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港娜,周 英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510182
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颖、适用的物品的能力[1]。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2011年护理学科被确定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护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护理学科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护理教育的重点。本研究对护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1.1 护生创新能力测评 创新能力的测评工具很多[2-3],具有代表性的测评工具有托兰斯创新能力思维测验(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TTCT)[4]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Williams Creativity Scale,WCS)[4-5],但其目标人群缺乏针对性。由于缺乏统一的调查工具,现有的研究难以进行横向比较,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制适用于护生的测评工具。目前,我国学者多采用自制问卷测量护生的创新能力,缺乏对问卷信效度的评价,导致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有待考究。杜少英等[6]采用个人创新行为量表对130名大学3年级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生个人创新能力得分为(52.15 ±7.81 )分,处于中等水平。李晶晶等[7]采用创新能力评估量表(Innovation Creativity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ICEA)对154名大学1~3年级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创新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培养想法得分较高,打破固定思维得分较低。李乐乐等[8]采用自制问卷对341名大学四年级护生进行调查,发现仅有13.1 %的护生对自身创新能力满意。王爱红等[9]采用创新能力水平自我测试问卷对248名1年级~4年级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创新能力得分为(63.04 ±10.9 )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结果提示,护理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1.2 护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即创新实践能力,包括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数据资料处理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是护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10]。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11]是研究者常用的测评工具,多项研究显示,护生科研能力水平整体偏低[12-15]。目前,面向护生的科研培训存在重灌输、轻实践、未结合临床实际、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部分课程(如医学统计学)不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与护理的关联性不高。不同院校、不同年级的护生,科研能力得分不同,对科研的需求也不同。董娟等[16]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实习护生的科研能力及培训需求,结果显示,实习护生对资料分析的培训需求较高。朱玉芳等[17]采用自制问卷对172名2~3年级护生护理科研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年级护生对选题、课题申报和资料分析的培训需求较高,低年级护生更需要科研基础知识培训;参与他人科研活动是护生参与科研的理想形式。提示护理院校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丰富科研教学内容,以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
1.3 护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有研究表明,实习护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是问题解决能力[18]。问题解决能力是指护生对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待解决的目标,选择并执行解决策略等方面的能力[19]。问题解决能力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Social Problem-Solving Inventory,C-SPSI)[20]是常用测评工具,黄海霞等采用C-SPSI分别对实习护生、大学2年级护生和1年级~4年级护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护生问题解决能力不强[21-23]。护生在遇到问题时,通常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但是在解决问题时,表现为冲动、粗心和缺乏策略,难以系统地解决问题,尤其是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得比较消极和被动。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培养护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2.1 社会人口学因素 ①性别:有研究发现,男生的科研能力高于女生,尤其是问题发现能力[14],这可能与思维方式不同有关[24]。也有调查显示,性别与科研能力得分无关[15]。还有研究显示,性别与创新能力之间无相关性[7]。因此,性别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②年级:有研究表明,随着年级增长,护生的创新能力有增高趋势,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9],这与李晶晶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与部分护理院校建立了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早期培养,激发了低年级护生的创新热情有关。但有研究显示,年级与护生科研能力呈正相关[25],这可能是高年级护生知识和实践经历更丰富,更容易发现并解决问题。③高考第一志愿:高考第一志愿为护理学专业的护生,其创新能力优于非第一志愿者,可能与其专业认同感更高有关。
2.2 护生自身因素 ①人格特征:Patterson等[26]调查显示,人格特征与创新能力具有相关性。相对于谨慎负责、循规蹈矩的学生,富有想象力和求知欲的学生创新能力更强。因此,护理教师应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护生的个性化发展。②积极情绪:Chan[27]的定性研究结果显示,积极情绪是创新能力的要素之一,可能因为积极情绪能够增强护生的创新意愿,促进创新实践,但是该结论缺乏量性数据支撑,有待进一步检验。③学习主动性:有研究发现,护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积极主动性密切相关[9],这可能是因为学习积极主动性强的护生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参与创新活动。④对护理专业的态度:调查显示,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态度与其科研水平呈正相关[15]。计划行为理论表明,态度是行为意向的主要决定因素,行为意向对行为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28]。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要做好专业认知教育,通过树立专业典范,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⑤英语水平:Zhao等[29]调查显示,双语学习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能因为护生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了新想法,并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有学者发现,外文文献阅读障碍是护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14]。⑥提示护理院校可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护生的英语水平。信息获取行为:信息获取行为是指出于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信息查询、利用、评价等行为。Zhong等[30]发现,信息获取行为与护生创新行为呈正相关。提示护理院校应注重培养护生的信息素养。
2.3 外界客观因素 ①教学方法:系统评价发现,多样性学习、自主学习、在自信中学习和小组学习是培养护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31]。Zhou等[32]对我国262名护理教师的调查显示,护理教师主要通过讲课来教授理论课,通过示范来教授技能课。因此,教师应以护生为中心,改变教学策略。②评价体系: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3],但是目前关于护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③支持体系:由于师资力量、教学场所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改革和推广进程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4]。有研究显示,校内创新基金增加有利于产生更多的学术成果和学术交流机会,促进医学教育的创新。提示学校要重视护理教育,加大对护理教育的投入。④实践平台:科研是培养护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有研究表明,参加科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7,15],提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为护生创造更多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
3.1 建立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早期培养,建立系统的培养体系。刘文非等[13]研究表明,将科研能力培养列入实习计划,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科研能力,但培养效果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实习护生的基础薄弱,参与临床科研的时间有限。渐进式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川北医学院实施“早期-团队-导师制”为低年级护生提供早期接触临床和科研的机会,有效提升了护生的科研能力[35]。海南医学院在导师制的支撑下采用护生创新能力的阶梯式培养模式,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成果[36]。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了“三阶段科研培养体系”,通过开设“解决问题,促进健康”项目(PSBH),提供对外交流平台,优化科研课程,开展科研训练,形成多阶段、多层次、多途径的培养模式,高质量创新成果数量逐年增加[37]。
3.2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2.1 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融合了体验教育、创新教育、项目学习、DIY(do it yourself)等教学理念的学习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创造与学习一体化[38]。目前,国内外已有百余所学校开展了创客教育,但多应用于理工类专业,医药卫生专业的应用较少,护理专业应用更少。有学者对护理教师进行深入访谈,结果表明,护理专业教师对创客教育有一定的了解,认为面向护生开展创客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应以项目为中心开展创客教育[34]。黄迪等[39]构建了护理学创客教育2.0 双螺旋教育模型,并运用于“3D打印+护理”课程中。该模型以完成项目为任务驱动,通过五步教学方法,将护理专业教育同创客教育联系,提升了护生的创新能力。
3.2.2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起源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医学院,它以小组形式,通过问题分析、自学、讨论、总结的程序组织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40]。PBL强调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通过临床实际问题引发护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引导护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PBL已经受到各大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视,被应用于各个学科,已成为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孔令敏等[41]将PBL应用于细胞生物学教学,提高了护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不仅在基础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也有很好的效果。李宏等[42]在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运用PBL,提高了护生的病历分析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等,教学效果显著。廖威等[43]在感染科临床实习教学中运用PBL,提高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在急诊实习教学中运用PBL有利于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理教学质量[44-45]。以上研究多将教学评价作为检测创新能力的指标,而未采用量表等客观评价工具,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3.2.3 基于挑战的学习(Challenge Based Learning,CBL) 苹果公司教育团队于2008年提出了CBL,指在同学和老师的协作下,学生加深对学科的了解,识别和解决当前最具挑战性的现实问题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进行反思,并与他人分享其成果[46]。CBL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适当的争议,鼓励学生调动身边资源,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CBL与PBL的不同点在于,CBL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与教相结合的方法,它将科学技术、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同伴学习、现实问题解决和反思性学习融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目前,CBL已有较多的实践,但很少有研究监测其在护理教育中的效果。2015年Yang等[47]将CBL应用于广州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生教学中,结果显示,CBL有利于新的想法的产生,提高了护生的创新能力。
3.3 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实践平台 现阶段,护生知识运用能力较为欠缺,难以创造性地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因此,需要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实践平台。张洁等[48]通过设立护生创新计划项目专项基金,实施创新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双导师制,开展临床专项调研、创新计划项目等活动,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为护生提供了全方位、多途径的创新实践平台,结果表明,院校联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只是该研究的结局指标之一。邵鸯凤等[49]通过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和专业社团,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实施导师制等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丰富了护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了丰富的科研创新成果。石镁虹等[50]通过开展以改良创新护理器械为主旨的品管圈活动,提高实习护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护理创新教育开辟了新途径。品管圈课题项目小,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但是参与面不广,只能覆盖部分实习护生。
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其综合能力,推动护理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护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到重视,达到中等水平。但国内关于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还不成熟,样本量较小,且采用的测评工具信效度不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有关护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逐步深入,但是创新能力与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不明确,多数研究未充分考虑课程内容、干预时间等因素对结局的影响,且鲜有研究报道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期效果。同时各项研究均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缺少不同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缺少单一教学和联合教学的效果比较。因此,有待进一步探索培养护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