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第五中学
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家长和学校都对学生寄予了厚望,都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努力成为有用之人。这样一来,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们都处于特殊的年纪,他们有消极情绪的时候不愿跟别人提起,只能闷在心里。时间一久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身体出现疾病,因此,如何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显得极其重要。近年来,我国对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各个教育工作者加强开展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能够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体育锻炼调节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从而帮助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够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烦恼,从而帮助缓解学生内心的各方面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比较繁重,因此大多数学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例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焦虑、烦闷、紧张和压抑的等。如果学生的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改善,时间一长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轻则影响学习生活,重则有可能会引发身体的一些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对学生不良情绪的缓解和调节。通过开展体育锻炼,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自己的不佳情绪,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让自己能够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心态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和繁重的学习任务。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体魄。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开发自己的智力,还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当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促进自己大脑的开发和使用,帮助增强自身的神经系统功能。如果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那么学生在完成其他的学习任务时就不会感到那么吃力,这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抽离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效果。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学生和其他人正常的交往非常重要。很多研究都表明,通过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对于学生来说,它不仅是一项身体的活动,还是一项社会交往活动。因为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认识更多的新朋友,从而帮助增强适应社会和适应他人的能力。在跟新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还能够帮助学生释放自己身心的压力,促进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必须应该具备坚强的意志,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才能勇于克服遇到的一切困难。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在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一些困难,他们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自己的意志也得到了提升。比如说,学生在进行短跑跨栏时,就必须跨越面前一切的障碍物来完成这项活动。学生在跨栏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可以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从而为自己之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克服面临的困难做好准备。
现在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非常大,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学生们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些比较消极和悲观的想法,从而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有效开展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消除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绷紧的身心得到放松。通过适当体育锻炼,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避免学生因为长期的压抑情绪而患上抑郁症或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运动能力、增加心肺的耐力,还能够提高人类身体的各个器官的机能。运动可以改善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强健大脑,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改善心理的健康状况。人类身体活动引起的增加血液供应和尚不明确的胆碱能效应可能与人类脑区相关活动水平的提升有关。通过体育锻炼人类的身体可以产生一些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可以用来减轻机体抑郁焦虑的精神状态,可以调节机体的紧张情绪,让机体的精神状态得到放松,从而促进机体的心理健康。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觉得加强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机体的认知评价产生的效应。
体育锻炼有很多不同的运动特征,其中包括体育锻炼的类型、频率及时间、强度、场地等,而具有不同特征的体育锻炼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体育锻炼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休闲性运动和竞技性运动、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研究表明,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的项目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像篮球和健美操这些集体性的运动项目更加能够消除学生敌对和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参加集体性运动项目的学生要比参加单人运动项目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通过比较混合式的运动项目和单一式的运动项目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发现多种体育运动组合的混合运动方式能够更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竞技类的运动项目,比如游泳、羽毛球、篮球等运动项目,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强迫和偏执的心理,因此,存在这种心理状况的学生可以避开竞技类的体育运动项目。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所以应该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太极拳、散步等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这类运动方式比较适合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能够在改善心理素质的同时逐渐提高身体素质。而对于体力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选择游泳、羽毛球、篮球等比较消耗体力的运动项目。还有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更适合选择游戏、跑步和花样跳绳等趣味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研究表明,集体型和有氧型的运动项目更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体育锻炼的时间既包含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也包含参加体育锻炼的年限。有研究表明,在健美操体育锻炼的项目中,锻炼持续的时间能够影响学生执行能力的发展,持续时间为12 周的学生相比于持续时间为6 周的学生,她们的执行能力更好。还有对于小学生的足球体育锻炼研究发现,每周开展两次,每次开展三十五分钟的足球运动,能够更加促进小学生的执行能力的发展,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控制能力和抑制能力。学生如果想要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能够有坚持下去的决心,保持合适的运动频率,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参加体育锻炼的年限最好是五年以上,每周参加五次左右,每次锻炼的时间最好保持在三十分钟以上,这样才能得到更佳的心理效应。
心理健康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展的体育锻炼的强度,选择中等运动强度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选择高等或低等运动强度的学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最好把运动的最大心率控制在60%~69%之间,比如短时间的篮球运动能够更好地改善学生的执行能力。轻松的锻炼感受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开展有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把运动的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30~150 次,能够帮助改善体质较弱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体质比较消瘦的学生有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而低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肥胖型的学生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开展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最适合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然而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或年龄比较小的学生,可以开展较低强度的体育锻炼来改善心理健康的状况,中等强度的体育训练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
体育锻炼的场地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效果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选择在收费体育馆或公共体育馆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健康要高于选择其他场地的学生。相比于普通体育锻炼的场地,专业性更强的体育锻炼场地能够更好的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场地的选择非常重要,专业性较强的场地能够让学生更加认真积极的对待每次的体育锻炼,因此最终得到的效果也更加的优于普通场地。
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学生消极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避免和缓解学生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通过开展体育锻炼,学生能够结识更多新的朋友,改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生活学习积极的态度。体育锻炼存在不同的特征,其中包含体育锻炼的类型、体育锻炼的频率及时间、体育锻炼的强度和体育锻炼的场地等,学生参与具有不同特征的体育锻炼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经过本文的分析探讨发现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体育锻炼,每周开展五次左右,每次坚持的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并且运动场地选择专业性较高的场地,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