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 要:2021年7月,我国教育部门正式发布了关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相关文件,正式确定了减轻学生课后作业压力和校外培训压力的相关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学校必须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作业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因此,本文以此话题为研究方向展开论述工作,首先解读双减政策的基本含义,其次针对小学生减负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策略和建议,希望能为教师明确接下来教学工作的重点方向和主要内容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减负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32
一、双减政策解析
2021年7月,教育部和中央教育办公厅正式颁布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而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正式提到工作日程上。在此之前,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针对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工作,这也为本次工作意见的颁布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开展基础。
双减政策,主要是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具体到学校,主要表现为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因为校外培训负担更加侧重于学生个人的课余时间,而且校外培训负担的施加者往往是学生的家长。但是校外培训负担所造成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张以及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正常学习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对于课外培训部分投入的过多必然导致在课堂学习投入的精力减少。所以,在双减政策落实的背景下,我们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方面,因为给学生布置作业的主体责任人是任课教师。教师拥有的教学权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后作业数量以及整体的质量,如果教师课后作业布置不够科学合理,学生的作业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丧失学生兴趣。因此,双减政策虽然侧重于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并驾齐驱的基本理念,但就具体的教师而言,结合双减政策的具体表现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应当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密切关注的重点话题,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教学举措也应当围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一部分开展。
二、给小学生减负的具体策略
经过上文阐述,我们对双减政策的基本含义以及教师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所以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重点阐述教师如何通过具体的策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结合笔者的教学研究以及对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有效观察,本文共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作业布置数量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减少课后作业的布置数量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当下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往往选择在课堂上做基本的处理和简单讲解,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索。这一点在小学语文生字教学部分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以文章《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为例,这篇文章的课后生字共有13个,学生要掌握这些生字的读音、笔画、偏旁、结构和书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汉字都详细讲解一遍,要花费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巩固最基本的字词部分,这也是提升文章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粗”字的讲解过程可以参考以下形式:粗读音为cū,属于左右结构的汉字,部首为“米”,整个汉字共有11画,为形容词,常见的组词方式有“粗心、粗壮、粗糙”等。教师按照此种讲述方式将其余12个汉字都清楚地讲解一遍,并且在讲解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尤其是要重点记录那些结构较为复杂或整体笔画相对较多的汉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文章生字部分详细讲解一遍,一方面提升了全班学生的学习印象和整体学习效率,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工作量和课后作业数量。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合理调整整节课程的教学时长,对于一些整体理解难度相对较高或教学工作量相对较大的文章,教师要适当延长整个教学周期,例如,《古诗三首》这节课中包含了三首非常重要的古诗,整体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教师可以将原来的一个课时延长至两个甚至三个课时,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一些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在课堂上统一处理,减轻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面对的压力。
2.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布置多样性作业
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第二个方面便是课堂教学形式的优化,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往往是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具体内容展开的。只有实现了课堂教学形式和课后作业布置的一致性和吻合性,这两个方面才会形成教育教学合力,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整体学习素质的进步。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和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推广的当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知识的传授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教学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辅助者的角色。所以本文认为,在课后作业设置方面,我们也应当延续课堂教学的可取之处,并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后作业中予以普及。
例如,在《古诗三首》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古诗开展自主学习,当课堂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布置任务:第一,熟练背诵三首古诗;第二,准确掌握每一首古诗中的生字生词;第三,准确解读每一首古诗的中心思想。这三项教学任务只是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至于学生通过何种方式完成这三项作业,教师并不作具体的规定和限制。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具有充足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有的学生选择反复朗读古诗的方式最终完成整首诗背诵,并根据每一首诗所描绘的具体语境感知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和感情基调,最终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任务。而另一部分学生选择反复抄写三首古诗,通过抄写的方式背诵整首古诗,这种作业完成方式适合那些文静内敛的学生,而且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和整体学习效率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后作业布置过程中将此模式充分落实下去,有助于实现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作业负担的有效减轻。
3.提升小学语文作业整体质量,杜绝无效性作业
提升语文作业的整体质量是有效降低学生作业负担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会将课后作业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和激励手段,例如,部分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相关生字生词,教师便要求学生将自己没有掌握的生字生词抄写若干遍,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掌握最终的语文知识,但是整个作业的布置效率以及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却是极不稳定的。惩罚性作业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学生的学习耐心,从而导致其对语文知识学习丧失兴趣,长此以往,造成的负面影響是不可忽略的。提升小学生语文作业质量,首先要杜绝无效性作业的布置。教师不应当将课后作业视为一种惩罚或激励的手段,尤其是在学生作业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下,教师要积极转变作业的设置思维,采取另一种方式向学生布置作业,而不是在坚持原有作业方式的前提下一味地增加作业数量。例如,有学生始终不能熟练背诵《夜书所见》这首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读这首诗,在朗读的过程中注重分析每一句诗的含义以及整首诗每一句话之间的逻辑关联。准确把握每一句话内在的逻辑关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背诵现况提出针对性的辅导建议,例如,有学生是因为紧张而遗忘,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检查这名学生的古诗背诵状况,通过这种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
双减政策提出并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已经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所以,教师要对此保持足够的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 闫丽峰《健康学习状态下低年级语文“聊天式”作业初探》,《科学导报》2017年第B2期。
[2] 高超《小学教师作业观对学生作业负担的影响机制研究》,宁波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3] 谢玮《“以学生为本”的小学语文低、中年级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