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教育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解读及路径选择

2021-01-08 07:4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职场劳动高职

杨 艳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浙江台州318000)

2019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新时期的高职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技术人才孵化基地,培养的学生必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符合工作世界、劳动世界的要求。因此,需切实加强学生就业能力教育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努力劳动、踏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中,自发构建德智体美育综合育人价值体系,打造卓越的就业能力,实践“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从而实现人生价值。高校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程中,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各个方面。

一、以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是劳动教育的着力点

高职院校的主体是学生,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进而使其成为符合现实工作世界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职场人。没有依托的劳动教育是虚无的,只有以实际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追求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转变为学生自我提升、追求卓越的自我内驱力,将劳动教育内化为工作习惯、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才能保障。社会认可度越高,越能促进高职劳动教育正向健康地发展。

二、劳动教育在高职就业能力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阵地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养成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养成受益终身的劳动素养。高职就业的劳动教育以培养引领社会发展的开拓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其既要有劳动价值观,又要有智慧、有技术、会创新,以实际行动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日常就业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融合,提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部分同学受国外好逸恶劳、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思想腐蚀,出现不想劳动、不会劳动、鄙视劳动者的现象,这大大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的就业能力教育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重要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内化劳动价值观,将内化的思想转化为实际生产动力。

(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是同构共生关系,任何一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共同组成了全面的教育体系。高职教育阶段是大学生走向职场的最后一步校园训练,教学核心目标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性、专业性、研究性的特点之外,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适应职场甚至引领未来职场所需的各方面劳动素养。这对高职就业教育和劳动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更深入的培养。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由于师资、资金等方面的不足,日常就业能力教育过程中容易就书本谈书本、就知识谈知识,学生参与最多的就是非真实职场环境的各类社团活动,从而使劳动教育面临“窄化”“虚化”“弱化”的困境。劳动教育的核心课题是让学生在就业能力教育过程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此外,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万象更新,劳动教育需要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全方位紧密结合,在确保劳动教育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教育更富有创造性、创新性,形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方向,从而实现学生的与时俱进式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应该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教育为抓手,深挖各方面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嵌入各项实际工作中,让劳动教育与学生就业能力教育进行有机匹配,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实现对立德树人的全面支撑。

(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媒介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专业特色鲜明,要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的大学,专业设置需考虑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实践能力既包括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包括职场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劳动教育纳入高职就业能力教育体系,丰富劳动教育课和就业能力课的形式和内容。借助产教融合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搭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有机会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查漏补缺,寻找差距,明确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才会更有动力自我提升,学以致用。劳动教育作为高职就业能力教育的强有力支持,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以“就业能力教育”为载体的高职劳动教育路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等要求,对新时代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教育和劳动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就业能力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在关联性,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统筹设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在大学生追求梦想、价值引领、创新创造等方面发挥劳动教育的支撑作用。通过课堂教育与实践平台相结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水平,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就业能力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互利互生、双向深化。

(一)“进阶式”教育目标设计

摒弃对就业能力教育和劳动教育目标功利化的认识,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规律,以学生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为着眼点,以学生能力提高为落脚点,以学生满意为评判标准,循序渐进地设置符合劳动价值观和就业能力要求的“进阶式”教育目标,弥补学生在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劳动习惯、就业素养、就业专业知识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依次进阶,切实提高新时代高职学生从事劳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二)“渗透式”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就业教育和劳动教育是结合专业特点、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人才培养方式。高校要在研究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普通性”特点的基础上,与各学科的“专业性”并轨,规划不同方面的教学模块,实行“渗透式”“广谱式”“全程式”教育。“渗透式”课程体系既强调全覆盖,积极发挥劳动教育的通识性和基础作用;又体现差异化,充分考虑各专业特色,强化本专业的劳动品德教育、劳动法律法规教育和本专业职业发展趋势教育等,体现劳动教育的显性技能培养。劳动教育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课程设计除了注重劳动与专业知识的紧密结合外,也要注重理论与实际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系统化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增进知识、体验劳动所需的技能技巧,感受劳动的辛苦及辛苦后带来的成就感,体会职场的团队合作与融合,以此自发形成我想学、我要做、我肯干的内在驱动力,助推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工作者。

(三)“全程式”实践训练体验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应根据专业要求需要设计不同训练目的的实践训练体验。这些体验不能是散点式的游击战,也决不是浅尝辄止、走形式走过场的劳动体验,需要在高职就业教育的全过程发挥劳动的教育作用。“全程式”实践训练体验可以结合专业特点,重点把握劳动教育与就业能力教育的融合,通过系统整合不同的育人载体和育人资源来实现,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实际体验、反馈反思、提炼总结、主动检验。针对大一刚进校的学生,入学初期,大多数不适应集体生活,加上家里的宠爱,很多同学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技能、生活能力薄弱,有些甚至看不起蓝领工人,存在躺着把钱赚的思想。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生就业能力教育和劳动教育实践训练重点把握劳动与生活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参观、访问、做志愿者等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在回归到劳动的生活属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安排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真实的职场参观、体验,了解本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怎么做,需要哪些职业技能,树立德技并修意识,巩固劳动光荣的观念,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大二阶段,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职场工作情境,也开始对职业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疑问。高校可以设置常态化、机制化和多样化的实践训练体验方式,例如:挑选专业性更强的企业安排学生参观学习、鼓励有一线企业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老师开设产学结合的劳动就业能力教育课、邀请“社会型”企业兼职教师上课,让同学们带着对职场的疑问和思考去学习和实践,让自己的想法接受市场的检验和反馈、反思和验证,这对促进学生自发自觉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学生全面成才、全面发展。大三阶段,高职学生就业前夕,同学们有了前期的疑问——思考——反馈,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在职场再次进行实践检验,增进知识和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磨炼劳动意志,培养劳动情感,收获劳动喜悦,促使学生成为合格的职场人。

猜你喜欢
职场劳动高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