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松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文化,从广义上讲,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及其成果。相对广义文化,狭义文化特指精神生产成果,其核心包含历史生产中形成的传统思维和人们生活相关的价值观。文化从其具体内涵上讲,包含着科学、艺术、道德、法律、经济、宗教等内容。因此说,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人类的各种活动建设中。从发展区域旅游经济的角度,区域文化建设应当主要从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生存环境、科学技术、信息网络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区域文化建设具体内涵包括:区域社会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从社会惯例、习俗、伦理价值、意识形态方面展开,具体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建设。区域政治生态文化建设,主要从政治体制文化、城镇文化、乡村文化等构成,具体体现在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国家强盛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等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主要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效益等方面进行。区域环境生态文化建设,主要从人文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两方面开展,具体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科学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等方面。区域科学技术文化建设,主要从科技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应用效能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走向开展,坚持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建设,科学技术服务人民生活,科学技术服务人类文明进步等。区域信息网络文化建设,主要从媒体文化传播渠道、网络设施设备、网络速度、网络安全与文明、数字文化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建设。
通过区域文化建设,梳理区域历史文脉,整合区域民俗文化,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文化和自然文化。发扬区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凝练区域社会民俗文化;融通区域人文文化和自然文化;挖掘区域数字文化,构筑区域健康网络空间文化等。进而服务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通过区域文化建设服务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服务区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开发壮大,形成“文化+旅游”的中国产业发展模式。
区域旅游发展是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建设,开发区域文化产品,进而培育区域文化产品市场。要搞好区域文化和旅游互联互通,融合发展,首先就要明确区域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区域文化建设为区域旅游发展构筑文化基础,它是区域旅游发展的灵魂,为旅游发展凝聚吸引力之源。反之,区域旅游发展为区域文化的宣传、保护、社会认同、对外交往等提供便利。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是区域发展的一体两翼。
区域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区域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区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然而,区域文化建设水平则展示在区域旅游环境氛围上,具体体现在区域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区域社会认同感以及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等方面。
区域文化建设注重其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地域性等方面,其建设目标为区域优质文化。区域旅游发展则注重经济性、效益性、可持续性、便利性等方面,其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因此,二者在营利角度上,即对立,又统一。
1.社会文明、社会和谐贡献点
通过区域制度文化建设,形成制度先进、开放、和谐、高效等。这些制度文化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其内涵促进区域社会文明发展,促进区域社会和谐。通过区域政治生态文化建设,区域社会形成政府开明、民主、稳定、健康的体系,使得区域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得到认同,与此同时区域社会物质文明也得到快速发展。
2.人类生存环境、自然生态环境贡献点
区域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促进环境保护,有利于区域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科技发展,形成绿色家园、生态家园、宜居城区。这些建设即有利于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点
区域科技文化建设促进科学进步,技术更新,同时促进区域信息网络发展,数字文化建设。区域科技文化建设促进设备、设施科技革新,促进新兴科技产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项目发展与应用,即提升社会生产力,又改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4.创新、创意发展贡献点
区域文化建设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个人创意,商业创意齐头并进。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所涵盖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数字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等快速发展,同时促进融媒体发展,形成新兴媒体文化、网络文化、传播文化等新文化内涵。文创产业发展也催生泛娱乐(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粉丝经济)经济的发展。总之,区域文化建设促进中国制造发展,提升中国智造引领,更加有利于中国双创发展,有利于全民创新,万众创业。
1.规模策略与数据策略
区域文化建设要形成一定规模,只有在此规模尺度下,文化项目才能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这一规模下限是形成区域文化影响力的最小尺度。文化建设的规模界域包含着文化认同界域、文化发展界域、文化作用界域以及文化产业界域等角度。形成一定规模界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自然文化、科技文化、网络文化等本身就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类文化的发展成几何级数增强着区域旅游吸引力,刺激旅游业快速发展。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文化建设必须与数据结合,文化载体数字化,文化传播数字化等。文化本体数字融合发展,形成多元文化并存,共融发展。当今文创产业(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产业、娱乐、传媒、网络文化等)发展,需要与数字文化紧密结合,二者互为依托,互为助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的文旅产品,本身的数字化,传播的数字化,应用的数字化,发展的数字化等是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2.特色策略与品牌策略
区域文化建设要形成自身的特色,既是要形成差异化、标志化、形象化的文化项目,具体包含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区域民俗文化特色,区域资源特色,区域特色商品生产,区域自然风貌特色等。在形成区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品牌形象,形成区域品牌旅游形象,区域品牌商品形象,区域品牌民俗形象,区域品牌节庆形象,区域品牌城市形象等。通过文化建设,在饮食、建筑、商贸、节庆、艺术展演等领域形成区域特色、区域品牌。
3.科技策略与生态策略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们生存习惯,影响人类的认知和判断,同时也不断地丰富着文化门类。因此,在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引入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在运用科技策略的同时,还要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视环境保护,重视资源节约,重视自然恢复。因此区域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
4.发展策略与共享策略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因此区域文化建设也要遵循发展策略。从整体上讲,发展策略包涵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社会文化,发展区域环境,发展区域科技,发展区域信息网络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发展同样作用于区域文化建设,作用于区域旅游发展。区域文化发展最终要服务于民,共享于民。其共享内涵包括:共享文化建设过程,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共享文化产业效益,共享文旅融合项目,共享旅游发展效益等。做到与人民共享,与自然环境共享,与社会和谐发展共享。另外,在文化改革发展中,应当注重文博院馆建设,注重文化节事开发;充分发挥全国和地方各级各类文化中心的带动作用。
1.建设项目脱离人民群众需求问题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文旅事业地建设与发展最终要服务于人民,要符合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只有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建设项目,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区域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中绝对不能脱离人民需求,应当将人民群众需求作为文旅项目建设与否的考量标准。
2.建设方式背离市场经济规律问题
文旅事业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宏观调控的调节作用,更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一是会导致文旅建设目标事与愿违,产生反向作用;二是会导致文旅建设活力降低,竞争力消减。因此,文旅事业建设要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要遵循唯物主义原则。
3.在具体工作中不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问题
文旅建设事业内涵丰富,外延广博,在具体项目建设中容易出现项目遗漏,项目重复建设以及项目过度建设等问题。对于于国于民急需文旅项目必须积极建设,不可遗漏;对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文旅项目建设应当注意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避免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对于区域内同类文旅项目避免出现过度建设问题,应当以当下国民经济实际需要为立足点。
区域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同新时代、新征程相一致中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伟大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要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复兴,进而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国力强大昌盛。这些建设目标中,包含着文化建设目标,既要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不断繁荣文化事业,扩大文化产业规模,使得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总之,文化建设与国家新时代建设任务一致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