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珺
摘 要:语文既是一门社会学科,又是一门人文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展现了国家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培养了学生的内在修养和知识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本文全面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现状,并提出了全新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展现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传统文化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现,学习它们的过程也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入手。语文教学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要丰富语文教学的整体内容,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有利于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创新
在小学教学阶段要融入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小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力量,学习传统文化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要加强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责任意识。
2.推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展现出语文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融合,能够全面展现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通过对经典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成果。然在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教师忽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更加强调西方的文化价值,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大力追捧西方文化。在这样的教学形态下,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会融入传统文化,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接受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就相对较少,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得到全面的展现。
2.传统文化的渗透力量差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料以白话文为主,对古代词语的学习相对较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个人文化素质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鉴赏过程,断章取义,导致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传统文化在融入课堂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定的发展阻碍。学生在长期的非文化环境下生活,形成的文化知识意识相对较差,所以很多人这样讲:中华民族是缺乏信仰的民族。这种缺乏信仰的现状,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使得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文学的教育和引导。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深入研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
在设置我国课程标准的过程当中,专家会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内容的编写和设置,所以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研读,根据教材的相关要求和教学方向设置教学内容,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编辑,将两者进行融合,从而完成课程的发展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全面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识字课程过程当中,教师要介绍文字的意义和价值,全面阐述汉字的发展历史,结合我国文字的发展阶段,进行创新教育,从而加强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和认知。
2.充分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通常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无法全面展现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在课程的设计阶段,通过小游戏的整体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专注力。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全面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相关形态,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一定的生命驱动力。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全面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全面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让祖国的下一代在文化的熏陶下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1.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增强传统教育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展现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尊重传统文化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全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充分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全面创新教学模式,要结合中华民族的具体特征,从实际的教学阶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当中要联系生活具体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例如在学习论语的过程当中,要结合论语中孔子的言论表现,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对话练习的过程当中全面掌握孔子的论语知识,体会其中的道理。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举一反三,全面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从而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3.注重古诗词教学,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属性,它不仅能够展现出古代文化知识的语言魅力,同时对语文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的道理和价值,全面展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例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当中,前两句描写了作者李白深夜所见的实景,通过比喻的表达方式,将物景全面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并通过后两句的整体展现,对思乡之情进行了全面升华。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师要结合李白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李白的性格特征,全面分析李白所表达的思乡之情,从而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
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要全面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学习登岳阳楼的知识过程当中,要通过诵读和理解,全面掌握作者的思想表达方向,教师可以全面收集岳阳楼的相关照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建筑的具体特征和发展特点,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相关知识,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小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引导,在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要全面抓住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玉玲、谭兴会、罗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理性认知与路径探索》,《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2] 韩佳闻、周春玲《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影响研究》,《职业技术》2020年第3期。
[3] 杨丽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华夏教师》2019年第24期。
[4] 甘茂娟《浅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与途径》,《才智》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