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石阳小学 魏 莉
所谓的微课,便是体量较小的微型课程,通常时间在10 分钟以内,以视频形式为主要的信息载体,针对学科既定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信息点进行集中说明和阐释,内容少而精,是集中反映教师授课能力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
一是时间短。通常微课的教学时间在5~8 分钟,较短的时间符合小学生对注意力的控制规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掌握核心知识内容,在学习效率方面体现出较高的先进性。二是主题小。微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信息的重点和主要脉络展现给学生,这样更容易凸显教学目标,且应用难度不高,教师可通过个人能力完成知识内容的选题、结构设置和制作等多项内容。三是内容精练,技巧精细。微课内容的主题较为明显,信息多集中于某个重要或者难度较高的知识点上,实施课程设计时,教师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准确的划分和引导,通过精细的结构设计完成启发和任务驱动,从而提升教学实施过程的精彩程度,高效完成知识的传递。四是效果明显。微课形式虽然体量小,但交互性较强,学生可借助该种形式完成课堂及课外学习,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灵活满足学习需求。
预习环节是学生自主完成且能够体现出学习技巧的环节。但是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及学习的自主性偏低,无法主动形成更大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对此微课便表现出更大的优越性。第一,每个微课只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主题内容,如在进行“Hello!”部分教学时,教师可制作相应内容的微课,微课内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主体性,这样学生能够快速把握学习内容的核心,从而反复掌握和练习知识,达到熟练应用的效果。第二,微课的信息呈现方式主要为视频,因此与传统信息传递方式相比,灵活性和趣味性更强,学生能产生更大的参与兴趣。如果简单教授学生用“Hello”打招呼,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而制作视频,在其中呈现各具特色的人物用不同的语气、神态用英语打招呼的方式,便可顺利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对话中格外关注hello 这个单词,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并提升学生的主动总结和研究意识。第三,小学生对注意力的控制通常在10分钟以内,因此教师将微课时间设置在5~8 分钟,这样充分顺应了小学生的生理特征,不会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反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完成预习活动。
在小学阶段英语学科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语法知识,这也作为后续学科学习的基础。对此,教师需从细节入手扎实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信息传输方式完成教学内容的传递,教师反复通过语言进行讲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进行记忆。但小学生对专注力的控制时间不足,这便给教师加大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以至于教学质量无法实现明显提升。对此教师需对小学英语知识点进行更为全面的掌握,将所有知识信息分类,并按照不同类别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将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知识组成一个系统集中呈现给学生,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并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如开展“There be”句式的讲解时,教师便可制作三个主题的微课内容:一是侧重突出句型中be 动词的运用特点。教师可在微课中向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例句,让学生观察总结例句中动词的运用规律和特点,最终形成be 动词的用法总结。此后教师便可辅助学生形成标准的动词应用口诀,让学生认识到There 后面的be 是“有”的意思,而主语后面的be 是动词。单数主语动词是is,复数是are,状语在句子后等。这样学生便能够清晰掌握语法知识,正确认识并使用be 动词。二是针对句型中划线的部分提问。教师需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句子结构,让学生认识到划线部分在句子中的意义,此后再针对具体部分提问,最终总结提问的规律和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三是将There be 句型与Have 句进行对照学习。教师可分别列举两种不同句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的不同:前者表示客观存在,后者表示所属关系。在结构方面也存在差异:There be+sb./sth.+时间/地点,sb./sth.+have/has+…,学生可明确掌握两个句式的区别,并通过强化练习加深理解和记忆。上述三种微课形式难度逐层递进,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核心知识内容,并对知识进行有序分类,目的性更明确,学习时学生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灵活实现学习目标。
每部分既定教学内容中均会存在理解方面的重点与难点,如果完成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便可以实现对课程内容较为准确的把握。此时微课形式便能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作用。教师可用微课形式集中讲解知识难点,尤其针对英语语法方面的知识,教师更可通过微课形式辅助学生系统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效果。
如进行“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A.Let’s learn”部分教学时,学生便会学到诸多与食品和饮料相关的单词,如“hamburger,tea”等,这些名词中有的是可数的,有的是不可数的,且在“I’d like...”句式中,应用不同性质的名词还需分别搭配a/an/some 等不同的量词,这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辨析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口头传递知识,学生往往无法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具体运用时便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而教师制作微课,将名词按照可数与不可数进行系统划分,分类整理,便可让学生首先对名词形成一定的系统性了解。此后再将量词进行分别归类,指出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关系。最后教师还可通过微课设置一定的游戏内容,让学生完成不同的量词与名词之间的对应联系。这种方式极大提升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让学生明确掌握了与可数名词搭配的量词为a或an,而不可数名词的量词便需使用some。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能够准确掌握较为复杂的知识,并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其应用规律,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可见,微课形式对于英语语法的教学辅助较大,学生可下载后反复学习、演练,从而真正把握学习难点。观看完视频后还可用自己的表述方式进行总结和记忆,教师也可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设计,以此才能不断提高微课教学能力。本文结合实践研究,从多方面对微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