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娜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红色文化是宝贵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同时也是难得的教育宣传和文化旅游资源。泰州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存有众多革命历史遗存和文物。在全市180 余处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中,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见证了人民海军的诞生,被载入解放军的光荣史册,是泰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代表,泰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以海军诞生为主题的红色文化遗产进行了有力保护。
为充分展示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激励和鼓舞人民发扬革命传统,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海纪馆于1999年4 月建成并对外开放,2019 年,为纪念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展馆进行了维修和局部改造。展厅划分为近代沧桑、白马建军、威震海疆、发展壮大和鱼水情深五个板块,详细展示了人民海军从诞生到现在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围绕海洋、海军、海防,该馆充分利用革命遗址和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人民海军诞生70周年之际,泰州市将海军诞生地旧址及新馆修缮工程列入2019年市区改善民生实事项目,投入190 余万元对新馆展厅、文物库房、陈列室、消防和安防布置等项目进行了改造升级。同时广泛征集海军诞生相关藏品,不断丰富馆藏内容,先后征集到张爱萍将军视察海军部队的题词、海军原副司令员邓兆祥留英时的皮箱和公文包等文物41件、藏品100余件[1]。
从2011 年开始,海纪馆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按照“免费不减服务、免费不减质量”的要求,通过把教育基地引进课堂,积极探索“主动上门”的形式,大力宣传海军发展的光荣历史。在每年的“4.23 海军诞生日”、寒暑假等时间段,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国防知识普及,已经成为全市党政机关和中小学生入团、入党、成人等宣誓仪式的首选场所。
海纪馆坚持创新思路、打造品牌,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教育,开发出“赫赫无名黄旭华”“心系海军逐梦深蓝”一系列课程,推出《我要当海军!》系列图书,并荣获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荣誉称号。组织“4.23”海军军旗传递活动、“我们的价值观”系列活动、未成年人主题教育活动、海军海洋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多场次的《中国周边国防形势报告》、《人民海军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及重大影响》讲座,宣教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人民海军诞生70周年之际,海纪馆圆满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先后完成东海舰队党委中心组主题党课、“让历史瞬间永恒、让红色血脉永续”、“旗帜领航新时代”——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 周年专场文艺晚会、“海军与泰州70 周年”专题展,联合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了“乘风越海·纪念人民海军成立70 周年特展”,与中国集邮总公司共同制作发行了《不忘初心 逐梦深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邮册,组织开展了海军指挥学院“教育基地”挂牌、大型现代淮剧《送你过江》演出、海军专题老报展等活动,全方面展现了人民海军与泰州历史渊源的赓续和血脉传承。
虽然现有措施擦亮了“海军诞生地”的城市名片,但海纪馆等红色资源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拉动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主要问题包括:海纪馆现有的展陈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内容展现方式比较单一、技术比较落后;对海军诞生等相关的红色历史的教育宣传不够,教育方式仍然比较单调,缺少成系统的、有吸引力的红色教育体验;全方位的对外宣传不够,海纪馆在外界的红色历史文化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足等。
海纪馆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但仍然存在影响力不足、游客承载能力较弱等问题,主要原因有硬件设施和配套开发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海纪馆长期存在的展陈方式落后、专业程度不高等自身因素,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海纪馆各种功能的充分发挥。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不断提高,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存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相比之下,在红色旅游资源上,社会大众的认识仍然相对滞后。海纪馆当前规模偏小,相应的交通、市政等配套设施也无法充分满足市民参观需求,新馆与旧址相距较远,而且没有相应的摆渡车或公交车等交通设备供游客往返。
当前,海纪馆展厅内主要采用的展示方式有图片、文字和实物等,这种展陈方式比较传统单一、展陈形式不够丰富,静态展示仍占大部分内容,很大程度上还存在“一些图片、几块挂板、配些实物(复制品)”的问题。在展示的图片尺寸和清晰度、版面上,有很多历史照片存在清晰度较差的问题。此外,由于展馆占地面积小,在展现和展柜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由于免费开放后各项运行和维护支出涨幅较大,虽然政府的投入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海纪馆当前经费缺口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升级、资料更新、人员工作水平提升等。由于经费限制,海纪馆当前部分房舍年久失修、展板褪色、展示内容陈旧单一,现代化展陈手段因花费过大而无法一次性实施[2]。此外,当前海纪馆核定事业编制为8 人,承担馆内文物保护、陈列布展、学术研究、参观讲解、后勤保障等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而且缺乏外语讲解和展厅陈列、设计等专业人员。
新时代背景下,要深入挖掘历史资源,持续加大硬件投入,有效整合红色资源,不断丰富宣传形式,找准红色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不断擦亮“水兵母亲城”这一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提升海纪馆知名度、提升参观受众直接感受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多措并举持续完善海纪馆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托现有馆藏文物,让每一件革命文物和史料都能够成为红色文化的具体表现,让海纪馆发挥出传承红色文化的最大价值。同时还需要统筹优化线路安排,推动摆渡车、交通车的应用,把新馆和旧址有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成就规模效应。
运用先进科技是增强海纪馆受众参观互动性和趣味性的重要途径。要在保留当前图片、文字、实物、沙盘等的基础上,大胆采用裸眼3D、全息影像等高科技展示方式,使游客有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在当前电子竞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可以以海军诞生主题为背景资料,开发海军战斗相关的电子竞技游戏,并建设相应的体验设施设备,让游客能够在游戏体验中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革命纪念场馆讲解员的工作质量是影响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讲解员应具备较为完备的党史、军史和海军建制沿革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开设培训班、举办竞赛活动等,提高海纪馆讲解人员的综合素质[3]。
加强红色资源的区域合作,力求全面完整地展现海军诞生和演变的历史,同时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让旅游者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积极推动泰州各红色文化纪念场所加强协作、抱团发展,整合打造叫得响、立得住的红色旅游品牌。要积极谋划推进红色培训基地建设,可以参考井冈山等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的运营模式,逐步推出能够满足不同游客和不同受众的红色体验路线,通过旅游带动增强城市的红色文化的感染力。
要依托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抓好人才培养,建设一支层次高、有影响的文化工作者队伍,对海军诞生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综合性研究,全面和深入探究海军诞生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生成、传承与演变规律,努力把泰州建设成为在海军诞生主题的研究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基地。要组织编写海军诞生相关宣传教育读本,在各类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创作以海军诞生为主题的红色题材影视、文学、文艺作品,持续扩大宣传面和海军诞生知识的普及率,使更多公众了解海军诞生红色文化知识。
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革命纪念馆与红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更不能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不断与新形势下的文化传播手段接轨。在当下的自媒体与新兴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要着眼于特色品牌的打造与建设,将文化内容安排得更为贴近社会发展实际,将红色文化内涵、革命传统故事、英雄传记进行艺术化升级[4]。制作具有时代特色的短视频、电子书、HTML5等,推出系列宣传广告短片和宣传海报,制作宣传泰州红色之旅的新媒体广告推送,大规模宣传泰州海纪馆的的特色与品牌。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办会办展,主动举办、承办各种与海军相关的纪念、庆祝活动,吸引国内众多领导、专家、学者们前来探讨海军诞生红色基因,形成较大规模的研究泰州海军诞生红色资源的热潮,持续扩大泰州“海军诞生地、水兵母亲城”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