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韩兴兵
问题教学法,就是将“问题”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元素,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驱动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同时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内容。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高效运用问题教学法,就要结合物理知识内容,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灵活利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以此提升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素养与物理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先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更自然地思考教师提出的物理问题,提高问题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要提出问题,更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实现学习,同时通过发出“疑问”深化思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思考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科学性。例如,在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课程“弹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能够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促使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结合本节课内容“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进一步构建“弹性?”这一问题情境。要想构建问题情境,教师就要先引进一段小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小弹簧的运动”,观察“小弹簧在被拉伸与弹出的过程中有哪些现象?”“你还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以此构建“弹簧为例的物理形变、弹力”的问题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一直思考上述问题,且不断提出“为什么会发生弹力?”“弹力是哪里来的?”“为什么棉线没有这种弹力,而弹簧有?”等问题,初步引导学生进入沉浸式问题探索情境中,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把握课堂问题情境中“提问的契机”,要选择最恰当的时间点提问,自然而然地导入相关问题,实现“由情境到探索”的自然过渡。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已经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完成课堂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且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专注于“弹簧的弹力现象”的研究,之后,教师要把握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心理变化,要在学生“最好奇”的时间点提问,且控制提问的方式与节点,避免学生感到问题较难或者比较简单。结合上述的“弹力”教学活动,学生已经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此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学生“究竟已经想到了什么层次?”,从而适当地提出符合学生当时心理活动水平的问题。比如,结合学生提到的“为什么棉线没有这种弹力,而弹簧有?”这一问题,导入问题“哪弹簧在拉伸之后有什么变化?棉线又有哪些变化呢?”这一问题,促使学生直接想到“形变”的现象,以此把握提问的契机,促使学生通过不断的独立思考与探索,逐渐摸索到本节课的知识点,发现“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的概念,同时结合“弹簧与棉线”之间的区别,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掌握“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为进一步学习“弹力”做好准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深化问题的层次,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更深层次、难度更高的问题,进一步掌握高中物理知识内容,掌握知识的实施运用方法。结合上述提到的“弹力”的问题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准备“细钢丝、钢锯条、弹簧、橡皮泥、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小车、橡皮筋、气球”等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微小形变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同时利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假设平面镜M),并且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墙上的点电距离,通过不断加大对桌面的压力,促使学生直接看到光点距离的变化。这时,教师可以分别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光点之间距离的变化了吗?”“这些光点是哪里来的?能够代表什么?”“为什么物体没有移动,光点之间的距离却发生了变化?”“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够得到关于‘形变’的哪些原理?”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表象”作为切入点,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与层次,促使学生逐渐思考到问题的本质,最终获得“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都会发生形变”这一原理。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拓展这一问题范围,鼓励学生结合这一原理说一说生活中的类似原理与现象,进一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物理科学思维。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分析、思考、交流与判断,从而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体现问题教学法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价值。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延伸课堂教学场景,突破单一课堂教学思维的限制,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提出“课后自主探索课题”,让学生将“弹力”作为核心,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类型,在课后时间开展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活动,以此将物理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仍然存在的疑问,分别结合生活现象、工业领域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等不同方向,开展资料调查、走访研究、实验设计与操作、总结分析等活动,最终发现“弹力”的多方面运用价值,以此深刻掌握弹力知识及其运用与发展,体现高中问题教学法的有效性。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对更多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教师就是利用了这一“疑惑”,引导着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与研究,在不断解决现有疑惑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实现“以思促学”“以疑促学”的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启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物理知识内容,构建相应的课程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适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还要不断加深提问的层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发现物理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问题教学活动,全面锻炼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最终实现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