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泽县第二幼儿园 宋海娟
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科目,是消除幼儿心理障碍、促进其身心发展的关键。幼儿时期是儿童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里养成的习惯和形成的观念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提高对幼儿心理的疏导和教育,为幼儿建立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情趣,使幼儿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笔者结合幼儿教育经验,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而探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有些幼儿园对心理健康并不重视,认为只要幼儿在幼儿园里顺利地度过每一天就行了,幼儿心理的成长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所以没有开设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也没有关注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的幼儿园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把主要的教育精力都放到了对幼儿智商的培养上,只给心理健康教育留出一点儿时间,根本达不到教育效果,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每一个幼儿园的办园师资力量都是不同的,这决定了他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水平有高有低。在一些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的配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常常是一个幼儿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照顾幼儿生活,对幼儿的关心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就达不到理想效果。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也不够,很多幼儿教师不知道最新的幼儿理念,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也不知道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方式单一,完全照抄照搬其他幼儿园的经验,这样不符合本园幼儿的实际,会导致幼儿对心理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很多幼儿的心理问题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但幼儿教师没有与家长取得联系,因此导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同步。
由于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起步晚,很多幼儿教师实施的心理教育都停留在基础层面,幼儿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有的幼儿园平时没有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其他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整合力度不够,经常是幼儿出现了心理问题才会重视起来,但是对幼儿的伤害已经造成。这种缺乏预防机制的行为是不合理的,需要引起幼儿园的重视。如今,幼儿园之间也在进行生源的竞争,只要幼儿来到幼儿园,即使心理有疾病幼儿园也不会在意,普遍存在“重矫治、轻预防”的现象。因此,幼儿教师应构建幼儿的心理防御机制,有时候心理防御机制可以避免幼儿被不可承受的重大打击所击倒。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每一个幼儿园都应该肩负起责任,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中,向幼儿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快乐生活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幼儿的内心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家庭环境或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幼儿会出现自卑、恐惧、孤僻等性格,这是心理问题出现的早期症状。首先,幼儿园需要对幼儿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理论指导,消除教师错误的认识,减少幼儿的“幼儿园恐惧症”,让教师能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向幼儿进行心理教育,从而有效改善幼儿的身心状况,促进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其次,幼儿教师应该向幼儿介绍一些浅显易懂的心理健康知识,告诉幼儿如果不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就会变得没有朋友;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告诉教师,不要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幼儿都非常听从教师的话,他们会将自身出现的问题向幼儿教师汇报,有利于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引导。
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幼儿园不能麻痹大意,要认真对待,发挥作用。幼儿园要不断完善师资力量,健全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配备标准的多媒体设备,满足播放音视频和开展心理教育的需要;改善教学环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园要聘用优秀、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协助幼儿园和家长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幼儿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发挥心理顾问的作用,让其通过自身的热情、友善感染幼儿,让幼儿打开心扉,使幼儿园里笑声不断。幼儿园还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选派幼儿教师到外部参加培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使其在保教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保障幼儿教师拥有阳光的心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还可以邀请专家到幼儿园做心理健康的讲座,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内容,拓宽幼儿的视野,加强师幼互动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幼儿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会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产生模仿的心理,如果幼儿教师在幼儿面前表现出十分消极或者态度偏激,那么幼儿也会受到影响,心理健康弊端凸显。所以,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做好表率,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教师必须做到,让幼儿有参照的榜样。在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快乐地参与活动,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这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例如,在开学之初,有些新来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会感到陌生和恐惧,当教师主动跟他们打招呼的时候,他们要么低声哭泣,要么默不作声,完全不知道向教师打招呼。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教师在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时就可以主动询问这些幼儿,问他们是玩丢手绢还是玩过家家,并把他们放到整个活动的核心,让他们自觉地参与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与同伴交往。
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不同心理状态,选择具有层次性的教育内容,给幼儿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促进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还要面向全体幼儿,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给幼儿做出规划和指导,发展幼儿的综合素养。经常会有幼儿教师这样说:我们班的某某不爱说话,我在教学的时候都不爱提问她,因为提问了她也不回答。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心理教育必须一视同仁,否则不仅没有解决幼儿心理存在的问题,还会加深幼儿的心理问题,使幼儿对幼儿园失去兴趣。幼儿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儿童的视角设计心理教育内容,争取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所收获。还应该定期开展各类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中,从细微之处入手,引导幼儿的行为,使幼儿都能健康成长。幼儿教师应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使幼儿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学会面对现实。另外,教师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要嘲笑幼儿的心理问题,也不要疏远幼儿,从而促使他们逐步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呼吁幼儿园建立健全的教育机制,精准发力,全面推动幼儿园建设。严格落实心理健康培训目标,让教师深入学习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高其心理教育水平,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首先,幼儿园应提倡幼儿家长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人选,家长对幼儿的了解更深刻,能够及时发现幼儿身心出现的问题。当家长与教师合力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就会逐渐成熟。其次,幼儿园应完善预防机制,建立双重预防体系,组织全体幼儿教师学习和深造,通过预防机制开展心理工作的操作方法。当发现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时,幼儿教师可以娴熟地开展心理疏导,有条不紊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给幼儿开辟纯净的心理环境。最后,幼儿园应建立心理健康运行机制,明确每日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实现快乐保教、和谐发展。幼儿教师还应对幼儿进行心理咨询,及时记录幼儿的反馈,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幼儿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
综上所述,幼儿园要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完善教学软硬件,落实教育目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幼儿教师应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面对幼儿一视同仁,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为幼儿做好榜样,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协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实现家园共育,从而提高幼儿的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