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工作室+”社会合作模式探究*

2021-01-07 21:23洪秋兰王颖洁
图书情报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情报图书文化

王 康 洪秋兰 王颖洁

(1.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焦作 454000;2.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 福州 350117;3.西安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西安 710128)

0 引言

我国的图书情报硕士(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MLIS)专业学位教育自2010年设立至今已发展有48个授学点。在深化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以下简称图书情报专硕)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界和业界一直探索培养机制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路径,如2015年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年会主题为“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提升MLIS 办学水平”、2017年年会主题为“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升MLIS 培养质量”,虽已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共识,确立了“注重人才培养与行业实践对接”的发展思路,但仍亟需建立一种可资借鉴、运作灵活、适用性广的专门培养模式,以彰显其“面向职业、以能力为导向、主要做应用研究”的图书情报专硕教育特色。“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众多应用型高校中已得到实践应用,成效颇佳,其注重实践操作、注重导师对学生的指引、注重过程的培养及其灵活的考核方式等[1],均可为我国MLIS 教育提供参考,值得关注。从我国当前图书情报专硕教育的现状可知,依托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专硕岗位实习是大多数图情专硕机构的做法[2],这些实习基地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术硕士培养时期所积累的资源,以文化服务机构和企业单位为主。据此,笔者提出图书情报专硕教育领域的“工作室+”社会合作的联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就其开展思路、意义、具体操作、考核形式等进行研究。

1 图书情报专硕“工作室+”社会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意义

1.1 开展的思路

基于当前图书情报专硕教育联合单位的对象和规模情况,现阶段“工作室+”社会合作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种:

(1)“工作室+文化服务机构”联合培养模式。文化服务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历来是图书情报专硕学生就业的主要对口部门,也是图书情报专硕学生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的重要场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是让图书情报专硕学生在相关部门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实习,起到检验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的作用,然而效果往往不佳。“工作室”制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单位开展合作关系,即是利用工作室的独立性和灵活性,统筹相关资源,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融校园学习与社会学习于一体,提升个人技能和未来职业竞争力[3]。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定制,利用多形式相结合的“工作室”培养机制,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业务工作、服务、创新等过程中去。可采用的操作方式如:① “1+1”业务合作式;②“多对一”业务合作式;③文化创新服务式。

(2)“工作室+企业”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是企业与工作室所属学校共同斥资共同培养或合作企业斥资由工作室所在学校按照合作企业的意愿进行培养管理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相比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更具针对性、灵活性与强化性等特性。首先,它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对图书情报专硕的专业需求以及今后行业的走向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它通过相关协议,以提供课题项目、实践工作场所或输出技术扶持等形式进行合作;最后,它需要遵循培养方案修满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学分,经过双方严格考核认定合格后完成学业。按照图书情报专硕的专业优势,该种模式下可采用的操作形式有:①“师徒传帮带”式;②帮助合作企业做发展规划、竞争策略等。

1.2 开展的意义

由以上开展思路可知,图书情报专硕采取“工作室+”社会合作模式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直接与相应单位实施对接,更早地了解、学习、掌握相关社会部门的基础工作流程以及相关专业技能的训练,意义重大:一方面,图书情报专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直接参与到相关机构的实践中,把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实现双向调整,有利于毕业学生有一定的优势进入相关机构;另一方面,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符合国家对图书情报专硕人才培养的定位,也有助于相关机构在图书情报工作室的合作中更低成本地匹配到所需人才,获得更多的创新性思维,为今后发展提供借鉴。

2 图书情报专硕“工作室+”社会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形式

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图书情报专硕院系与社会机构联合培养,综合双方的资源特点制定出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快速熟悉相关工作情况及所需,快速适应并胜任相应岗位等,使得联合培养的学生真正具备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4]。目前文化服务机构作为图书情报专硕的实习基地,工作室宜在校内建立更合适。学生可以白天在机构实践,晚上在工作室汇报总结;或者根据机构的实践工作需要,周期性地进行工作室的理论与实训链接式培养,在工作室的辅助中进行相关机构的信息服务工作,定期邀请机构专家进工作室对学生实践做评价、提要求以及实施相关技能操作教学。这样扎根于工作室、实践于机构、整合于工作室的形式[5],形成回路式教学。

2.1 “工作室+文化服务机构”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形式

2.1.1 工作室“1+1”业务合作式

“1+1”业务合作式即围绕某一业务进行深化合作,建立互惠合作关系,达到长期稳定的点对点合作形式。这需要图书情报专硕以行业为出发点,提前建立有固定培养方向的工作室,之后与业务需求机构1 对1,以“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应合作方式进行培养,这样稳定的机制对学生前期基础理论实践培养有一种“以合作促学”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合作“空壳化”且保证工作室学习的动力与前进的方向。

例如,河南LG 学院作为河南本科院校向技术大学转型的试点单位之一,以行业为出发点的工作室——摄影工作室以独立方式与专业匹配的企业——摄影公司或文化传媒公司或婚纱摄影公司分别展开有合作,甚至接到过许多政府方面的业务,如为政府重大红色文化节日、纪念日做宣传片、海报、绘画甚至为其机构义务培训摄像、后期剪辑等相关专业人才。乡村民宿工作室则走入众多旅游胜地与其中的民宿合作,为其设计符合当地风俗、展现当地文化的格局,构建迎合当地风景气息的室内产品,通过双方的结合互利共赢。这样以工作室的名义展开工作不仅拉近师生、生生关系,而且还收获一定物质报酬,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学生走入社会进行深入专业实践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6],针对学生培育的质量也相应有一定保障。

2.1.2 工作室“多对一”业务合作式

图书情报专硕人才培养为避免单一化,可以成立工作室集群,开展“多对一”的业务合作方式,或称之为“面对点”的合作方式。例如图书情报专硕在与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等机构展开合作时,成立图书馆工作室、档案馆工作室、情报检索工作室、情报分析工作室、情报决策工作室、信息服务工作室等,帮助其进行相关质量评估、文献资料收集、质量评估体系设计等工作,也可和大机构中某部门直接对接,形成一种以该工作室为其“第二部门”的形式进行多方面辅助工作。“多对一”业务聚焦于对接的单一业务项目,调用多个团队或研究方向进行系统化攻关,便于发挥每一团队的专长,且借助工作室可灵活地在不同团队间进行项目交接和讨论,推动所对接业务的持续跟进直至圆满完成。多个工作室间的合作也有助于进一步明晰各团队分工,在工作室学生与机构或部门中专业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该模式对后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一定的作用[7]。

2.1.3 工作室文化创新服务式

在文旅融合、文化创新、自媒体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服务机构推进文化创新工作已提上日程,打造品牌,开发文创产品也成为机构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限于种种因素,当前文化服务机构即使有开展一些增值服务也并未很成功,更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图书情报专硕实行管理类大类招生,每年均有相当高比例的跨学科学生报考,其中不乏金融、工业管理、物流、市场营销、工程设计等学科背景的考生。因此图书情报专硕在培养方向和研究设计上应大胆规划利用好跨学科优势,开设诸如产品设计、市场规划、服务营销、品牌管理等文创研究方向,通过引进师资开展理论教育及实践同步辅导,也可创造条件与现有的文创公司进行合作,致力于文化服务机构创意产品的研发、推广、创新。文创产品既可以通过公益渠道宣传来提高图书情报专硕人才培养机构的影响力,也可通过市场化运作接受市场对图书情报专硕人才培养质量的考验。

2.2 “工作室+企业”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形式

对于“工作室+企业”合作下图书情报专硕工作室的建立,建议校内校外双工作室形式。校内的图书情报专硕工作室基地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是要以虚拟项目为主开展继续学习;第二是要在行业导师的辅助下解决项目难点。如此,校外基地实施实体项目实战工作,校内图书情报专硕的工作室对校外实施项目进行理论加深,便可增强对实体项目的理解学习与虚拟项目的深化巩固,将会加深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从而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8]。图书情报专硕工作室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以及相关行业、社会资源,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让企业中的专家到学校中来,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合学习与工作,并且在合作企业中设立专门的工作室会则更有针对性、实践性与实战感。

2.2.1 工作室“师徒传帮带”式

对于图书情报专硕来讲,为使工作室运行得更加有成效,可以以工作室为中心展开系列教学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共同培育人才。由于较多高校图书情报专硕培养年限较短,该模式不太适宜进行个性化教学,可按照先前给予的实践课程进行“模子塑造”教学,以达到学生入学就可以有目的有方向性地进行实施培养。

通过调研发现众多工作室都汲取了“师徒传承”的部分优势进行人才培养,这样的工作室制度体现教育回归理念,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与社会接轨的平台,不仅实现教学项目化、教学成果产业化转换,同时也可实现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和创业就业无缝对接。图书情报专硕教育利用这种“师徒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导师基于工作室平台和学生要按照一天11个学时工作量在一起工作,包括利用吃饭期间与学生商讨近期项目进展以及相应遇上的问题,为了能达到导师“手把手”地教授,团体要定期进行头脑风暴的研讨工作,在相互之间给予建议,之后导师总结每个人的工作以及今后详细走向,在前期带领学生的过程中为其做好详细的方向。这种生活工作趋于一种“职工”与“老板”的状态但又比其更加亲近的模式,既保证现有企业模式的工作效益又使得老师如同家长一样亲密又严格,是企业工作模式与传统“师徒传承”综合的优化[9]。

2.2.2 为合作方制定企业发展策略

首先,图书情报专硕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以模仿企业成立部门的形式成立工作室内小组,人人分得相应任务、形成人人相扣形式,在导师以及合作方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市场方面有关的调研、做好后期的数据整理、归纳与分析,以此从市场的角度来客观的分析合作企业发展的方向。其次,在合作方全方位支持工作室的工作开展中,尽可能地基于企业的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企业运营管理等针对性提供相应后台的有效数据,工作室将其提供的资料、数据等进行筛选,研究分析所获数据,得到目前该企业的现状,综合做好该企业发展预测。最后,工作室结合以上两方面的数据,从主观与客观上制定企业今后发展乃至转型的策略[10]。

3 图书情报专硕“工作室+”社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操示例及考核方式

3.1 实操示例

图书情报专硕“工作室+”社会合作模式虽是联合合作双方的优势,共同培养人才。但在模式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使人才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往往需要图书情报专硕培养单位一方有更强的主动性,主动学习并储备专业知识以及合作单位所需求的知识,更主动与合作单位的实践联系起来,根据合作单位的特点参与、策划、推广相关工作,在实践中获得合作单位的指导,也验证和提升所学的理论知识。以下结合两种主要合作模式举例说明。

3.1.1 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为示例

就“工作室+文化服务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其操作方式可结合文化机构特色,以塑造文化形象、宣传文化氛围、提升社会效益为主。例如开发“古籍复仿品”,工作室可成立专门创意工作室,相当于小型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11],不管是唐宋诗词还是民国书籍、名家手稿、名家图画等丰富的资源,工作室人员通过具体的工作安排进行不同时期不同作品复仿制作,以此形式形成自己当代的“精神作品”;也可设计体现馆藏特色实体纪念物等代表机构文化或形象的产品,以此来彰显自我文化和特色。

首先,利用机构内的特色资源设计出体现特色文化元素的衣服、公交卡、水杯、书签、明信片、信封等生活用品;利用节日气氛的烘托设计出相应的文化产品,例如春节期间制作对联、福字、门神、剪纸、红包等且,对联是一种书法体现、红包上上著名画家的复制品是一种文化韵味、福字取自众多书法家字体是一种字体美的彰显,以上作品在年味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有文化韵味,更能烘托出该机构的时尚、创新、“接地气”的美[12]。

其次,通过大数据、新媒体的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可利用古籍中一些形象设计系列产品,如甲骨文系列、十竹斋系列以及人物形象系列等,以此为主题制作布袋、钥匙扣、指甲剪等生活使用产品;此时图书情报工作室又可以专门成立“情报检索分析”类工作室,以戏曲人物为基础,通过筛选、凝练、抽象变形,把古代状元、地主、员外人物形象,哪吒、猪八戒、太上老君、月老、七仙女创设成卡通人物——保留其传统的妆容、服饰元素,变形为可爱调皮的Q 版人物;甚至可以把以上人物在保留主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更加抽象化,设计成夸张搞笑的“表情包”形式,推广到自媒体、APP 等众多网络平台上。以古籍中的名画为设计理念,“复制”于城市中心的街道两旁文化墙上、广场中甚至道路两旁的广告栏上,还可以将这些图案元素设计在便签纸、帽子等生活用具上从而形成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贴切感。

最后,采取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化产品。工作室作为“中介”形式,与文化创意企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以及中小学等单位,共同参与建立互帮互助、携手共赢的合作机制。如与旅游文化企业开发“研学游”项目,在游客的旅游途中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加深其旅游过程中的乐趣与话题,不单单是“无聊”地看风景,最终可形成一种蕴含厚重古韵文化基础的风景,这样的风景更能吸引众多游客。

3.1.2 为合作方制定竞争情报策略示例

就“工作室+企业”合作模式而言,图书情报专硕若承担起为合作方制定竞争战略任务,一方面应做好合作公司的自我评估,该评估是基于企业多年发展内部数据的分析,全面且细致地研究自身的现状,主要包括自身各个方面的优势以及劣势,并综合分析公司今后发展形势;另一方面工作室自行做好分工,根据合作公司的类型不同采取相应的调研方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综合利用天眼查、国家企业信息公司以及媒体相关平台、专利网、产业报告、展览会等进行相关竞争企业信息的收集整理,经过综合分析,辅助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具体操作如下:工作室根据合作企业合作项目的大小,具体分成若干个小组依次为A、B、C……。

总体而言,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首先,做好合作方企业的内部调查与深度的熟悉,掌握企业的发展现状[13];其次,通过基本调查手段寻找与本企业有共同或相近的目标市场且有一定利益冲突确定竞争对手;再次进行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的获取:A组在导师以及合作方的带领下进行查阅竞争对手财经报导、对手财务报告的分析以及分析对手广告战略执行情况;B组在企业合作人员带领下获取股票经纪人或投资银行报告,联机检索查看第三方数据库并以公开身份参加其交易会展览会;C组人员分析其招聘广告,从招聘信息中获取该企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从而确定其哪方面发展不足或准备壮大发展等等;D组人员与本公司对手的供应商面谈、询问对手的前雇员等;E组人员收集对手的垃圾和废弃物等。以上展开手段全部是基于合法的情境下进行,不存在电子窃听、威胁利诱等不正当手段;之后在领域专家带领下进行所有数据的筛选、整合、加工与分析;最后,共同努力制定出合作企业的发展战略等。

3.2 考核方式

图书情报专硕培养目的即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实践性人才,在专业对口的合作机构中的学习是多元的,不能单纯用书写论文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在与文化服务机构合作的模式中,最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发散、创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因此考核形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做的信息加工产品、相关产品整理、相关产品的开发等所参与的众多活动、项目中的表现为主。与企业的合作中,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图书情报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究、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

3.2.1 依据图书情报工作室中或实训基地实践表现考核

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以及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操作,以此根据实践期间的总体表现来进行考核,例如可包含文化资源整合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尊敬师长团结协作、出勤情况、纪律表现、实践成效、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等众多方面结合形成一个统一有机权重考核,每个学校、工作室根据自身的情况修订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考核制度。工作室根据以上考核项,每个项目可形成一个积分的模式,每个学生累计积分得出总的“个人量化积分”。最终答辩组专家可以根据学生总积分作为参考依据进行判定。

3.2.2 根据实际创作的产品价值或完成的质量效益考核

在创作开发文化服务机构的文化创意产品时,例如工作室与文化服务机构合作创作的文化产品,如果工作室中个人或者小组集体创新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化产品,当该产品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且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可视为考核合格。成效评估可通过问卷调查、专业评阅的研究方法,针对使用过或对该产品有一定了解的用户群体进行深入且大量的调研而得出。其工具可借助线上渠道如“问卷星”、“问卷网”等平台,也可采用自媒体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的转发、推送,也可以通过参加相关比赛、专家匿名评审等形式,让学生们提交出其作品得到专业或市场考验的反馈。人才培养单位再根据作品反馈结果权衡毕业项目是否已达到相关标准,最终做出人才培养质量的判定。

与企业合作完成的项目、课题任务等,应该把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两结合,学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展示该阶段学习的技能、收获以及成果;也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该阶段小组学习的知识技能、接受的任务、完成的效果以及所获得的教训,小组成果展示时应标明每个人具体的分工、进展和完成情况。侧重所提供的方案与合作企业的匹配度,可通过企业调研,收集方案实施部门的意见和反馈,判定其成果成效情况。

3.2.3 其他考核形式

工作室成员最终成果展示即评比也可设定较为灵活的形式,按照以上介绍的标准为主,除学生成果外,还可以做一些非论文形式但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如果得到导师们的认可也可记入学生总成绩——例如工作室中给予每个小组“某市海丝文献整理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时,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地级市的相关文献整理,只要该组学生能系统地分类与归纳出相应的目录即可——该目录即为相应的海丝文献在对应的书籍甚至定位于在哪些相应的图书馆中保存等形式,因为对于研究者来讲能制定出相应的目录也是极其有价值,诸如此类的研究成果考评专家均可视为合格。

总的来讲,图书情报专硕是研究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服务的,主要为各类图书馆、档案馆、科研单位、情报机构等文化服务部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本理论,掌握文献资料与情报信息的收集、分类、编目、流通、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情报服务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随着专业领域的拓展以及应用型技术的应用,合作的业务和就业的范围也会日益拓宽,因此,图书情报专硕在开展“工作室+”社会合作过程中,可认定学生只要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有所收获,都可以将其升华并提升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其考核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成果展示,若取得一定的作用效果也可以纳入考核的类目中。当然,此过程中导师要提前给出专业指导以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这些考核形式仅供参考,每个高校、工作室还需根据自身的发展做出符合自身的考核形式[14]。

4 结语

随着图书情报专硕人才培养改革的持续深入,“工作室+”社会合作对象将越来越广,专硕学生跨学科背景的优势也将发挥得越明显,对图书情报专硕的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考核等培养方案的制定也将提出挑战,但它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将在图书情报专硕培养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当然,在“工作室+”培养机制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要精不要多”,避免空壳化;要注重从制度、管理、教学、产出等多方面进行完善,避免形式化。

猜你喜欢
情报图书文化
情报
情报
情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谁远谁近?
班里有个图书角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