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1-01-07 09:31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育学教育资源思政

杨 帆

(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与课程大课堂相比,思政小课堂所发挥的作用显然是有限的。教育学一方面与其他所有课程一样,承担着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有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优势,而基于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是提高其育人效果的基础与前提。

一、教育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需要所有课程来承担

习近平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但目前一个重要问题是,思想政治课及思政课教师在学校课程体系及教师队伍中占比并不高。如据 《亳州市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和思政课建设现状调研报告》(2019年12月)统计,亳州市共有中小学校2273所,中小学生1115275人,中小学教师67182人,师生比:1:17;思政课教师6415人,师生比:1:174(其中专职思政课教师1841人,师生比:1:606)。思政课教师数量明显不足。

在课程建设方面,虽然各学校基本能按要求开齐思政课,但受中高考评价机制影响,同其他应试课程相比,思政课的课程地位仍有待提高。个别高中文理分科后,理科班不再开设思政课,思政课的 “副科”地位仍未真正改变。尤其是乡村学校,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存在被其他课程占用的现象。

放眼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政课育人功能未充分实现,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力量薄弱的问题。单凭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无法完全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必须要挖掘其他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教育学课程有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学术界也有很多学者主张“大思政观”和“课程思政”,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应有之义,而非思政课的“特权”,凡是对教育对象实施的有关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等方面教育的课程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课程思政”倡导以所有课程为载体,借助各课程现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以隐性渗透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直接教育,而课程教学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联系更为紧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其独特优势[4]。相较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更重视与职业岗位有关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教育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教育知识类课程,更是一门教师职业入门课程。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很特殊,在职业教育阶段,他们的角色是学生,一旦踏入社会,他们多数会成为一名教师。习总书记说,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试问一个没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没有充分认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人才的未来教师,如何能培养出具备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和人生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教育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教育的起源、发展与任务,更要让学生思考教育的目的、认可党的教育方针、勇担未来的教育责任。在讲述教育功能的实现方式是“培养人”时,教育学教师必然要让学生想明白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基本问题;在讲述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时,要让学生理解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学校教学计划的必要性;在讲述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时,则要让学生懂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这就是教育学自身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这种特性不仅是教育学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优势:不同于思政课的显性灌输,在知识学习和理论思辨中自然而然地认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自然。

(三)基于课程的资源开发是提高教育学思政育人效果的基础

由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依赖于思政课来实现,与其他课程一样,教育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弱化现象,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和设计教学目标时,不太擅长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基于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可以为教师提供抓手和思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都是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现实中,对资源的整理、开发、利用和管理还远远不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学术专著仅有陈华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2007年版)、张其娟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开发与利用》(2013年版)、王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2017年版)、罗洪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年版,列专章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2005年版,列专章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等数本[5]。而且研究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自身的内涵、特征、分类与开发,没有将其与教学实践深度结合,对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不足。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仍要聚焦于各课程本身,不可为了思政而思政。因此只有基于教育学这一特定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教学任务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的内涵和特征

(一)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的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目前有 “因素说”“要素说”“存在说”“政治说”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各位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涵的论述侧重点不同,但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综合各类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体现统治者意志,能为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利用,有助于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性资源[6]。其内涵非常丰富,包含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公德、批判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等一切主旋律。

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体现党的教育方针,能够纳入教育学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各种构成要素的总和。

(二)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的特征

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既具备资源的普遍特征,如有用性、可利用性、有限性、可开发性等,也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般特征,如阶级性、社会性、教育性、实践性等,同时,也有其独立的特征,如阶级性与大众性相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教育性与渗透性相统一[7]。

1.阶级性与大众性相统一

马克思指出,在每个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不仅支配物质生产资料,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8]。阶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根本特征。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必须是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资源。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目标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必须具备大众性,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此外,由于教育学的教育对象是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职教生,大众性还体现在其开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易于被学生所认识、接受和认可。

2.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

不同时期,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也不同。如奴隶社会,教育是贵族的特权,奴隶主阶级利用宗教资源宣扬 “君权神授”思想;封建社会,教育主要依靠灌输与体罚,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宣扬“礼”和“仁”;当今社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既针对“人”,又依赖“人”,同时也为了“人”。因此,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一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经过历史的沉淀,中华民族有很多被人们共同认知和接受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中华传统美德、优良的民风民俗和经典文学读物等。这些薪火相传的精神资源,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不断延续的基础。因此,在教育学教学中既要把握当今时代的政治导向,又要吸收历史长河中的思想精华。

3.教育性与渗透性相统一

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是针对和符合教育学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在教育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了把教育学这门课变成思想政治课,而是希望强调教育的思想教育性,促进教育学课程育人目标的正确达成。

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必须具备渗透性,要深度溶解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教学为主线,思想政治教育为隐线,不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政治灌输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融入课程目标,在不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保证教育方向的政治正确性。

三、教育学课程思政资源的类别与利用

(一)组织资源

组织资源是指在教育学教学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各种正式的组织。具体包括学校党组织、学校行政组织、班委会、学生学习小组等。其利用方式主要为印证与冲突。

在讲授“学校管理体制”时,教师可结合本校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设立与功能发挥印证当前中国学校普遍实行的“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让学生从学校各类活动开展的实践中体会党管干部、党保方向的重要意义及民主集中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贯彻落实。

在讲授“班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时,教师应结合本班班委会的构成与分工,让学生体会班级组织与各级社会组织在建制上的一致性,通过集体活动发展学生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能力,让学生正确理解其既是集体中的一员,又是集体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讲授“中国的教学新理念”时,教师可通过学习小组课堂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演示 “有效教学”“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性教学”“生成性教学”及“生命化教学”,从中体会当今教育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人为本思想、理性批判思维及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尊重、包容、开放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当书本知识在现实中得以印证,学生对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观的认同感会显著提高。当现实与书本知识出现冲突,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一教育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冲突出现的原因,这一思辨过程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二)人才资源

人才资源是指在职教生教育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其思想政治水平产生积极影响的人。具体包括教育学授课教师、品学兼优的同学、教育思想家、教育领域的典范人物等,其利用方式有行为示范、讨论辩论、讲座报告等。

1.行为示范

教育学授课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采取的尊重、平等的对话态度,组织教育教学采用的体验与生成性教学方法、面对学生提问和质疑时的包容与欣赏,能够以范本的形式,潜移默化且深刻影响职教生的教育观、教师观、教学观及学生观。品学兼优的同学作为学生群体内部涌现出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你行,我为什么不行?”的心理,能够激励后进生积极向学优生迈进,努力在学习与品德上查漏补缺。

2.讨论辩论

教育思想家是教育学课程中最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其思想与事迹中饱含着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持、对教育真理的思辨与探究、对人全面发展的坚信与追求,教育学家的思想既是课程知识,又是思政资源,这一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教学更加契合。如通过对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及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进行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的道德行为中存在惩罚服从、相对功利、寻求认可、遵守法规、社会契约及普遍伦理等不同的取向,从而正确看待个人私德与社会公德的关系。通过辩论皮亚杰和布鲁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异同及各自的合理性,学生在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实践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即对于历史遗产和外国思想,既不盲目接受,也不盲目抵制,而是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批判性地接受[9]。

3.讲座报告

教育领域的典范人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证实者,他们既是时代精神的代表,又是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够作为一面旗帜,引导职教生的思想与行为。每个地区都有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如亳州有 “药都最美教师”“亳州市优秀教师”“亳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好老师讲好故事”报告团等。在讲授“教师的职业角色”时,可以邀请本地师德高尚、社会认可度高的名师到课堂上与学生近距离交流,谈个人成长心路历程,用“有血有肉”“有小有大”的个人抉择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引导学生学习名师身上谦虚好学、爱生如子、乐教善教的优秀品质。

如果没有条件经常请名师到课堂,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让学生演绎名师故事的形式达到教育效果。

(三)时间资源

时间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节日、纪念日及重大事件发生时。这些日子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功能,全世界的华人用相似的情感和行为共同庆祝或纪念同一个日子,有助于提高民族认同感。时间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参与与设计。

如在学习“班级学年常规管理任务与方法”时,可以发动学生结合各种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建军节、国庆节、植树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年度重大事件发生时等分组设计班级活动,并由设计者负责在本班组织开展节日活动。在参与与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设计班级活动,同时也加深了对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理解。

(四)理论资源

理论资源即能够提高教育学课程思政效果的各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具体包括教育指导性理论和课程知识性理论。其利用方式是读书指导及思辨讨论。

教育指导性理论是指能够促进教育学教师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的知识体系。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典著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等思想政治教育专著。通过阅读和内化,教师能够掌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改善教育实践。

课程知识性理论是指蕴含在教育学课程知识体系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如“教育的本质”处提到 “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的产生”处提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处多处引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与人的发展”处深入阐释马克思经典观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处大篇幅讲解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讲授这些知识时,教师应让学生经常思辨讨论,在思考中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教育学课程知识融合起来,并通过延伸阅读与在学知识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五)环境资源

环境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教育基地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如教室、学校等)。利用方式主要为参观与布置。

通过参观我国山岳、水域、植被、人文风光,能够陶冶情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参观伟人纪念馆、革命纪念馆、各类博物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及新时代伟大工程,能够促进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及党情、国情,以史鉴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勇气。通过自己动手将教室布置成益于学习与相处的育人环境,学生在学会班级教育环境规划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鉴别力,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打下基础。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别,但其开发与利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0]。一是方向性。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1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传递党的政治意图和道德规范,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其资源开发与利用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二是整体性。各类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把握各种资源的内在联系,优化资源的整体结构,在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三是效益性。与物质资源一样,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要开发与教育学课程教学最为匹配的、教育效果最明显的资源,所开发的资源不可对教育学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影响教学进度、破坏课程知识体系、增加教学枯燥感等,要在比较开发成本与利用效率及目标达成效果的基础上,优先开发和利用教育效果忧、开发成本低的资源。

猜你喜欢
教育学教育资源思政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