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鑫
摘 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教材特点作深层的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项目式学习,积极做好大单元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让整个教学过程更为高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深入,能够自觉构建起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丰富学生的阅读思维,最终实现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文章基于此点,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例,对基于教材特点的项目式学习在大单元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教材特点 项目式学习 大单元教学 设计与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33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集探究型与综合型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综合学习效能,与部编版教材编写的特点十分契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实施项目式的大单元教学,整体驱动学生展开更为高效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实效,让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育。
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分析
(一)整套教材特点解析
九年级上册的教材依旧以文学作品和议论性文章为主,采取单元形式进行的阅读教学。以“活动·探究”贯彻整个单元教学任务,更加有利于开展项目式教学。本册的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主要是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依旧是按照三个维度设计的,分别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编写的宗旨主要为: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以及开放性。与七年级、八年级的教材相比,这一册的教材整体拔高了难度,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思维、智慧、伦理等方面的启发与领悟。
(二)本单元内容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五首诗歌,这些诗歌都是以自然景物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展示了不同的情感,需要学生作多元解析,深层感悟,获得情感的启发与体验。
(三)本单元探究概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与认知,在相关概念的选择上,教师就要增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换言之,学生在欣赏这一单元的诗歌时,教师要确定他们应该带着何种标准、何种目光以及何种态度去评价并审视作者的情感思想、诗歌的构建艺术以及主题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会受到自身知识储备的局限,对一些特定时空背景下的诗歌作品,并不能形成全面的理解与认知。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树立跨时空、跨文化的意识,要以项目作引导,带领学生去解读不同时空背景、不同作者的诗歌,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感知诗歌艺术的普遍意义与个体独创之间的关系,实现他们对这一单元的深层思考。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项目式学习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一)确定大单元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诗歌单元主题为“诗与远方”,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更为真实的情境和学习中体会到这些诗歌所蕴含着的深层意蕴和内涵,能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作多元品析,学习朗诵诗歌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创作富有情感的诗歌作品,明晰诗歌的独特魅力与内涵,最终获得情感的熏陶与感染,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因此,基于教材特点,教师可以对该单元设计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单元具体内容的分析,结合意象尝试领悟每一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并且能够概述出每一篇诗歌之间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切实把握整个诗歌的情感基调。在朗读的时候注重重音、停连以及节奏的掌握,进而有感情地朗读每一首诗歌;
3.情感、態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每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基于生活角度和作者产生共情,
(二)设计大单元项目式学习的情境任务
项目式学习其实是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的,因此,在针对这一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任务的设计。以情境带动学生,更能够激发出他们学习与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多重的思考、合作与探究中,开展多元的阅读活动。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情境任务的时候就可以以“诗歌鉴赏”“诗歌朗诵”以及“诗歌创作”为主导,为他们设计做幻灯片、开诗会、发公众号以及出诗刊等四个情境任务。这四个情境任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能够彻底激发出学生的探索与探究兴趣,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探究活动更为深入、高效。
(三)确定大单元项目式学习的探究任务
1.诗歌鉴赏
本单元教材是以“活动·探究”为主,主要设置了三个大型的任务。任务一便是“自主欣赏”。对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五首诗歌作自主阅读、多样化阅读。为了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教师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欣赏、交流与分享。基于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探究任务,让他们以任务作主导,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最终提高他们的阅读效能。主要任务如下:(1)捕捉初步的感受;(2)分析诗歌的意象;(3)体会诗歌的意境;(4)品味诗歌的情感(5)撰写赏析的文段。
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这五个任务,在阅读之后,首先落实自己的理解,其次展开小组合作,最后由教师展开总结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探究实践,让他们逐层探究,逐层解剖,实现对诗歌的有效鉴赏。
2.诗歌朗诵
在结束自主欣赏过程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继续展开任务二的“自主朗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学习探究任务,教师就可以针对整个诗歌朗读特点,为学生设计以下朗读任务:
诵读的形式: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多人轮诵、配乐朗诵等;
诵读的关键:重音、停顿、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
诵读的附加:表情、声音、动作、服饰等。
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以“朗诵设计”为项目,自选一首诗歌,以这样的形式呈现他们的诵读感悟,以“形式”“关键”以及“附加”作为设计点与感悟点,自主表达,以自己的朗读方式将整首诗歌作完美呈现。
3.诗歌创作
教师可以基于任务三“尝试创作”让学生展开项目式学习。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认知,自选一个主题、一个段落或者一个形式,创作一首诗歌。并且在他们创作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让他们的思维不断发散,逐渐提高自身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以创造性的方式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诠释出来。
(四)实施大单元項目式学习持续性评价
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只有保证每一个组员积极参与,才能对他们实施有效控制,让他们更为主动地参与诗歌诵读活动。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整个项目式活动开展的过程,作以下持续性评价方案。
1.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形成性评价
教师在开展大单元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时候,会根据整个单元的主要任务以及学习难度,设计教学课时,每一个课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项目学习内容都应该是不同的,并且每一个课时之间还应该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一个小组的项目学习过程,设计一个评价单,让小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实现对他们的形成性评价。
2.大单元项目式学习任务诊断性评价
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展开项目式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作诊断性的评价,基于评价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带动他们展开后续的项目式学习。总之,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实施大单元的项目式学习,教师就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持续性评价,要以评价带动学生,更好地激励他们参与项目式学习活动,实现他们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高效掌握。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教材特点,积极展开项目式学习活动,针对整个单元作合理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让整个单元的教学真正地契合教材所设计的“活动”与“探究”两个要素,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与合作学习,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最终实现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参考文献:
[1] 刘潜楠《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的应用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2] 诸定国《构建读写一体任务的大单元教学探索——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分析》,《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