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向龙,王雨欢,赵燕灵,王万春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6)
现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诸多男科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主要包括前列腺炎、附睾炎、性功能障碍、早泄、等男科疾病;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以抗生素、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是目前临床效果没有十分明显,容易形成药物依赖。王万春教授从事男科临床30多年,擅用经方,如运用四逆散加减,疏肝解郁、调和肝脾治疗因压抑、焦虑等引起的男性疾病;今笔者总结临床跟师医案四例,分享王万春教授治疗相关经验。
邹**,男,49岁,务工,主诉尿频、尿急5月有余,同时伴有腰骶部疼痛,尿道口稍有灼热感,夜尿每晚3-4次,大便干结,近一周来因症状一直无任何改善而情绪消沉,担心焦虑,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嗜烟,平素喜食油腻、辛辣之品,前列腺液检查提示:白细胞+++/HP,卵磷脂小体++,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有轻度压痛。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精浊病。证属证属肝郁湿热,方用四逆散合四妙散加减;处方:金樱子15 g,柴胡10 g,覆盆子10 g,玫瑰花12 g,白芍15 g,薏苡仁15 g,炒枳实10 g,萆薢15 g,冬瓜子10 g,金荞麦15 g,菟丝子15 g,炙甘草6 g,泽兰10 g,黄柏10 g。10剂,每日分早晚两次,水煎服,并嘱患者忌辛辣、油腻、发物等,畅情志,避时邪。二诊诸证均明显减轻,行前列腺液检查,报告提示:白细胞++/HP,卵磷脂小体+++,直肠指检压痛消失,守上方加王不留行10 g,鹿衔草15 g。7剂,巩固病情,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按:此病属中医疾病—精浊之肝气郁滞、湿热下注证。患者情绪低沉,肝气不舒,郁而化热,加之喜食肥甘厚腻之品,化生湿热,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停滞气机,其性趋下,易袭阴位,故《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有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气机不畅,湿停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而发尿急、尿频、尿道口灼热等证。通过辩证论治,王万春教授以疏肝行气为法,兼以清热祛湿,方中取君药柴胡,透邪升阳以疏肝,取枳实下气破结,与玫瑰花、柴胡合而升降调气,调畅周身气机,气行则湿化[1];佐以薏苡仁、萆薢、冬瓜子、金荞麦祛湿利水,引湿邪由下焦而去,加之金樱子、覆盆子可固精缩尿,缓解症状,标本兼顾,再配伍黄柏清热利湿,以清下焦之热、泽兰辛散温通,行而不峻;诸药合方,有疏肝行气,清热祛湿之功,则该病得愈。
冯**,男,34岁,自诉半年来性欲下降,伴勃起功能障碍,硬度较差;患者自1年前开始夫妻感情不和,生活不尽人意,工作压力大,人易感疲劳,于半年前与同事发生争吵后,当晚性生活出现勃起困难,之后同房便心理压力大,难以释怀,进而自觉性欲低下;诊见患者疲劳面容,时有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诊断:阳痿。证属肝郁肾虚。方用四逆散合锁阳固精丸加减:白蒺藜25 g,柴胡10 g,蛇床子10 g,白芍15 g,枳实10 g,韭菜子10 g,玫瑰花10 g,合欢皮10 g,丹参12 g,夜交藤15 g,黄芪15 g,甘草6 g,菟丝子15 g,仙灵脾15 g,鹿角粉2 g,10剂颗粒剂,每日两次,每次一袋,冲服。嘱患者释放心理压力,调畅情志,与妻子保持亲密感情。二诊,患者诉性欲增强,勃起仍时有不坚,守上方去鹿角粉,加胡韭子10 g,14剂颗粒剂,热水冲服。三诊,患者诉性生活基本正常,守方7剂加以巩固。
按:此病属中医之肝郁肾虚之证,肝者,主疏泄,喜舒畅而恶抑郁,患者长期生活、工作压力大,情志抑郁不舒,则致肝郁,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水涵乙木,同居相火,藏泄互用,长期情志不畅,可累及于肾,则水不涵木,抑郁化火,故患者症见勃起障碍、性欲低下、腰膝酸软等症,属中医之子病及母之传变规律。《医宗必读》中言:“东方之木,无需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泄,泻肝即所以泻肾”。王万春教授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补肾壮阳。方以四逆散合锁阳固精丸加减治疗,其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枳实与柴胡相配,一升一降,合达升清降浊之效,玫瑰花行气解郁,三药合用以加强舒畅气机之功[2],合欢皮、夜交藤交通心肾,使心火下降而肾水不寒,肝脏喜柔,得白芍以敛护,辅助以菟丝子、韭菜子、鹿角粉、淫羊藿、蛇床子补肾壮阳,同时佐以黄芪补气、丹参活血,以助全身气血行畅,诸药合方,使肝气条达,气血通畅,水涵乙木,肾阳兴起,房事得成。
赵**,男,29岁,患者主诉近一年来性生活时间短,性交时间1分钟左右,受电视广告影响,自行口服“伟哥”等壮阳之品,但效果不佳;自述近年来纵欲过度,有手淫史,因性交时间短而夫妻不和,情绪忧虑,且伴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纳呆神疲,腹泻,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细。西医诊断:早泄;中医诊断:早泄。证属肝气郁结,脾肾两虚。方用四逆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山药10g,柴胡10g,白芍15g,丹参10g,山萸肉10g,枳实10g,党参15g,丹皮10g,泽泻10g,川牛膝10g,熟地10g,甘草6g,茯苓12g,黄芪15g,水煎服,14剂。嘱患者调畅情志,夫妻和睦,停用其他壮阳药物。二诊告喜,夫妻关系缓和,同房时间延长,精神好转,守上方去枳实加刺猬皮10g,10剂。三诊,患者精神饱满,同房时间在5-10分钟左右,恢复正常。
按:早泄是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上述患者证属肾气虚,兼有肝郁,虚实夹杂。在《素问·六节藏象论》对肾的论述中:“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藏精,肾精之施泄应当合理有度,患者纵欲过度,房事不节,施泄太过,且累犯手淫,以戕害肾气,令封藏失职,精关开合不灵,加之患者夫妻感情不和,日渐忧虑,肝气不舒,疏泄不畅,可致肾气闭藏失司,引起早泄,故应疏肝补肾并重[3];《景岳全书》中提到:“善补阳者,必欲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其中有熟地、山药,平补肾阴,助阴而得阳,同用四逆散与金匮肾气丸,肝肾藏泄互用,柴胡、白芍、枳实疏肝解郁理脾,肾气丸可温补肾中之阳气,佐以黄芪补气、丹参活血,气血调畅以温肾阳、化肾气,诸药合用,可温补肾气,条畅全身气机,肝气疏泄可促使肾气封藏有度,精关约束有权,则早泄得愈。
曾**,男,36岁,一月前与妻子吵架后离家,当晚与其另一性伴侣同房后用冷水洗澡,夜间即自觉右侧阴囊隐痛,有坠胀感,晨起行走感觉尤甚,后自行于当地诊所静脉点滴消炎药(具体药物不详),无明显效果,诊见四肢乏力,右侧阴囊部稍肿、胀痛明显,行走或站立加重,舌质淡,苔白,脉沉弦,右附睾肿大,有触痛,阴囊彩超提示右附睾炎。西医诊断:附睾炎;中医诊断:子痈。证属肝气寒凝。方用四逆散合暖肝煎加减:枳壳10 g,肉桂6 g,柴胡10 g,谷茴香10 g,白芍15 g,当归10 g,甘草6 g,乌药10 g,茯苓15 g,生姜10 g,枸杞子12 g,10剂,水煎服,嘱调畅情志,忌洗凉水澡。二诊,右侧阴囊疼痛消除,不肿,无坠胀感,仍心中烦躁,予四逆散原方加玫瑰花12 g,郁金10 g,再服7剂,症消。
按:《灵枢》有云:“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患者发病前接触冷水,寒邪凝滞厥阴肝经而发阴囊不适,加之情志不畅,肝气不舒,累及肝经,故可诊其病机为肝气不畅合寒凝肝脉,当致以疏肝行气、暖肝祛寒,四逆散可梳理肝气,调畅气机,载温药达肝,则疼痛可止,配以暖肝煎祛厥阴之寒[4],两方合用,疏利气机,暖肝散寒,药中病机;二诊可见,寒邪已除,仍气滞不舒,则予四逆散加郁金、玫瑰花疏肝调经,经脉通则气机畅,诸症可消。
随着现代中医的发展,在对男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中,王万春教授认为,“从肝论治、注重肝肾同源”是非常关键的重要治疗手段,现代生活工作压力大,绝大多数男科疾病除有肾虚之外,多兼有肝郁、气机不畅的表现,证多属虚实夹杂;四逆散是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之名方,其药性平和,药少而精,有条达舒畅气机之功,疏泄缓急之效,在临床治疗男科疾病中,王万春教授以四逆散为主方,灵活运用,根据其合并的气虚、阴虚、血瘀等病证随证加减或合方,化裁适宜,方可运转气机,邪去开郁,则性欲可起,阴茎可用,精液可化,疾病愈。此外,情志因素在现代男科疾病中是重要的治病因素之一,患者多有对自身特殊经历的神经敏感,而留下心理阴影或向不好的方向思考,此即日本汉方学者细野史郎提出的四逆散证之情志[5];而肝者,主疏泄也,调情志,王万春教授在临床运用四逆散临证加减的同时,更注重对病患的心理调整,实施疏导,以缓解患者的压抑情绪,亦为治疗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