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21-01-07 11:37:42王雷王壮王勇郭运岭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同组经筋针刺

王雷,王壮,王勇,郭运岭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秦皇岛 066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 LDH)和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C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两者常同时存在或相继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将LDH与CS归为“经筋病”“痹病”等范畴,认为经筋在维持颈腰椎静态及动态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类经·十二经筋结支别》:“经筋连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颈腰周围的经筋具有约束、连缀、维络椎体及椎间盘的作用,能通利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等关节,经筋通利、阴阳相济则能使颈腰部运动灵活自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错位、脊柱曲度改变等均可归为经筋约束不利、连缀失强,进而导致筋急、筋纵等功能失常。“骨正筋柔”是筋骨的正常生理特点,“柔筋正骨”“筋骨并重”也成为治疗LDH、CS等筋骨疾病的治疗原则之一。目前多认为经筋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结构,现代医学认为两者均为慢性劳损、退变等导致的脊柱病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的病症。由于LDH与CS在脏腑经络、运动医学、免疫学、临床治疗方面具有相似性,有报道提出基于“颈腰同治”“异病同治”理论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1-2]。笔者在临床中经常见到颈腰同病且迫切要求同时治疗的患者,故本研究基于“筋柔骨正、颈腰同治”理论,采用针刺治疗LHD患者4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40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LDH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骨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5岁,平均(49±1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个月,平均(4.38±2.17)个月。对照组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4岁,平均(51±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个月,平均(4.70±2.3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中LDH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既往有 CS病史;②年龄30~65岁,性别不限;③发病时间≥3个月;④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4]评分≥30分;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曾行腰椎手术或达到手术指征者;②严重的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CS患者;③合并严重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压缩性骨折等疾病者;④伴有严重的心、脑、肾、造血系统疾病者;⑤妊娠、哺乳期妇女;⑥近1周内接受镇痛药物、理疗、针灸等系统治疗者。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①符合排除标准而被误纳入者;②病情加重需采取其他治疗方案者;③中途自动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取腰夹脊(双)、委中(双)、环跳(患侧)、阳陵泉(患侧)、阿是穴。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50 mm毫针直刺,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采用TDP灯照射相关穴位局部,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周末休息,共治疗2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筋柔骨正、颈腰同治”理论,增加项背部腧穴(双侧风池、颈百劳、天柱及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根据椎旁肌紧张、疼痛的情况,要求项背腰部的腧穴操作手法宜轻柔,其余操作方法及疗程同对照组。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VAS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治疗后 4周)分别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程度。VAS采用 1条长100 mm的直线,0端代表“无痛”,100端代表“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

3.1.2 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下腰痛评分[5]

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治疗后 4周)分别采用JOA下腰痛评分评估患者腰部活动功能。JOA下腰痛评分包括主要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活动、膀胱功能 4个方面,共14个项目,满分29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修订综合疗效标准”的尼莫地平法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相关标准制定。并根据 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进行评估。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治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70°以上,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75%。

显效:腰腿疼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部分恢复,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30%且<50%。

无效:临床症状及腰部功能未改善,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30%。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期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期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VAS评分均有所上升,但治疗组随访期 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期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与同组治疗后比较3)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期治疗组 40 60.38±8.43 15.63±5.571)2) 16.13±5.131)2)对照组 40 62.53±8.62 20.38±6.441) 22.25±8.321)3)

3.4.2 两组不同时间点JOA下腰痛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JOA下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期 JOA下腰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期JOA下腰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期JOA下腰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期JOA下腰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JOA下腰痛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JOA下腰痛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与同组治疗后比较3)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期治疗组 40 17.18±1.68 25.10±1.131)2) 25.00±1.091)2)对照组 40 16.50±1.90 24.10±1.411) 23.20±2.141)3)

3.4.3 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期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 3可见,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2.5%,对照组分别为87.5%和82.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期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理方面,现代医学表明颈椎与腰椎通过棘上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竖脊肌等结构相连,脊柱的前屈、后伸、旋转等活动均包含颈椎、腰椎的运动。中医学认为,足太阳经筋“夹脊上项”“结于枕骨”,可将颈腰联系起来。在病因方面,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CS、LDH等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源均为长期久坐、久站及不良姿势[8-11]。中医体质学研究也显示,阳虚质是 CS和LDH的易感体质[12]。LDH所致慢性腰腿痛导致脊柱下段的力学失衡,进而引起脊柱整体失衡;CS(脊柱上段的失衡)也可导致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张力失衡。因此,LDH与C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基于“筋骨并重”“筋柔骨正”理论治疗CS、LDH及膝骨关节炎等筋骨疾病已逐渐被医家认同。临床实践中,常有颈腰同病的患者前来就诊,故本研究选取既往有CS而此次主要以治疗LDH来就诊的患者作为病例来源,基于“筋柔骨正、颈腰同治”理论针刺治疗LDH。

在治疗选穴方面,笔者基于相关文献数据挖掘,认为针刺治疗 LDH应重视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腧穴以环跳、委中、腰夹脊、肾俞、昆仑、承山等为主[13],故本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选腰夹脊、委中、环跳、阳陵泉、阿是穴为针刺腧穴。而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均有CS病史,但此次就诊CS症状并不是主症,且排除严重CS患者,根据颈型CS的取穴规律研究[14],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项背部的风池、颈百劳、天柱及阿是穴进行针刺,且操作手法宜轻柔,以达到柔筋、舒筋活络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JOA下腰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 LDH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治疗组治疗后改善VAS评分及JOA下腰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筋柔骨正、颈腰同治”针刺治疗LDH疗效显著、见效快;治疗组随访期VAS评分及JOA下腰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随访期VAS评分及JOA下腰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更持久、复发率更低,这与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治疗颈型CS的临床研究结论相同[1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期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随访期总体疗效较治疗后变化较小,对照组总体疗效波动较大,同样说明了治疗组疗效更持久、稳定。综上所述,与常规针刺相比,基于“筋柔骨正、颈腰同治”理论针刺治疗 LDH疗效更显著,见效更快,且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此外,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笔者今后将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相关研究,为LDH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同组经筋针刺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新知
中学时代(2019年10期)2019-11-13 02:42:10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迎面踢毽接力
经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