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视阈下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职前培养

2021-01-08 04:39:37■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案例儿童

■程 艳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

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我国学前教育改革迈入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从注重“量”向注重“质”的方向变化。为加快推进江西省学前教育内涵发展,2020年5月,江西省颁布了《江西省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20—2025年)》,这是提升全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之一是观察了解儿童”[1]。自此,对幼儿教师主要能力的要求从“课程实施能力”转变为“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开始成为国内研究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在观察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存在有观察时间但是没有筛选信息的能力[2-3];观察记录主要用于存档,利用率不高[4];观察关注点转换频繁、单次停留时间较短、观察深度总体不够、基于观察的支持性交流不足[5];儿童解读不具备专业性[6]等问题。幼儿教师观察水平不高与其观察意识不强、观察方法缺乏有关。师范教育,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相关课程建设薄弱,个别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性不强[5]。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更应以“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为目标,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满足幼儿园发展,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本研究拟以幼专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加强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职前培养,进而从源头上提升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程的开设现状

笔者所在院校2017年由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经历了以往重艺术技能轻学前教育理论与专业思想的发展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前儿童艺术领域的目标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因此只有有了学前教育理论与专业思想的支撑,艺术技能才能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2018年该校根据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社会市场需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再修订,不仅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具有实践智慧的人才,而且在课程设置上大刀阔斧地调整了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的课时比例,此外,新增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程,旨在培养准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这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定位为教师教学技能类课程,将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细化为观察幼儿行为的能力、分析与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的能力以及支持与指导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能力。通过系统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幼儿教师观察的相关知识,包括什么是幼儿行为观察、幼儿行为观察的种类和意义、幼儿行为观察的方法、幼儿行为的解读与分析以及指导策略等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在观察过程中从最初的眼中有幼儿转变为心中有幼儿,认为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通过课程教学,每一届的学生都能掌握关于幼儿教师观察的陈述性知识,对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在下园见习时,也有了主动观察幼儿的意识,但是对于灵活运用每一种观察方法的能力仍然不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观念与行为差距很大,在解读与分析幼儿行为时,仍然容易陷入取短式评价的思维定势,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如何突破这种思维定势,真正提升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新西兰的学习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学习故事在我国的运用现状

近年来,学习故事在国际幼教界评价颇高,并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的幼教机构中推广。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幼儿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重在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并强调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哇”时刻,是一种取长式的评价,这种理念与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高度一致。自新西兰引入我国以来,就在幼儿园一线中引起了一阵学习与运用的热潮。国内现有研究以幼儿园一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幼儿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综合的研究。研究发现,学习故事有助于改变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师观[7],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8-9],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10],这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职前专业发展、新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以往学习故事的国内外研究重视在职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职前培养阶段的重要性。职前培养主要借助相关课程的学习来进行,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除了在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三学五大领域中进行渗透,“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这门课程的针对性更强。但是目前市面上与该课程相关的教材中介绍的仍是传统的、常规的观察方法,尚未引入学习故事这一新的观察与评价的方法。在职前培养中应适当渗透所学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那么如何在职前培养中开展关于学习故事的教学实践?学习故事又是否有利于提升学前专业学生这一准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

三、基于学习故事提升幼专生的观察能力的教学实践

该校“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以专题的形式引入了学习故事这一新兴的幼儿教师观察与评价方法,并引导学生在见习时实践学习故事的注意、识别与回应三个环节,进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广泛查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查阅学习故事创始人玛格丽特的译丛三册(包括《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学习的心智倾向与早期教育环境创设:形成中的学习》《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和中国知网中学习故事的相关论文,观看名师课堂中学习故事的教研视频,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经过研讨最终将该专题的内容确定为什么是学习故事、学习故事评价什么和学习故事的环节三个方面,用时2课时,正好是一个周课时,不会对正常的教学进度造成影响。

(二)精选案例,巧妙进行教学设计

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必备教学技能,因此在讲授时应突出实践性。为避免纯粹地讲授理论知识,课程教学团队精选案例,巧妙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导入时先阅读案例《不能抱,对不对——雅雅的学习故事》,引导学生对比案例中的观察记录与先前学习过的描述法有什么异同?以形成对学习故事格式的一个直观认识,再引出学习故事的概念。然后在讲授“学习故事评价什么?”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学习品质的相关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学习品质,以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学习品质可以分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与习惯两个维度,其中学习态度包括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想象和创造三个子维度,学习行为与习惯包括专注性、坚持性、独立性、计划性和反思能力五个子维度,同时结合案例《皓皓玩磁性拼贴的学习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皓皓的言行进行评价与分析,促使学生在做中学,提升实践能力。最后,为引导学生自己撰写学习故事,进一步详细介绍学习故事的三个环节——注意、识别和回应,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撰写一则格式规范的学习故事。

(三)依托见习,提高理实结合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学习故事的相关内容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要想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还需不断进行实践。在该课程开设的学期每周四上午都要开展见习活动。因此,课程教学团队依托见习,布置了下园课程实训任务——实施一次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撰写一则学习故事。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发现在识别时,大部分学生都是围绕幼儿的知识、技能来写,忽视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心智倾向,甚至有个别学生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写。因此,课程教学团队借鉴了王菁硕士论文中的《学习故事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再次下园见习时,先借助《学习故事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返校后根据记录表再整理、撰写学习故事。结果发现学生写的学习故事不仅在格式上更加规范,内容上也更加出彩,而且在识别和回应环节都更具针对性,通过不断实践,提高了理实结合能力。

(四)注重研讨,小组互助共同提升

作业的批阅包括教师批阅和生生互阅两种形式。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会选出优秀和不尽如人意的学习故事案例。对于优秀案例,会上传到学习通平台的学习故事这个专题中进行分享。对于不尽如人意的案例,组织学生分组研讨修改,具体做法是在研习课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交流、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再让作者完成修改稿。通过研讨、小组互助的形式,帮助学生共同提升注意、识别和回应的能力。

(五)择优入库,建设学习故事资源库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学习故事优秀案例,如果像传统的观察记录一样仅供存档使用,而不借助信息技术如雨课堂、学习通、微信或QQ等平台进行资源共享,那么就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因此,对每次评选出的优秀案例或经过研讨、修改后的优秀案例,我们都上传到学习通平台上,并专门建立了一个学习故事专题资源库,成为全班共享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反复学习,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后疫情时代,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资源库的建设为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过教学实践,学习通成为了学生在线交流和共同研讨的学习平台,在平台上阅读、评价自己或身边同学撰写的学习故事,使得学习本身更亲近、更具温度,进而又提高了平台的使用率。

职前培养阶段引入学习故事提升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一次有效尝试。通过学习故事的引入,突破了幼专生取短式评价的思维定势,提升了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进而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从长远来看,幼儿教师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托学习通平台建设了学习故事资源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进一步探究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利用这一资源库开展线上先下混合式教学,思考如何实现与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案例儿童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六·一”——我们过年啦!
八小时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