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丽娟
摘 要:要想让高校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任务,就必须将其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各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形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推进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的融合,可以使传统文化教学更具有方向性,更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与现代教育需求相符合。基于此,本文立足课程思政的背景,探究几点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 传统文化 高校教育 融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50
从课程思政的理念来分析,当下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需从三类课程入手,其一,专业院系所进行的传统文化研究课程,如传统文化、历史、哲学等;其二,综合性的公开选修课,如“国学概论”“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等;其三,以片段化的形式与各种课程进行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其他课程进行融合,会促使课程与高校思政教育产生交集,从多角度落实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概述
十八大以后,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越发重视,并将其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有提道:高校要将弘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重点,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进行有效融合。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发展,高校各个课程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高尚的品质和精神,已经成为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课程资源。实践教学表明,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的融合具有较大的优势,一方面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了教育的方式,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的融合
(一)立足课程思政理念,塑造常态化的传统文化课
2021是特殊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周年,在此特殊的时期,党中央对于思政教育越发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工作,要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持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政治觉悟,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落实这一政治要求,课程思政理念的发展受到了广泛重视。课程思政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致力于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教育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各类课程进行有效结合,这其中就包括将思政政治教育理论、价值理论等融入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致力从多角度塑造学生的健康品格。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进行融合,就表示要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资源,凸显了传统文化的思政价值。高校的各类课程教师还需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进行全面的教学反思,将传统文化适当融入教育中。
1.从课堂教学入手,刷新教学模式
要想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推进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的融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自信心,引导大学生将理想信念放在首要位置,在考核中也将课程的思政育人评价作为重点。
其次,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促使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
再次,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长存的生命力以及民族复兴的价值,所以各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现今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主题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均能发现传统文化的身影,实际上人民大学的教授张践早就指出,我国之所以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就是因为有了传统文化的支撑,优秀的传统文化促使人们对于国家的制度更具有信心,抗疫英雄们相信自己的背后有坚强的后盾。
最后,要创新教学方式,总结思政课程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立足课程思政理念,将传统文化以合适的方式与各科教学进行融合。例如将学习传统文化作为作业任务;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开展专题讨论活动;通过播放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知识的学习,既了解了传统文化知识,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 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各大高校要坚持打开校门发展思政课程,让思政教育与实践有效结合,将思政的小课程与社会的大课堂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中感悟思政知识。此处所指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措施,也是其他涉及思政教育科目的有效教学措施。换而言之,只要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科目均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得到理论界以及一些高校的重视。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实施传统文化教学,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资源,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和学习中,促使大学生提高对于祖国的认同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本文认为要想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其一,高校要注意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在宣传栏、走廊、教室等设置传统文化内容,强化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其二,通过高校的社团、竞赛或者表演等方式,来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实现学生思想、艺术和生活的统一,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并提高学生的思政品质。其三,强化校企合作,在社会中营造传统文化的实践氛围,组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民俗活动等来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切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二)由点到面,深化高校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也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媒介之一。不管是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来分析,还是思政课程本身的重要性来讲,两者的融合都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不仅提高了知识的实效性,也促使思政知识更具有吸引力,再加上传统文化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内容丰富,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吸引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優势。此外,在高校的课程中还有很多与传统文化没有明显联系,这就增加了传统文化融入的难度。但是为了教育改革的需求,课程教师还需立足社会大背景,脱离课程本身,按时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活动,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现阶段,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视,很多高校的学生也开始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但是也出现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内容不统一的情况,由此可见,高校在教学中必须要立足课程思政理念,进一步强化专业、半专业的传统文化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树立传统文化的传承观,养成终身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推进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融合,教师还需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一方面教师要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方式,并注重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高校要坚持由点到面的原则,强化传统文化与课程的融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还需立足当下社会大环境,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理念,有序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人民日报》2017年2月27日。
[2] 高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福建茶叶》2019年第8期。
[3] 尚志祥、余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人文之友》2019年第15期。
[4] 崔雅琴《新形势下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文渊(高中版)》2019年第7期。
[5] 怀艳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融合的浅思考》,《文教资料》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