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艳
(朔州市中心医院,山西 朔州 036000)
骨科中常见的骨折等类型的疾病,往往需要进行手术复位,但由于骨科手术往往暴露面积大、时间长,因而感染率在院内各科室中居于前列[1]。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原有的疾病恢复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一直在寻找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的方式[2]。本次研究从手术室护理干预着眼,企图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从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2例行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手术室护理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经院感科批准,从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选取72例无菌手术治疗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骨科相关手术治疗的指征;②患者知情研究,且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系统性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④资料保存不完整。将选取的患者编号后,以随机分组软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18~60岁,平均(48.45±8.92)岁;手术类型:四肢骨折手术12例,胸腰椎骨折手术10例,髋关节置换术3例,胫骨平台手术5例,其他6例。观察组:四肢骨折手术13例,胸腰椎骨折手术9例,髋关节置换术3例,胫骨平台手术4例,其他7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显示P>0.05,证明两组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做好相应的手术准备,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基本流程,并帮助患者做好手术的基本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师手术;术后做好相应的护理支持,康复锻炼等。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其具体如下:①术前,术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巡视,检查和评估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确定是否符合手术相关指征。并积极与患者沟通,如通过沟通发现患者存在着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则有意识的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提升患者对手术的认识,以降低负性情绪对患者的负面影响。②手术室严格执行物料管理和人员管理,物料管理主要涉及到手术仪器、器械消毒管理,原则上耐高温器械均采用高温消毒,各种耗材需采购自合格厂家,并妥善保存,每台手术前,器械护士清点手术仪器、器械、耗材等,保证用物齐全。手术中使用C臂引导观察时,提前假装保护套或无菌单,降低感染风险;人员管理则主要为严格要求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规范洗手流程,禁止在手术期间随意进出手术室。③手术室消毒管理,在手术开展前30 min对手术内部环境及物表进行清洁,在每次手术前后开启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30 min,确保空气质量合格。做好手术室环境消毒后,也要注意维持手术室无菌环境,确保在手术开展前,手术室的无菌环境。④手术室温度管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的舒适区间,湿度控制在50%~60%,术中注意帮助患者维持体温。⑤合理安排手术时间,依据手术类型选择不同洁净等级的手术室。⑥手术期间做好患者的感染护理,如术中使用切口保护膜,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器械护士与医师熟练配合,保证手术高质开展的前提下,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患者的切口暴露时间,达到降低感染风险的目的。⑦按照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手术时长>4 h的手术,术中追加一次抗生素,降低术中感染风险。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该问卷得分总分100分,其中将85~100分视为非常满意,得分70~84分视为基本满意,其余得分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8%(1/36),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9.44%(7/3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比[n(%)]
2.3 感染结果。所有患者在发现感染后,经科学护理后未对原有疾病治疗产生较大影响,且感染均得到有效治疗。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发生骨科疾病的患者呈增多的趋势,骨科患者的治疗多采用无菌手术治疗,该手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骨科疾病的治疗,但由于骨科手术类型的原因,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依然较大[3-4]。临床相关统计显示[5],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在切口出现感染后,可发展为骨髓炎,对原有疾病的恢复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临床一直致力于探究如何降低手术切口感染风险,保障手术治疗疗效,同时减少感染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手术室护理干预一种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方式,在本次研究应用中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对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其中术前的干预措施有: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符合相应手术治疗的指征;术中的干预措施有:维持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的同时,注意维持患者的体温,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达到降低切口感染的目睹,此外还适时予以患者抗生素,也能够达到降低感染风险的目的;术后,则按照医嘱指导患者如何开展康复锻炼,并及时更换敷料等。其二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管理,即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无菌操作,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同时对手术室环境、手术仪器、器械等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减少感染源的滋生,达到降低感染的效果[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8%,而未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则达到19.44%,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22%,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0.5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感染,提升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骨科无菌手术治疗患者的切口感染风险,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手术时间≥4 h,切口长度≥10 cm的患者感染风险更大。