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17 和胃蛋白酶原血清学联合检测对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价值

2021-01-07 11:53谈春晓
医学信息 2020年24期
关键词:胃泌素初筛胃镜

谈春晓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室,江苏 无锡 214002)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各种恶性肿瘤排名的第2 位和第3 位[1],而我国也是胃癌的高发国家之一[2]。胃癌患者的预后与其发现和接受诊治的阶段密切相关,早期胃癌患者若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内镜下根治治疗,五年内生存率可以高达90%[3]。因此胃癌的早诊断、早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所在。电子胃镜及病理活检能直观反映胃粘膜的状态,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其为侵入性检查、操作繁琐、费用高、患者依从性低,用于胃癌初筛限制因素比较多[4,5]。近年来,研究提出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等血清学指标可以作为诊断胃癌的有效方法[6,7]。PG 和G-17 的分泌来源均为胃,二者血清水平可间接反映胃黏膜的组织状态和分泌功能,且血清学检测方法简便易行,且具有无创性的优点,适宜作为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初筛方法[8]。本研究对胃癌高危人群的血清G-17 和PG 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应用胃泌素17 和胃蛋白酶原血清学联合检测对于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胃癌筛查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胃癌筛查的457 例胃癌高危人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3 例,女性194例,年龄30~70 岁,平均年龄(50.30±7.80)岁;病史:慢性萎缩性胃炎史187 例,消化性溃疡史113 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史157 例;文化程度:文盲3 例,小学45 例,中学100 例,高中130 例,大专及以上179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既往有Hp 感染史、慢性萎缩性胃炎史、消化性溃疡史以及恶性贫血的患者;②有胃癌家族史,即一级亲属患有胃癌疾病;③存在高盐饮食、重度吸烟饮酒等胃癌高危因素。

1.2.2 排除标准 ①有胃部手术史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病变以及精神障碍者;③近2 周内有服用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或者保护胃粘膜的药物等;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正服用抗凝药物者;⑤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3 方法 对所有受试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分离收集上部血清待测,采用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受试者的血清PGⅠ、PGⅡ及G-17 水平,并计算PGR 值(PGⅠ/PGⅡ)。将G-17≤1 pmol/L或≥15 pmol/L 定义为G-17(+),将PGⅠ≤70 ng/ml且PGR≤7.0 定义为PG(+),根据血清学检测结果将G-17(-)PG(-)设为A 组,G-17(+)PG(-)设为B组、G-17(-)PG(+)设为C 组、G-17(+)PG(+)设为D 组。

1.4 观察指标 以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四组胃癌检出率、血清学(G-17、PGR、PGⅠ)联合检测与胃镜病理检查结果以及血清G-17、PGR、PGⅠ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和特异度、敏感度。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GⅠ、PGR、G-17 以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价值。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胃癌检出率比较 457 例受试者共检出胃癌12 例,其中早期胃癌8 例,进展期胃癌4 例,胃癌检出率2.63%;A、B、C、D 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42%(1/236)、4.63%(5/108)、2.41%(2/83)、13.33%(4/30),A 组胃癌检出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 组胃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胃癌检出率比较[n(%)]

2.2 检查结果比较 以胃镜病理结果为金标准,PG 和G-17 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其相符样本数423 例,一致率92.56%。PG 和G-17 的血清学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13.33%,阴性预测值为98.13%,见表2。

2.3 ROC 曲线分析血清G-17、PGR、PGI 对胃癌的诊断效能 G-17、PGR、PGI 的曲线下面积均>0.7,见图1、表3。

表2 血清学联合检测与胃镜病理检查结果比较(n)

表3 血清G-17、PGI、PGR 诊断胃癌的ROC 曲线分析

3 讨论

胃癌在最终形成之前,胃黏膜会经历慢性炎症、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一系列癌前病变,这一渐进式致癌模式也被临床广泛认可[9]。胃镜下组织活检能直观的反应胃粘膜的状态,也是目前胃部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检查过程痛苦,结果还受操作者的水平影响,因此临床用作胃癌的初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0]。而研究发现[11],在胃癌演变过程中随着炎症的进展,由胃粘膜分泌的一些特殊因子如胃泌素-17、胃蛋白酶PG 血清水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胃泌素-17、胃蛋白酶PG 的血清学指标筛查也逐渐受到了临床关注。

PG 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包括PGⅠ、PGⅡ两种类型,PGⅠ主要由胃底腺细胞分泌;PGⅡ则能由胃底腺细胞和胃窦幽门腺分泌,其血清水平能较好的反映胃黏膜的泌酸功能,研究发现[12],PGⅠ及PGR 下降在胃癌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不同的PG 检测方法诊断胃癌的临界值也有所不同,一般日本应用胶乳凝集试验法为多,诊断临界值为PGⅠ≤70 μg/L 且PGR≤3,而欧洲则多应用ELISA 法,其诊断临界值为PGⅠ≤70 μg/且PGR≤7[13]。G-17 是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除了主要由胃窦部分泌G 细胞分泌外,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的G 细胞也可以分泌。血清G-17 水平能反映出机体的胃酸分泌水平和胃分泌功能,研究表明[14],高G-17 水平提示胃粘膜萎缩胃癌尤其是胃底和胃体癌的发生风险,但是对于区分良恶性的胃部疾病还需要联合血清PG、G-17 共同筛查。PG 和G-17 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无创、简单、易行,日本、芬兰等国家已开始利用血清胃泌素和PG的联合检测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本研究根据日本的“ABC”法将受试者分为四组,结合胃镜检查发现,D 组胃癌检出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PG 和G-17 血清学联合检测与胃镜检查的一致率为92.56%,其中阳性预测值为13.33%,阴性预测值为98.13%,与闫真等[14]研究结果相近。经ROC 曲线分析显示,G-17、PGR、PGI 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63 pmol/L、7.08、56.69 μg/ml,表明胃癌与高胃泌素血症、低PGI水平以及低PGR 值密切相关。但目前国内各地研究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可能与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以及环境因素有关,还需要更多大样本的研究确定最佳临界值,为大规模筛查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胃泌素17 和胃蛋白酶原血清学联合检测方法具有无创有效且简单易行的特点,能为胃癌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适宜作为胃癌初筛的检查手段。

猜你喜欢
胃泌素初筛胃镜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胃泌素原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