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形态与优化路径

2021-01-07 08:20李存园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粤港澳大湾

李存园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职教研究所,广东 中山 528436)

随着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综合实力有所提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任务[1]。为了汇聚优良资源,建设一流专业,打造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世界影响力,广东省顺应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率先在全国启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截至2018年,广东省共有18所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布局”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事物的全面规划和安排。空间布局是指对事物在地域上的全面规划和安排。高校空间布局是指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地理呈现形式,是高校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2]。高等教育空间布局是指高等教育资源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空间分布、组合方式及区域间的联系[3]。高校空间布局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地理空间的合理设置和科学分布,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龄人口规模、文化传统与城市的历史密切相关[4]。本研究是指一流高职院校作为教育资源在省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地理呈现形式,包括空间分布、组合方式及区域间的联系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主动面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服务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5]。厘定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基本形态、优化路径等问题,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不断优化和聚集,深化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态,全面增强广东高职教育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

一、一流高职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

区域性是国土空间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基本单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发展差距问题突出,区域发展战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发展战略总的来看是较长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总决策或总筹划,是以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估为基础,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阶段、发展措施等内容制定的总体决策[6]。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密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发展目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内容,这与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一流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活跃要素,因此分析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能够为空间布局的形态特点及优化路径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一)区域经济发展是一流高职空间布局的动力源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指导性特点,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流动、科学技术转化和创新机制构建等内容开展总体方案规划。

1.区域经济发展是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物质基础,包括物力资本和财力资本。我国的高职院校属于事业单位,由政府财政支持办学,具有公益性的特征。高职院校办学需要政府给予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因此区域经济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地政府对高职学校在场地、经费、人员、政策等办学条件上的支持。一流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对物力和财力的要求更高,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对一流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的基础,因此一流高职院校办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强的依赖性。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产业结构调整是一流高职院校布局的重要方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具有关键性,目的是调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朝阳产业,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战略规划发展瞄准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绿色海洋业等,是产业结构重构的动态化过程。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一流高职院校是区域高质量职教资源的代表,其中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度是考量的重要指标。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及发展的重点领域,是一流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属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内在条件。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加速流动的生产要素是一流高职空间布局的重要参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指导性作用,经济发展需要包括人和物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要素的组合和流动,其中人才是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之一。受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依赖性更强,尤其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规划,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会出现能力素质多元化,技术要求高端化等趋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适用性特征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效对接,人才培养需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流高职院校的布局必须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人才的要求作为重要参考。

(二)一流高职空间布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力

1.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优化是区域人才资源供给的重要环节。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劳动力人才市场供给具有不同的要求。产业类型相对单一的工业化初期以技能型人才资源需求为主体;工业化中期产业发展受劳动力、技术和市场的影响较大,以产业发展技术密集型加工为主,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后期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热点。一流高职院校作为区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高地,必须面向产业发展的实际,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优化是提高区域经济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优化是提升区域劳动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类型之一,对区域经济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在:(1)对生产技术的加工改造。一流高职院校作为区域职业教育水平的表征,代表区域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高职院校的优化与发展表现在对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扩散。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能够对区域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并运用到区域经济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区域经济的生产效率。(2)技术技能人才的高效供给。劳动力素质是生产效率提升的最活跃要素之一。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通过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现代教学方式的运用,提升劳动力的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切性。同时,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够扩大技术技能的传播速度,促进区域经济生产效率的提升。

3.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区域技术创新与转化的重要抓手。现代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变革和创新驱动,技术创新与转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区域经济的技术创新主要依靠企业的研发活力。企业的内生性技术研发主要依靠人力资源优势。一流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的一流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企业开展创新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人才支持和推动科学研究的效应。此外,一流高职院校聚集对创新创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创新要素的驱动,创新资源禀赋的优化,降低技术转化成本等产生的效应更加突出[7]。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优化能够发挥创新集群优势,成为区域经济技术创新与转化的重要抓手。

二、广东一流高职空间布局形态及特点

(一)区域覆盖集中,省会城市一家独大

广东省86所高职院校,一流高职院校18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20.93%。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18所高职院校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个城市,占全省城市总数的28.57%。从地域上看,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高职院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广东一流高职院校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且集中在环珠江流域的城市群,区域分布比较集中。从数量上看,广东一流高职院校广州10所,深圳2所,佛山2所,中山2所,珠海和东莞各1所。广州作为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历史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一流高职院校数量占总数的 55.56%,出现省会城市一家独大的现象,见表1。

表1 广东一流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二)空间规模聚集效应明显,市际之间差异明显

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是办学规模的主要指征之一。根据2019年各一流高职院校发布的质量年报数据,广东省18所一流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248 805人,占广东省高职在校生人数的32.64%。18所一流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中广州有140 022人、深圳38 194人、珠海227 711人、佛山23 852人、东莞9 791人、中山14 235人,分别占一流高职院校总规模的56.28%、15.35%、9.13%、9.59%、3.94%、5.72%①数据根据18所一流高职院校2019年质量年报统计得出。。从各市一流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上看,广州的办学规模最大,占总量的半数以上,其次为深圳,办学规模最小的为东莞。珠海、佛山两市的办学规模相近,这与高职院校的区域空间数量有密切关系,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空间规模的聚集主要体现在珠三角地区的规模聚集。受一流高职院校区域分布的影响以及各城市经济、文化、人口、政策、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一流高职院校不同城市的办学规模存在明显差异。

(三)区域空间产业布局明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重要表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级湾区之一,已经成为国家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分为西岸、东岸以及港澳地区,规划较为均衡,见图1。

图1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规划② 中商产业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布局分析[EB/OL].[2020-07-21]. 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80821/1129371129481.shtml.

广东省18所一流高职院校全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必然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适应湾区的产业布局要求。从类型上看,18所一流高职院校中,综合型院校有11所,占总数的61.11%;二产型院校4所,占总数的16.67%;三产型院校3所,占总量的11.11%,见表1。

深圳、东莞位于湾区东岸,重点布局知识密集型产业带,主要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新兴和科技产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共设置专业 87 个,覆盖 17 个专业大类,布点专业最多的为电子信息、土木建筑、文化艺术、装备制造等大类③2019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年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设置44个专业,其中招生专业数最多的学院有电子与通讯、交通与环境、管理学院、数字媒体及装备制造等④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招生计划。。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共设置36个专业,其中机电工程、电子信息、管理科学、艺术设计类专业数较多。佛山、中山、珠海三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西岸,重点布局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装备制造、现代农业领域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加工、制造外包等产业。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共有 49 个专业,对接全产业链,以动力与材料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等为主。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专业群为龙头,以信息技术专业群和经济管理专业群为两翼,以汽车专业群、光电技术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和食品饮料专业群为新增长极的专业布局。中山职业技术学院36 个专业以“一镇一品一专业”为结构布局,基本涵盖了中山全部产业形态,着眼于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形成了服务地方、辐射区域的专业结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园区,设置了包装印刷、装备制造、光电信息工程、健康产业、现代服务等五大专业群。广东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整体上看,专业规模最大的为财经商贸类,其次为电子信息类,规模最小的是水利类⑤2019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报。。

一流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总体匹配度不高,主要体现在:第一,专业设置同质化程度较高。第二,区域专业设置与区域三、二、一产业布局总体结构存在偏差。第三,与区域产业结构规划相比,一流高职专业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有效的调整机制。

(四)区域空间就业服务能力强,高端技术人才供给率较低

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人才支持上。2018年广东省高职院校的总体就业率为94.51%,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六个城市一流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分别为96.35%、97.18%、97.41%、97.75%、98.25%、98.00%,一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较高,见表2。

表2 一流高职院校就业情况① 根据2019年一流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统计得出。

总体上看,一流高职院校的区域服务能力较强。六市的一流高职院校当地就业率分别为91.67%、84.69%、91.16%、41.18%、75.49%、61.30%。其中佛山、中山距离广州、深圳的距离较近,尤其是随着广佛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深中通道重大工程的建设,加剧了广州、深圳两大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职业教育是与产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一流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是其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广东18所一流高职院校在当地中小企业的就业率分别为77.01%、73.90%、83.86%、71.22%、96.68%、78.51%,对当地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持。但在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市500强企业的就业率分别为5.04%、3.33%、3.23%、5.04%、5.86%、1.13%,高端技能人才的供给率较低,与一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偏差。可见,广东一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区域空间人才供给能力强,能够为当地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也存在高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优化路径

(一)统一规划,院校布局均衡化

建设广东一流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一流的技术人才,产出一流的成果,提高高职教育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对接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规划,一流高职院校的布局应打破市级界限,确立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理念,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积极调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和扎堆建设。目前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分布冷热不均,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且省会城市独大,不利于一流高职院校的均衡化发展。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一流高职院校是助力区域高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因此,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中应突出整体性、适应性以及协同性。政府要顺应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的需要,打破行政区域的藩篱,结合各地产业特色,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加强一流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协同共享,提高高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一流高职院校在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化发展。

(二)区域合作,发展定位差异化

广东一流高职院校分布的地区初始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客观存在,职业教育要适应区域发展阶段和产业升级需要,高职院校的空间布局要与区域的差异性相适应。目前从办学规模上看,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的空间聚集主要在广州、深圳,其他城市的办学规模与其经济发展的规模存在一定的偏差。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的空间分布均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顺应湾区的协同发展战略,高职院校的发展应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合作和差异化以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为前提,一方面体现在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为参考,为区域的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大湾区产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一流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应与区域发展战略一致,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定位不同,必然要求与之相对应的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存在差异性,避免高职院校发展类型雷同,重复建设导致高端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对接产业,专业调整动态化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区域产业互补性强,产业布局结构清晰。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种类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发生变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和服务于产业布局的发展。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态,一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存在产业结构偏差、专业设置雷同、专业调整滞后等问题。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需求,一流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应包含专业的增设机制、优化机制、预警机制、退出机制等[8]。增设机制是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增设专业的调整体系;优化机制是针对已经设立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不断优化发展的调整体系;预警机制是为避免专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置的监控体系;退出机制是针对原有产业凋零,与之相应的专业的撤销与合并体系。

(四)服务区域,人才培养高端化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优化和聚集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来支撑。高职院校的空间布局要紧扣区域发展需求,一流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一流人才,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产业发展不谋而合。目前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的区域服务能力较强,当地人才就业率较高,对中小企业的人才供给率较高,但世界500强企业的就业率却较低,高端人才供给不足。一流高职院校空间布局服务区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瞄准高端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其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学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再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最后,要加强国际化教学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国际化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共享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提高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