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教育的技巧不是能够看到课程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况做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意教学后的结果,即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目标的完成,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发展与艺术。生成性教学的发展重视教学过程本身,即教学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目标达成,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动态发展与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发展过程。[1]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突出其过程性。主要体现在:1.使学生能力在知识的产生、发现、应用过程中得到提升。2.在问题的分析探索实践中,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体育课堂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优化学习效果,创造出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局面。体育教师的生成性教学理念不仅体现在课程“预设”阶段。而且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课堂中,与之相匹配的是将生成性教学的理念付之于实践的能力。[2]探究小学体育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在体育课堂的实践中提高体育教师在教法、学法、组织法的生成性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体育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体现在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灵活处理。体育教学活动过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户外进行,在户外环境中进行教学会受到天气、户外温差、学校环境、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课堂中因学生的学识水平、个性特点、运动能力与学前基础等“教学预设”之外的情况。[3]同时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因身心特点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力、接受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等方面与中学生、大学生有差异,使小学体育课中出现突发问题远高于中学与大学。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对面诸多突发问题时,要正确对待课堂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不应拘泥于传统教学设计,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以及组织法进行选择与设计。明确体育课堂是在“预设”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课堂中的生成,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中共同进行构建,与此同时还是课堂情景的生成,师生与生生情感的交流,信息的相互传递。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教师应对课堂突发情况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课堂中不确定因素而产生,其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生成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中师生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一堂课都看作是一个不可能的充满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4]师生在动态的课堂中,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材媒介之间的多样性交流互动。在课堂中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和教学中教师与教材的学习与交流,从而实现价值上的习得与传承。于此而言,课堂中的生成式教学是在预设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与改进的。不同的是,学生主体不再是预设课堂中被动的“灌入”教学,而是由教师主导课堂,引领学生自主建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静态预设的基础上,实现动态生成。[5]
生成性教学于教师而言,其需要建立课堂常规,但遇到突发教学情况又敢于摒弃规则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生成性教学需要遵循规律,但又不限制。生成性教学课堂中使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模式。[6]本文将生成性体育教学定义为:是建立在课程的“预设”基础上的,但在实际生成性教学中,体育教师根据人、地、时的不同关注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知识水平和思维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教师应适当地对教学过程与策略进行及时地调整,从而在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文文献主要以中国知网为主,辅之以万方数据库、集美大学图书馆进行文献检索。其中引用文献,包括期刊论文8篇、学位论文2 篇、专业书籍1 本。中文检索分为“生成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两个主题进行。
访谈目的在于收集对所研究小学教学现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长沙市梅溪湖实验小学、长沙市高新小学体育组长、体育教师的访谈以期得到小学体育教师生成性教学方法运用的客观信息。以“小学体育教学”与“教学方法改革”两个主题对访谈对象进行开放性访谈。
课堂观察法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从课堂教学中直接或者间接的收集所需资料,并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对象:长沙市梅溪湖实验小学、长沙市高新小学的部分体育课。在提前征得任课教师允准、不妨碍全体师生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课堂观察,现场观察有18 堂课,其中足球课6 堂,篮球课4 堂,田径课4 堂,羽毛球课2 堂,武术课2 堂。其中每堂体育课时长均为40 分钟。
观察目的:目的在于记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与面对突发情况时做的生成性教学应对。并在课后对体育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对突发情况时对于教学方法应用的体会。
生成性体育课堂不再是一味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灌输,学生接受;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生成性体育教学是师生在动态课堂环境中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都为主体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创造的教育过程。[7]体育课堂与其他学科在生成性教学时都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开放性、创造性等动态生成性特征,教学过程虽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但它本质上是生成的。体育课堂因教学场地的自由、身体运动的体验、运动技能的学习等因素的融合,因此使生成性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等体育教学动态生成性特征。
生成性教学开放性的内在本质特征使得生成性体育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存在“不确定”的关联。体育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因时、因地、因人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循,教学方法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会出现“课程预设”之外的突发事件。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外界各因素的介入是不确定的。面对不确定的教学情况,体育教师需要从“预设课程”中调整教学方法、组织方法面对教学情景。生成性教学的产生不是按教师的主观想法或预定计划进行,它伴随着意料之外的事情和与计划不符合甚至背离的偏差而存在。[8]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其开放的空间、开阔的视野使室外教学环境处在每时每刻不断变换的动态之中,学生的思维与身体所外界的影响较大,体育课堂的教学不确定因素也随之更复杂。与此同时,在学生即使是同一年级层次的情况下,因身体条件、运动天赋、学习能力等不确定因素的介入。因此体育教师面对体育课堂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不能只局限于“预设”的课堂设计上,要分析不确定因素以在不断变化的课堂中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水平层次较高学生的能力,同时兼顾中下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以“预设”为主,“预设”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内容是不变的。在面对体育课堂的突发情况时处理方法是生硬的停止教学,处理完在回到“预设”中进行教学。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学资源也是一种隐性的浪费。传统的体育公开课为达到预期的“预设”效果,需要教师与学生按照预设的课堂步骤进行,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了活力,缺少灵魂。真实的体育课堂中随时都可能存在不可预测的因素,如学生的身体状况、场地器材的运用、天气环境的变化、课堂中的突发情况等。教师的教学也要根据学生的人数,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而调整。教师面对体育课堂中诸多的不可预测因素,要做到在“预设”的基础上,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如分层教学、发现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形式。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课堂中随着教学情景的转变适宜的转换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体育教师自身教学的有效性。
预设是生成的组成部分,即预设具有生成的性质。[3]在课堂实践活动之前,体育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学校的情况做好课前的教学“预设”。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是“预设”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学“生成”能力的一部分。教学“预设”因材、因地施教是基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动作学习能力、教学计划课次安排、学校场地器材等状况。“预设”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但它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体育课堂教学因学生的状态,场地的变换,使得“预设”的教学设计与真正的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距。“生成”相对于“预设”而言无法进行提前设计,但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专业能力来面对课堂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笔者在实习过程中,一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面对迟到的学生,并没有停止教学而是立刻采取分组教学将加入的学生迅速融入课堂之中。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面对突发的教学情况而改变预设的教学设计,生成新的教学方法与组织方法,对预设教学是一种补充与延伸,而又不脱离预设的生成教学能力。
在课堂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要对“预设”的体育课堂中出现的差距进行反思与总结。要明析预设与生成都是生成性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预设也就没有生成,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教学方法就和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区别,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低效,无意义的。体育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能力提高就在于自己课后小结与课外反思的过程。同时,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访谈的体育教师中,四名青年教师会定期对自己一周的体育教学进行课后反思与回顾。青年教师的课后反思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课后回顾教学情节、比对与其他教师的课程设计。在反思中去发现自身教学上的不足,求教同事、体育组长,做到“课程预设”的集思广益,“课堂生成”的精益求精。在反思中不断深化生成性体育教学能力,在反思中自我成长,发现不足,弥补不足就在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
在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中,体育教师要利用信息化加强自身学习能力,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培训,了解体育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体育教学的前沿教学。[9]在进行自我学习上,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对于教学中的薄弱点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教学是生成的,在备课“预设”时不可能把自身全部的教学方法写进文本中,要在自我学习时不断累积与丰富自身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面对随时出现的教学情景。在对生成性体育教学的学习与认识中要体会,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体育教师对于课堂的生成是建立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课堂生成的本质是对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的灵活处理,是教师对课堂中教法、学法、组织法的生成。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的主体,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而言要提高对职后教育的重视。
针对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培训进行自我提升。访谈的梅溪湖实验小学就与湖南第一师范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利用高等院校的资源;访谈小学也积极开展教学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到高校学习前沿的理论基础与运动技术。教师本身应意识到,培训方法不应局限于学校组织的培训,而是可以酌情参加其他相关培训。信息教育时代,教师合理利用网络课程和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在访谈的教师中,都有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经历,但学习的层次较低、学习的途径单一。
教研活动是学校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研究与教学相关的因素来解决动态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教师应对动态课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学校教研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教研是教学的反思过程。教学与教研相互促进对于教师才是一个提高的过程。访谈学校为满足教师自身对于动态课堂发展的需求,按期组织在校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开展教研活动由校领导负责,各教研组长发起。激励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困惑,体育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制定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总结教学心得,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能力。课程评价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部分,协商性的课堂评价是体育教师实施生成性教学的保障。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以制度性的方式相遇,而是“以一种相互交融的方式相聚”。[10]师生相聚于课堂之中,课堂中的生成是师生共同的生成。师生共同生成的课堂中突发情况是随时存在的,突发情况的出现需要教师采取方法与学生一起面对问题进行互动,师生一起参与解决问题。同时,在生成性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突发情况要关注其附加价值,同时去开发其附加价值,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这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终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也使得体育课堂的生成性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生成性体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相比于传统体育教学中单向灌输的过程,认识到在生成性体育教学中师生互为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关注不同个体的差异。形成生成性体育课堂从师生主体的视角,具体来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和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确保学生运动锻炼的质量。
生成性体育教学是在课程预设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因人、因地、因时开展教学的实践活动;生成性体育课堂: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的特点是由于体育课的地点、环境、课堂中处在不断运动中的师生所决定;体育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的提高应从全方面的角度来看待,教师自身而言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自我学习,学校、学生角度出发的教师培训——教研活动——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