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LRBA缺陷伴类炎性肠病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护理

2021-01-07 09:19吴思婷吴心怡
护理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移植术血小板家属

吴思婷,李 怡,吴心怡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是由于免疫系统遗传基因异常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导致机体对多种病原体易感性显著增高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类疾病[1]。对于绝大多数的PID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重建免疫功能是根治的主要手段[2]。LRBA(LPS-responsive beige-like anchor protein)缺陷的特征是B细胞活化和自噬缺陷以及对凋亡的易感性,被归类为与自身免疫表现和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常见可变免疫缺陷(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3]。LRBA基因普遍存在于人体内,在免疫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中高度表达。目前,LRBA缺陷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LRBA缺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感染、免疫失调以及肺部疾病等,其中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慢性腹泻最常见[4-6]。目前LRBA缺陷的主要根治手段是allo-HSCT,我院通过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LRBA缺陷伴类炎性肠病患儿,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2岁。入院前4个月,患儿因腹泻1个月,加重9 d就诊于消化科。患儿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为黄色水样便,腹泻病程大于2个月,诊断为慢性腹泻,予积极治疗后腹泻无明显好转。基因检测结果回报:LRBA缺陷,为复合杂合突变,与慢性腹泻有关,故诊断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华骨髓库存在9/10位点相合无关供者,于2020年8月2日入院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入院后完善移植前准备,药浴入仓,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白消安+环磷酰胺+噻替哌,于8月12日回输无关供者外周血干细胞50 mL。入科第3天完善相关评估后,开始预处理,移植期间因腹泻严重,合并肺炎、口腔及肛周炎,电解质紊乱并且存在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等,先后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卡泊芬净、替考拉宁、美罗培南、头孢孟多以及泊沙康唑抗感染后逐渐好转,并静脉补充钾、镁、钙以纠正电解质紊乱,磷酸肌酸保心及地高辛强心等配合治疗。移植术后第12天粒细胞系植入;移植术后第13天血小板植入;移植术后第15天患儿腹泻逐渐好转,食欲逐渐改善,饮食种类逐渐增加,米饼、米汤、米粉与奶粉联合喂养;移植术后第15天患儿停用阿昔洛韦;移植术后第28天,完善评估检查,结合原发病以及骨髓穿刺结果,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静脉输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进行10 d免疫调节治疗,后减至1 mg/kg,治疗5 d,口服醋酸泼尼松7.5 mg/d;移植术后第30天停禁食水及静脉营养,大便性状好转,解稀糊便;移植术后第44天患儿无特殊不适,血小板较前恢复,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腹泻护理CVID常合并消化系统表现,最常见的是类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表现,病人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7]。部分病人表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故临床表现多样。胃受累时可有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如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累及小肠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水样便,其次为腹痛、营养不良等;累及结直肠时临床表现酷似IBD,可有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表现。本例患儿腹泻1月余入院,入院后每天多次腹泻,量达50 mL以上,移植后第14天腹泻情况好转,添加米饼量从1片到5片,移植后第19天患儿排糊便,逐渐恢复喂奶并加量,移植后第30天患儿恢复正常便。向患儿家属讲解腹泻的有关护理知识,指导家属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腹泻期间记录患儿的排泄量,观察排泄物性状、颜色,及时上报医生,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遵医嘱及时进行扩容、补液以及纠酸等治疗,以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根据患儿的情况,及时为家属进行解释,消除其不安情绪,协助做好患儿的清洁护理。

2.2 皮肤护理 皮肤是PID受累的器官之一,PID相关的皮肤改变包括皮肤感染(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湿疹样皮炎、皮肤肉芽肿形成以及一些特殊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皮肤症状等[8],皮肤感染的性质也与免疫缺陷的类型有关。患儿移植后出现皮疹,病室保持整洁,定时通风并进行空气消毒;注意皮肤护理,用温水清洗,避免搔抓,观察皮疹的性质、数量、部位及伴随症状的变化和护理效果。移植后第2天发现患儿左上肢肿胀,暂停使用左上肢中长导管,并予半导体激光照射;移植后第4天发现患儿右侧面部水肿,考虑与病人清蛋白低及睡觉体位有关,遵医嘱予白蛋白输注纠正低蛋白血症,同时积极利尿,治疗期间观察患儿皮肤的变化,移植后第18天患儿肿胀明显好转。患儿由于经常腹泻出现肛周皮炎,嘱家长于患儿每次便后选择温和的清洗液清洗肛周,力度柔和,减少摩擦,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用软布轻轻拭干。

2.3 肺炎护理PID患儿以反复、难治性感染为共同特征,其中又以反复发生的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9]。对于HSCT受者来说,移植前的清髓性化疗可损伤黏膜,造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抑制抗体产生,不仅增加了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减弱了清除病毒的能力,导致疾病严重而持久;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治疗又延长了T细胞抑制的时间,导致病毒不断复制,并向下呼吸道发展。患儿移植前后出现咳嗽,给予雾化对症治疗;改善缺氧状况;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宜的环境温湿度,使患儿安静,取半卧位,遵医嘱吸氧、给药;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向家长讲解肺炎的治疗、护理要点,使家长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

2.4 预防出血 患儿移植前后出现血小板下降,分析原因:与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关,不排除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可能;病毒、细菌及其他特殊病原菌导致血小板减少;移植后排斥反应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不排除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患儿入科后凝血5项检查发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抗凝酶Ⅲ活性降低,遵医嘱输注血浆、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输注前后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告知输血风险,输血后复查凝血情况,继续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保持床铺整洁、清洁、干燥和无渣屑;患儿衣服宜宽大、柔软;剪平患儿指甲,嘱家长不要让患儿玩尖锐的玩具;减少用力排便造成肛门出血,保证大便通畅、不干燥;医护人员进行有创操作时,动作轻柔,注射、穿刺后局部按压至少20 min;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征象。患儿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3 d,血小板较前恢复。

2.5 发热护理 预处理期间患儿出现发热、腹泻,考虑与化疗药物有关;移植后3 d发热,处于粒细胞减少期,患儿腹泻次数较前增多,完善便常规、便培养、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寻找感染灶和病原体检查,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嘱患儿卧床休息,室内保持良好通风,衣被不可过厚,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监测体温,加强口腔护理;根据患儿体温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式,一般首选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移植后33 d患儿体温趋于正常。

2.6 心理护理allo-HSCT是LRBA缺陷的有效治疗手段,对患儿病情的不了解、陌生的治疗环境以及高额的住院费用会加重患儿家属的焦虑。医护人员应富有同理心,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让家属知晓病情,了解治疗进展,熟悉科室环境。治疗操作时说话温和,增加肢体语言交流,增进患儿与医护人员的感情。

3 出院指导

3.1 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 出院后患儿仍需继续口服抗排异药物:骁悉、环孢素、布地奈德以及泼尼松片。向家属交代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服用骁悉期间尽量减少暴露于阳光和紫外线下;服用环孢素期间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以调整药物剂量;泼尼松片减药、停药必须经医师同意,切忌随意减药、停药。患儿免疫力低下需应用抗感染药物、移植术后为促进患儿的骨骼发育需服用钙片、出院后还需继续口服乳杆菌等,详细交代定时、定量服药的重要性。

3.2 预防感染 患儿HSCT后免疫系统和全身造血系统重建,免疫功能处于修复期,加之患儿年龄小,免疫功能低下,预防感染尤为重要。嘱家属尽量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合等人多的地方,避免感染;做到清洁饮食,一日多餐,摄取高蛋白质食物,不要给患儿吃刺激性食物,切忌暴饮暴食;家中要勤开窗,勤通风;做好口腔护理、肛周护理以及皮肤护理,避免磕碰。

3.3 定期回院随访HSCT后患儿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恢复是个长期过程,且可能发生排异反应、胃肠道反应、皮肤色素沉着、关节发育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出院后用药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抗排异药物服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故应向家属说明来院复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注意监测血常规、生化、环孢素浓度、并进行全血EB病毒定量检测、巨细胞病毒定量检测等指标。

猜你喜欢
移植术血小板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