、价值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从而建构和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针对新时代纪念活动与大学生政治认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联动线上线下,创新纪念活动形式

目前高校纪念活动的开展应尝试联动线上线下的形式。一方面,高校可以与校外红色基地深度合作,充分利用纪念馆等开展实体性创新性纪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身临其境地感受纪念活动背后的内涵与意义;另一方面,开设线上线下讲座,开展大中小型知识竞赛等,使教学形式在外在与内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更有利于参与的同学们受益。

(二)挖掘有效资源,拓展纪念活动场域情境

我们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将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源转化为有活力的、持续的纪念活动之源头,可极大地丰富纪念活动的形式。同时,仪式想要真正富有内涵而有意义,必须以时代的需求为基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而焕发出新的时代特色。纪念活动可以通过回顾历史反思过去,调动人们的情感意识,拓展纪念活动的场域与情景,从而提高参与纪念活动的人群的政治认同感。

(三)强化高校思政,深化大学生政治认同

高校想要使纪念活动真正深入人心,需要在纪念活动和仪式中强调参与主体,即通过强调“我”与“我们”,使来自于周围的情绪认同最终落脚于发自内心的自觉认同。舆论引导的最终目标是将“他育”变为“自育”,提升学生对自我的社会身份的归属感,真正将主体客体合二而一,在切身体验中归纳出艰苦卓绝、朝夕不倦、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终达到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感情诉求和精神需求,实现其教育目的。

(四)发挥科技优势,增强纪念活动体验感和获得感

传统纪念活动受特定场所、固定时间的掣肘,随着记忆与历史距离逐渐拉大往往难以激起人们的认知认同感。现如今,科学教育水平不断进步,新兴教学技术打破了传统流水线式教育的局限与乏味局面,创造出实时信息共享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为了加强历史与记忆的结合,利用新兴技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作为新的载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化、知识碎片化、信息公开化,如现实增强技术(AR)和虚拟现实技术(VR)等手段建立虚拟的纪念活动基地,将使纪念活动焕发出新的时代特色。

(五)打造活动品牌,提升纪念活动效果辐射力

纪念活动品牌化使纪念活动以当代青年生活中的元素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视野,更适合受众学生的体验视角,受众也会更愿意、更主动接触与了解纪念活动及其内涵。同时,以打造活动品牌的方式组织纪念活动,品牌的创建、宣传与成功,有利于增强活动本身的辐射力、号召力、影响力以及生命力。因此,打造活动品牌,是高校强化及深化纪念活动非常值得尝试的途径。

猜你喜欢
纪念活动时代政治
黑龙江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十四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我也来两圈
50岁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