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探究

2021-01-07 09:38唐斐斐韩如章
关键词:脑血管心脑血管发生率

唐斐斐,韩如章,姜 翔,徐 红

(涟水县中医院,江苏 淮安 223400)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多见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病常在老年群体中发生,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就心脑血管疾病而言,其具有发展迅速和病情危急的特点,临床中因及时给与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往西医是治疗心脑血管的首选方法,虽然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但长期服用西药的情况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就会增加。而中医治疗是使用辨证分型理论治疗的方式,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活血化瘀、疏风通路、化痰通络等。为了明确中医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的形式,探析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使用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现象报告内容如下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3月~2020年3月,便利选取该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有患者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年龄分布情况如下,男性24例,女性20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69岁,最小的43岁,中位年龄为(53.18±6.4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年龄分布情况如下,男性23例,女性21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70岁,最小的44岁,中位年龄为(53.87±6.9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资料具有较高的可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使用西比灵和倍他司丁药物治疗的方法,控制好药物剂量和方法,西比灵:每天服用2次,每次10 mg。倍他司丁:每天服用2次,每次12 mg。

在以上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中医治疗,选择桃仁、红花、川穹、地龙各3 g,地龙和赤芍各5 g,当归6 g、生黄氏12 g,组成加味补阳还五汤,煎制后服用,每天两次。

1.3 观察指标

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尤其是治疗后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要详细记录,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且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临床体征趋于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恶化的趋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呕吐、乏力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计算机将研究中的重要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其中重要性显著的资料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需要通过分析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因此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 23.0完成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x±s)和n(%)进行描述,且在数据比较的过程中分别使用t检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采用中医治疗+常规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相对于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3 讨 论

在临床医学中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该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脑血管疾病具有发展快、起病急的特点。如果临床中治疗不及时,那么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将受到严重的威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社会制度的完善,老年群体生活更具保障,导致社会老龄化愈加严重,从而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脑血管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临床中应该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目前,西医治疗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比如西医药物倍他司丁和西比灵药物的使用,就西比灵而言,其一种钙拮抗剂,具有选择性,该药物的使用能够起到脑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脑部微循环和神经元代谢的改善实现抑制作用。而倍他司丁是胺类药物的一种,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扩张毛细血管,还能够改善微循环,对心脑血管血流循环量有着良好的强化作用[1]。虽然西医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西药治疗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中医学认为心痹、中风以及眩晕是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范畴,同时认为先天不足、饮食不当、疲劳以及七情失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医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往往通过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中医治疗的方法对患者微循环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减少疾病对内脏功能造成的损伤。例如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时,能够促进血管再通,避免血小板聚集,对心肌梗死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在中药活血化瘀药物中三七、丹参、川穹、赤芍是代表性药物,不仅能够减少丙二醛含量,还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自由基产生,从而实现对血管内皮的保护。此外,在药方中加用丹参和红花还能够发挥药物的抗凝作用,从而起到抑制凝血系统,避免血栓形成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2]。本研究表明,采用中医治疗+常规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相对于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综上,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使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猜你喜欢
脑血管心脑血管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