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建设绿色生态之都的对策研究

2021-01-08 07:43缪文玉李树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太原生态

缪文玉,李树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近年来,太原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早在2010年太原市就出台了《太原市绿色转型促进条例》,2019年10月太原市荣膺“中国美丽城市”称号。近年来太原市在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上持续发力,生态文明建设突飞猛进。已成为国内大中型城市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

如何让太原都市区探索“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绿色发展路径,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需要我们从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上进一步研究对策。

一、持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和生产力布局。(1)制定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和生产工艺。对列入关停取缔类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要坚决实施“两断三清”;对列入整合、搬迁、改造的企业,促进企业搬迁入园并升级改造。(2)对钢铁、焦化、水泥等高污染企业实施重点在线监控,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重点做好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评估检测工作的通知》评估检测标准,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验收工作,为减排起到示范带头作用[1]。全面完成炭化室高度4.3米及清洁型热回收焦炉的退出任务,鼓励企业发展“飞地经济”[2]。

二是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消费结构。(1)大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等工程。结合电网、气源和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蓄热式电暖气、空气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生物质能供热、地源热泵和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等新型清洁供暖技术,实现供热的清洁化、便利化、经济化。重点做好古交市、阳曲县天然气全面替代焦炉煤气工作。(2)加强煤质管控。加强煤炭销售流通环节管控,取缔不达标散煤供应渠道,严禁洗煤厂煤泥、中煤进入民用市场。加强农村地区民用洁净煤供应保障。实行煤炭减量替代,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的原则,重点消减非电力用煤,提高电力用煤。(3)积极实施煤制甲醇,利用焦炉煤气和高硫劣质煤生产甲醇不仅能变废为宝,而且具备低成本优势,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低于煤和石油的排放量50%以上。发展甲醇替代燃料、推广甲醇汽车,符合能源、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政策,发展“液态阳光经济”。

三是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化。(1)综合“车-油-路”的协同作用,提高机动新车排放标准,淘汰老旧车,监管在用车达标排放。汽油车、重型柴油车、重型燃汽车要实行国六B标准,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智能交通,优化道路运输结构。(2)大力推进“公转铁”。全面落实《山西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对年货运量达150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全部实现“公转铁”[3]。

四是强化扬尘污染治理。(1)将扬尘管控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对扬尘居高不下、排名长期落后的区、乡镇问责追责。(2)加快城市绿化。启动双塔景区、龙城公园,完成太原植物园、狄仁杰文化公园等绿化工程[1];(3)鼓励公众参与,选聘一批热心环保公益事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志愿者,授予“太原市大气污染公众监督员”称号,聘请他们到大气污染监督一线工作,及时发现身边的环境违法现象,并通过绿色通道举报环境违法行为。

二、大力开展节水大行动和水污染防治

一是修复汾河、潇河流域生态环境。(1)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在汾河、潇河及其重要支流源头、汾河库渠、干流两侧布局造林绿化工程,增加彩化、财化树种配置,打造生态经济型景观林带,增强涵养能力,提升景观效果[3];(2)湿地保护工程。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提档升级,采取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措施,加大区域内湿地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的重建和修复力度,强化湿地用途管控,严惩破坏湿地行为[3]。重点推进晋阳湖二期湿地公园,打造生态湿地公园[4]。

二是大力实施水污染治理。根据《太原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及地下水水质报告》对于水(环境)功能区水体水质要求,全面消灭劣Ⅴ类地表水,实现水体不黑臭的目标;全面消除Ⅴ类地下水,实现地下水水质良好的目标。(1)创新付费模式。将市政污水等大部分环境治理项目由政府付费为主,逐步改变为政府付费与使用者付费相结合,并逐步提高市场端收入比重。同时,从“污染者付费”向“污染者付费+受益者付费”扩展,使环境治理的外部效益内部化。(2)实施汾河、潇河水体净化工程。铺设石墨烯催化网。石墨烯催化网膜经过光催化,可以吸附降解水体中的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进一步提升水体水质。(3)流域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问题。制定统一的水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和重点跨界河流上下游联动、水岸联动改善水质专项治理方案;完善联合执法,构建互督互学协同执法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先期处理制度、联合执法标准与要求、监督约束机制、奖惩制度等,确保联合执法工作切实可行地落实下去;健全流域跨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朝着补偿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评价方法更加科学、责任界定更加明确、对流域保护和治理的支撑保障作用更加明显的方向,采取“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探索建立一套有效的汾河、潇河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污染赔偿机制[5]。

三、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认真落实《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为主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终端处理“三全一零”,最终达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此,一是强化分类体系建设。建立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废旧衣物、废旧电池等专项收运处理体系。二是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编制垃圾分类教材,在幼儿园、中小学推广,做到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三是开展小街小巷垃圾治理。重点对背街小巷、生活小区、集贸市场垃圾进行整治,实施垃圾分类宣传,并关注其容量、质量以及摆放位置,实行垃圾分类处理[6]。

二是建设海绵城市。太原都市区应结合近期重点发展区域、成片建设区域、雨洪利用较好的区域、东部低密度区域等5个片区,设置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三给片区、晋阳湖片区、东峰片区、汾东商务区、科技创新城[7]。

三是推动全域公园建设。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把绿色作为太原的发展本底,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推进全市生态、生活、生产一体化发展,加强产业植入,实现城市生态价值与经济社会发展价值的同步提高;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坚持人本逻辑和生活导向,不断提高全市的生态环境价值[8]。

四、深入推进东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东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是保障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太原都市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增加森林植被,筑牢维护生态安全绿色屏障。(1)推行造林绿化置换经营开发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以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开发主体,中标主体在限定时限至少完成其范围内80%的造林绿化。开发土地主要用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养生养老等经营服务活动的配套设施建设[9];(2)建立造林增汇抵消碳排放机制。根据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相关规定,积极推动煤炭、钢铁、水泥、煤电、有色、化工等高碳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按照国家核定的碳排放总量,制定太原都市区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建立营造碳汇林抵消碳排量的标准体系,开展造林增汇抵消碳排放试点,对超过碳排放配额、未履行减排义务的部分进行碳中和。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和个人积极营造碳汇林。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3)探索集体公益林委托管理经营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批示,坚持规模化经营的思路,在保证林权权利人利益的前提下,将集体公益林委托给具有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人才队伍优势的国有林场进行经营管理,着力破解集体公益林分散到户、收益周期长、林农缺乏内生动力、生态效益低下等问题,实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

重点建设区域:环太原都市区生态屏障建设。(1)重点抓好东山、西山沿线的造林绿化,集中连片营造防风固沙林和水源涵养林,提升防沙治沙、涵养水源能力,服务太原都市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通道沿线荒山绿化。重点建设太原到古交高速公路、东西山旅游公路柴化线、柴西公路、康西公路、牛驼公路、G307段二级公路;新兰线、环保路段;两侧目及范围宜林荒山绿化,整体提升通道沿线两侧的生态景观,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坚持将“造管并重”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有效巩固造林绿化的成果。

二是实施矿山保护治理。(1)煤炭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的利用。对煤炭与煤层气矿业权非重叠区,可以通过井下抽采系统利用瓦斯,也可按照《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煤炭矿业权人申请本矿区范围内煤层气矿业权有关事项的通知》(晋国土资规〔2017〕2号)申请相应的煤层气矿业权,通过地面钻井方式抽采利用煤炭采空区(废弃矿井)的煤层气资源;对煤炭与煤层气矿业权重叠区,重叠双方要加强协调、加强合作,签署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重叠区资源利用和安全互保协议,建立健全日常地质资料和生产部署交换制度,共建共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设施,实现煤层气与煤炭资源综合高效利用[10]。(2)继续推进太原西山国家矿山公园项目,涉及白家庄矿、西山热电、官地矿3个企业,其中白家庄矿属资源枯竭矿井,己经关停。太原西山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西山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当地农业、林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其项目主区位于西山生态旅游带中心,将来可与晋祠、天龙山、蒙山大佛、崛围山、汾河二库等景区共同形成完整的旅游、休闲景观体系。

三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1)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工程。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建立森林旅游康养资源置换造林机制。重点建设乌金山、云顶山等一批特色森林旅游景区,重点推进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康养活动场所。(2)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工程。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发展一批布局合理的牧草加工企业。按照“草畜配套、以草定畜”总体要求,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3)选择沙棘、文冠果、山桃、山杏、翅果油、连翘树等以经济灌木,营造经济灌木林、乔灌混交林。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战略,支持创建太原沙金红杏、阳曲大红、阳曲白桃、榆次长凝紫皮蒜等农产品品牌,落实品牌建设规划和品牌运营管理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9]。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的“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的重大要求,把这一要求体现到太原的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转化到太原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中,落实到太原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努力把太原建设成绿色生态之都。

猜你喜欢
太原生态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清廉地图
“生态养生”娱晚年
人造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