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予以布拉酵母菌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1-07 09:38
关键词:轮状病毒细胞因子菌群

刘 婷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海 016000)

RVE是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型,多发于秋冬季,高发群体是6个月-2岁小儿,症状以腹泻和呕吐最为常见,若治疗延误会导致脱水与电解质失衡[1]。临床多使用益生菌治疗该病,目的是调节肠道内部菌群,减轻腹泻表现。但益生菌的菌属不同,其疗效也各有不同。本研究选取197例RVE患儿,用于分析SB与BTVT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来院治疗的197例RVE患儿。纳入标准:(1)患儿病发突然,有腹泻、黄色水样便,无黏液与脓血表现,伴发热、腹痛等体征;(2)血常规检测发现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增多,细胞分类见有淋巴细胞增多;(3)由电子显微镜检测粪便中病毒形态、做出特异性诊断。排除标准:(1)存在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2)伴发有其它严重的基础性疾病;(3)合并有严重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疾病儿。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后,A组99例,男患儿50例,女患儿49例;年龄介于1~10岁间,均值(4.25±0.73)岁。B组97例,男患儿52例,女患儿45例;年龄介于2~9岁间,均值(4.17±0.38)岁。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思密达治疗,嘱患儿多饮水,合理饮食,并及时补液。B组行BTVT治疗,0.5岁以下患儿的每次用药剂量为1片(0.5g),每日2次。0.5~1岁患儿的每次用药剂量为2片,每日2次。1岁以上患儿的每次用药剂量为2片,每日3次。连续用药3 d。

A组行SB治疗,3岁及以下患儿的每次用药剂量为1袋(0.25g),每日1次。3岁以上患儿的每次用药剂量为1袋,每日2次,连续用药5d。

1.3 观察指标

记录腹泻持续天数与大便次数。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变化。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著疗效:治疗4 d后,大便次数正常,或减至每日2-3次,大便性状显著改善;初见疗效:治疗4 d后,大便次数有所减少,大便性状有改善,但伴有全身症状,需要控制饮食,多饮水;未见疗效:治疗4d后,大便次数与性状并未改善[2]。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对比总有效率

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

表1 对比总有效率[n(%)]

2.2 对比症状改善指标

A组的腹泻持续天数为(3.04±0.15)d,B组为(4.49±0.19)d(t=59.365,P=0.000);A组的大便次数为(1.80±0.61)次/d,B组为(2.94±0.67)次/d(t=12.460,P=0.000)。

2.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浓度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浓度差异比并无很大差距(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A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较B组更低。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浓度变化[x± s,pg/ml]

3 讨 论

由轮状病毒诱发的胃肠炎及轮状病毒性胃肠炎(RVE)常见6个月~2岁婴幼儿群体中,RVE多表现出脱水症状,造成对患儿小肠上皮细胞的侵犯,并且在细胞当中复制,细胞会继而发生空泡样的变形和坏死,尤其是发生微绒毛排列紊乱、肿胀和变短的问题,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电解质能力受到损害,大量肠液聚集在肠腔中,诱发腹泻。治疗关键是补液盐,纠正电解质紊乱与脱水表现。后续轮状病毒感染还有致患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病变的可能性,所以选对正确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因RVE伴随着肠道菌群的改变、肠道内原本微生物平衡受到破坏,肠道本身屏障消失,所以易受外界刺激发生腹泻,而腹泻又反作用于肠道菌群的失衡,以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予以补充益生菌制剂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其可保持肠道内部的微生物系统平衡,保护肠道功能。其分为细菌与真菌类微生态制剂,研究中所选取的SB与BTVT均为真菌类制剂。其中,BTVT对肠道内部的异常菌群具有抑制作用,可恢复肠道蠕动功能,使菌群平衡。其能够覆盖消化道黏膜,修复黏膜,改善肠道的防御能力。但其不易长期保存,药物性状容易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副作用[3]。SB可营养肠道黏膜,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所组成的微生态活菌制剂,这四种肠道生理细菌能组成有效的生理防护屏障,强有力的抑制致病菌的入侵和繁殖,由于它并不是人体中胃肠道内的原籍菌群,所以药物不受胃肠液影响,即胃酸、胆酸不会对其产生破坏性作用,有对抗菌药物的天然耐受性,活性较高,可改善肠内免疫力,缩短腹泻天数。研究中,A组的总有效率与症状改善指标优于B组(P<0.05)。说明SB的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细胞因子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从痰、虚、郁角度调节肥胖患者的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