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与思考

2021-01-07 20:09林静张莹胡远周国俊李菊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5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武汉市课题

林静,张莹,胡远,周国俊,李菊芬

(武汉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湖北 武汉 430014)

0 引言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任务和职责就是以该领域疾病防治和医学临床中的共性问题作出深入探讨,以期提出前瞻性战略规划以及发展重点。优选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二级、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搭建协同网络。对网络成员单位的绩效考核和分配进行管理,帮助其培育技术骨干,选拔优秀的临床研究人才。就某一专项展开多中心、大规模的循证医学研究与评价。开展疾病预防、诊疗新技术、新手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研究性评价[1]。

1 武汉地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状

1.1 总体概况。截止到2017年6月,武汉地区共有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3家,是我市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事先的整体部署,临床研究中心担负公关方向的把握,公共平台的建立、专业人才的培育、管理制度的优化、协作网络的搭建,并组织临床研究的实施,推动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等等。

1.2 科研活动

1.2.1 临床研究情况: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成立初期开展临床研究163项,截止到2017年6月(调研时点)共开展临床研究335项。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研究数量成倍增长,推动了武汉地区临床研究创新发展。

1.2.2 科研经费投入: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成立初期获得科研经费投入6566.9万元,第一年获得科研经费投入9494.35万元,第二年获得科研经费投入7697万元。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研经费投入增长较快,基本满足了临床研究需求,但在第二年有所下滑。

1.2.3 承担课题情况: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成立初期承担各类课题267项,截止到2017年6月(调研时点)共承担各类课题75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13项,获得资助经费26352.73万元;省部级课题242项,获得资助经费5388.4万元,武汉市课题157项,获得资助经费1433.8万元。总之,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承担课题成倍增长,其中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占比73%,争取上级经费超过3亿元,较好地发挥了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作用。

1.2.4 举办技术交流和培训: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成立初期举办各类技术交流158次、举办各类培训142次,截止到2017年6月(调研时点)共举办技术交流532次、举办培训683次,总之,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举办技术交流和培训次数成倍增加,逐渐扩大了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影响力。

1.2.5 科研成果:截止2017年6月,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获得各级各种奖励共计90项,共获得各项科研成果7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共计1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55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7项);武汉市奖励2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在各项科研成果中,国际先进级别25项,国内领先级别54项。

1.2.6 武汉市临床医学中心发表论文平均数为106.4篇,中华级论文数平均数为25.6篇,SCI收录平均数为43.8篇,表明各临床医学中心科研实力较强。但各中心发表论文数分布极不均匀,特别是SCI收录和中华论文绝大多数都是上述“第一集团”医院所发表,大部分临床中心科研实力的差距仍然较大,加强学科建设,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仍然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2.7 知识产权情况:截止2017年6月,武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出版专著总数246篇(部),申请发明专利为211项,发明专利授权总数为178项。三年来武汉市临床医学中心出版专著平均数为7.5篇(部),发明专利申请平均数为6.4项,授权平均数为5.4项,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专利申请质量高,优秀发明专利数量逐年增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

2 武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建议

2.1 发展思路。总结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运行的状况和浮现出的问题。按照“协同发展、规范管理、科学谋划”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我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健康、平稳发展。

(1)规划统筹安排。临床医学中心的规划本着“适度规模、适度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从医院发展看,各医院要有重点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综合医院的专业很多,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选择哪一个医学专业作为重点发展要进行充分论证,在结合医院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市场因素、支撑条件、专科技术等方面。就每个中心来说,应当有适合本学科发展的年度计划和发展规划,评估本中心的人才结构、技术水平,学科特色。抓住一到两项特色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同时要兼顾边缘和交叉学科的建设,把常见病、多发病同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并重。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

(2)管理合理科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要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和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做到挖潜、降耗,增效,将医疗质量和学科优势转化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既要严格把好临床医学中心准入关,又要在评审通过后至下一轮评审中,加强动态管理,督促临床医学中心落实计划。建立健全临床医学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中心申报、评审、管理各环节,评估标准要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要与时俱进,紧跟医学科技发展步伐,使之符合当今医学发展[2]。

(3)发展协调兼顾。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中心软硬件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及管理等软件建设。注重培养具有推动新兴和前沿学科发展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其学术技术水平和创新精神[3]。在大力启用、培养现有中青年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保证专用资金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设备购置强调高精尖、适用和相配套,确保学科在基本建设、技术发展和医疗服务上的需求不断改善[4]。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和主导技术,着眼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注重新兴、交叉、边缘学科领域,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确实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持续的、高层次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

2.2 政策建议

(1)提高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创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探寻适合本学科发展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交流创新性经验,促进区域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通过建立武汉市同类临床医学专科协作中心网,实现技术协作和辐射,适时互联、互通,共同提高本学科的科学技术水平,以满足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加快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升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要勇于开展技术创新,改进服务流程,追踪国际先进的医学技术,同时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横向协作,促进本地区的医疗技术进步。

(2)强化医师队伍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学科发展的第一要务,其价值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实力角逐中愈发凸显。因此,要有要有务实的人才激励机制。现阶段医师队伍收入差距不大,绩效分配对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和优秀人才的倾斜政策尚未真正实施,具体表现为隐性福利通常多于奖励性福利,因此要保证激励机制的长期有效,就必须统筹兼顾技术、知识和管理要素在绩效分配中的比重,做到有“有劳必有得,忧劳必优得”,真正体现知识经济的价值,并使之在劳动中收获经验。

(3)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该代表本学科在本地区最高技术水准,也是它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手段[5]。调查结果初步揭示临床研究中心科研经费匮乏、科研课题层级不高,甚至未能承担省部级以上的课题。更不用说获高层级的科研成果奖。走出困境的办法有三点:一是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扶持有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鼓励其实现成果转化。二是加强与其他中心的交流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三是要突出特色,深耕细作,厚积薄发[6]。

(4)履行人才培养职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当成为本学科在国内外高层级人才培育地的基地[7]。这就要求在开设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之初,要有先进而且完备的建设计划,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定位和近远期发展规划等。同时,要加强动态管理,做到成熟一个中心,培植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人才梯队。

3 结论

为了更好地做到适时动态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上报系统。对每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师队伍的个人信息、成长历程、学术成就,晋级、晋升的年限,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约谈,共同促进其成长。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武汉市课题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